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
A.缠绕在大豆植株上的菟丝子 B.直接以玉米为食的蝗虫
C.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D.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麻风分枝杆菌
2.近一段时间“农家乐”时尚吃野味,某些农民因为无知和利益的驱使,大量捕杀田里的青蛙.请根据如图的食物网,分析青蛙数量的下降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害虫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减少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3.运用生态学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蚕粪喂鱼,实现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B.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方式属于化学防治
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得慢
4.如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摄取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量
能量[J/(hm2 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
B.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C.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
D.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0×109J/(hm2 a)
5.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正确认识生物圈的功能对人类具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需要不断补充来自系统外的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B.生态金字塔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
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D.利用光照、声音诱捕或驱赶动物使之远离农田体现了化学信息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6.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毒素残留,鱼类比藻类更严重
B.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湿地能蓄洪防旱,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物理信息和营养信息 B.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C.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D.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
D.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9.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
A.池塘被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B.草原被牛羊适当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
D.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10.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于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下列叙述错误的(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
B.山体滑坡后,投入适当的物质和能量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C.过度利用的草原,应封育,待恢复到较好状态时再适度利用
D.与天然林相比,单一种植樟子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1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下谋划发展。下列措施中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实施垃圾分类 C.倡导“低碳出行” D.使用一次性餐具
12.生活中很多美食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下列食品与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豆腐乳——大肠杆菌 B.酸奶——乳酸菌 C.葡萄酒——酵母菌 D.米醋——醋酸菌
13.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14.将蓝莓发酵制成蓝莓酒后,蓝莓中花青素、维生素、钙等多种营养更易被人体吸收,口感也很受欢迎。蓝莓酒由于制作过程简单,可以家庭制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家庭制作蓝莓酒主要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B.发酵后的蓝莓酒所含有机物种类增多
C.制作蓝莓酒过程中,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需定时打开瓶盖释放酵母菌发酵产生的CO2
15.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过程中主要利用的菌种所属的生物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核、原核、真核、原核 B.真核、原核、原核、真核
C.真核、真核、原核、原核 D.真核、原核、真核、原核
16.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③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处理了5次
B.制备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是经过干热灭菌
C.②③④步骤操作时只需要在接种前和划线结束后灼烧灭菌
D.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培养,皿底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17.采用平板法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A.接种环 B.涂布器 C.接种针 D.移液管
18.将土壤稀释液涂布于选择培养基上,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还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脉培养基
C.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相同条件下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19.下列有关统计细菌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可以准确计算出一定容积的样品中活菌的数量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C.活菌计数法就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D.为保证活菌计数法的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20.发酵工程与农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及其他工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酵母菌代谢物的生成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D.发酵工程具有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等特点
21.以下属于操作属于消毒的是( )
A.干热灭菌法 B.湿热灭菌法 C.灼烧灭菌法 D.酒精擦拭
22.下列有关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发展为发酵工程进入定向育种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B.“精酿”啤酒发酵完成后,不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保质期比较短
C.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D.黑曲霉可作为酿制酱油、生产柠檬酸的菌种
23.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的杂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杂种植株不可育
B.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只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种细胞
C.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获得杂种植株
D.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改良小麦时,必须选用分生区细胞以获得脱毒苗
24.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单倍体育种 D.基因重组
25.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通过诱导菊花幼叶发育为完整植株,其根本原因是菊花幼叶细胞( )
A.增殖能力强 B.分化程度低 C.还未被植物病毒感染 D.具有菊花植株全套的遗传信息
26.下列哪一项不是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
A.微型繁殖 B.作物脱毒 C.细胞核移植 D.人工种子
27.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用的科学原理搭配有误的是( )
A.抗虫棉﹣﹣基因工程 B.“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基因突变
