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课作业设计)
【作业背景】
在“双减”政策全面铺开实施的背景下,本单元作业设计将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2022年版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发展与养成,力求构建以素养导向为主要脉络的作业设计效能线,注重实验和跨学科实践活动,提出了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的强化思路,全方位分层次多元化地推进学生素养的精准培育。
【作业目标】
1.复习空气的成分及主要成分的用途,强化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原理、操作、结论)。
2.掌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的污染和防治空气污染的常识。
3.回顾、进一步理解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
4.通过具体物质(元素),理解物质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为例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5.进一步强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离子的变化,而原子、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6.进一步建立起微粒观,并能运用微粒观解释有关问题。
7.在能够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础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
【作业内容】
本课时作业共涵盖:基础过关→能力提升→创新应用三个梯度,在学生能力达成目标中分别对应“负差、提中、拔优”,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最近发展区内得以提升。
★基础性作业★(选择 9 题,必须做)
易错点1 记不清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
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的成分以及对应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B.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可以制成霓虹灯
C.空气中的氧气能助燃,可以做燃料
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参考答案】改编2022年区二模。选D,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A,空气中各成分当含量相对稳定,且均匀的。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可做各种灯。C,氧气不能做燃料。
易错点2 对空气污染物及空气质量指数缺乏认识
2.下列有关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B.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C.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D.地球高空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大量紫外辐射,因此臭氧不是空气污染物
【参考答案】改编人教版教材资料。选B,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A,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C,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D,臭氧是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是空气污染物。
易错点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误差分析
3.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操作是( )
A.红磷中混有木炭杂质
B.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
C.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实验后有水残留在导管中
【参考答案】改编广州天河区一模。选B,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会有氮气排除,导致实验结果偏大;A,木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结果偏小;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结果偏小;D,有水残留在导管中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偏小,实验结果偏小。
易错点4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4.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且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B.在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疫情期间可以用体温计测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D.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参考答案】改编佛山南海区期末。选C,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微粒间有间隙,温度升高,间隙变大。A,B,D都是正确的。
5.最新研究发现,水能凝结成13种不同类型的结晶体。除普通冰外,还有在-30°C时才凝固的低温冰,在180°C时状态依然不变的热冰,比水的密度大的重冰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温冰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B.热冰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重冰中分子间间隔比普通水的间隔大
D重冰的化学性质与普通水相同
【参考答案】选自2022年清城区一模。选D,重冰与普通水是不同状态的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B,构成热冰的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重冰的密度大,体积小,间隔小。
易错点5 元素周期表与粒子结构示意图
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镓离子的符号为Ga3+ B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C.氮元素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D.氮元素和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参考答案】改编2022清远市二模。选A,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3个电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C,通过原子结构电子层数可判断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D,氮元素和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易错点6 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别
7.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和白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代表化合物