C.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 D.“杂交水稻”﹣﹣基因重组
28.在将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时,可以使用胰蛋白酶。由此判断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动物细胞之间可能依靠蛋白质相互联系
B.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处理时间、加酶量
C.胰蛋白酶一定不会对动物细胞造成损伤
D.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液的pH应与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基本一致
29.一般情况下,在体外培养哺乳动物细胞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
①一般用液体培养基②通常需要往合成培养基中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③无菌、无毒的培养环境④定期更换培养基⑤培养温度为36.5℃左右⑥含95%空气和5% 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30.下列关于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
B.胚胎干细胞由于伦理问题限制了其在医学上的使用
C.用源于病人体内的iPS细胞治疗相关疾病不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D.由iPS细胞产生的特定细胞可以在新药的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
31.下列生物工程中所用物质与其发挥的作用,不能正确对应的是( )
A.灭活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B.重组质粒--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C.琼脂——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 D.DNA聚合酶--催化合成新的子链
32.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下列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是( )
A.PEG诱导 B.电融合法 C.高Ca2+﹣高PH融合法 D.灭活的病毒
33.模型构建是生命科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若右图为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则D可能是( )
A.B淋巴细胞 B.效应B细胞 C.杂交瘤细胞 D.骨髓瘤细胞
34.下列有关高等动物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受精
B.精子与卵子结合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
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融合依靠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获能的精子与卵子在子宫相遇后,卵细胞膜会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进入卵内
35.在哺乳动物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
A.睾丸 B.输卵管 C.子宫 D.卵巢
36.科学家将外源分子导入动物体内,使其特定基因失活,通过培养出有基因缺陷的动物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将体外转录的mRNA导入受精卵,常用到显微注射仪
B.②过程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C.为更多地获得基因剔除小鼠,③过程需要对囊胚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D.采集的卵母细胞和精子可直接用于体外受精
37.“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基本过程是:裂解→分离→沉淀→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裂解:使细胞破裂释放出DNA等物质
B.分离:可去除混合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等
C.沉淀:可反复多次以提高DNA的纯度
D.鉴定: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呈现蓝色
38.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移到烟草DNA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项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39.最早被发现的荧光蛋白是绿色荧光蛋白,科学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得了黄色荧光蛋白。下列有关研究思路不正确的是( )
A.需要设计发出黄色荧光的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B.需要推测出发出黄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C.需要根据其氨基酸序列合成出相应的mRNA D.需要根据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相应的DNA
40.某生物中发现一种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具有较强抗菌性和溶血性的多肽P1,科研人员预期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蛋白质药物,下一步要做的是( )
A.合成编码多肽P1的DNA片段 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C.人工合成多肽P1的DNA序列 D.设计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蛋白质结构
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41.在某果园生态系统中,存在“果树→昆虫甲→昆虫乙″的捕食关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碳循环在植物、动物与 之间完成.
(2)在该生态系统中昆虫甲所同化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用于 .
(3)昆虫甲是果树害虫,防治时应在其种群数量处于 时进行,但是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有机物污染土壤,此时可以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加入菌剂可 (填″增加″或″降低″) 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加速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42.如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指示剂 琼脂
含量(g) 10.0 5.0 5.0 2.0 0.2 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要用上述培养基来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必需怎样更改? ,并用 作为指示剂.
(2)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较相似的有 .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43.如图为纯种荷斯坦小奶牛的繁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克隆动物培养过程与图示繁殖过程相比特有的技术手段是 技术,这两种动物的繁殖方式相比,实质性的区别为后者是有性生殖.
(2)一般用 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3)受精卵体外培养所需的培养液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 等物质.
(4)受精卵体外培养到 阶段,再冷冻保存.
44.PCR作用可分为3步反应:
(1)双链DNA分开:将双链DNA 加热至95℃左右时使 ,也叫做解链,这一温度下使 DNA双链打开。
(2)与引物结合:在上述过程之后,将温度迅速降至 ℃.这一降温过程也叫退火,则引物可与退火后的 分别结合。
(3)DNA新链延伸:将温度上升至72℃,Taq酶可利用 组装模板的互补链,从引物延伸值3’末端。
以上3步反应需要重复15~30个循环,每一循环形成两个双链DNA,在20个循环后,1个DNA片段可扩增上百万个拷贝,30个循环后可产生10亿个拷贝。
45.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图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常利用的酶是 。形成的原生质体不能放在清水中,原因是 。
(2)②过程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 (答2点即可),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
(3)③过程通常包含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诱导植物组织再分化时常用的“激素杠杆”体现为 。高二期末考试答案
1.C。 2.B。 3.B。 4.C。 5.A。
6.A。 7.C。 8..D。 9.A。 10.D。
11.D。 12.A。 13.D。 14.D。 15.D。
16.D。 17.B。 18.C。 19.A。 20.D。
21.D。 22.C。 23.C. 24.B。 25.D。
26.C。 27.C。 28.C。 29.A。 30.C。
31.C。 32.D。 33.C。 34.A。 35..B。
36.D。 37.D。 38.A。 39.C。 40.D。
41.(1)无机环境
(2)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之前 增加
42(1)鉴别 将蛋白胨改成尿素 酚红
(2) BC
43.(1)核移植
(2)促性腺
(3)动物血清
(4)桑葚胚或囊胚
44.(1) DNA变性
(2)50 两条单链DNA
(3) 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45.(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2)离心、振动、电激
(3) 细胞分裂素的效应高于生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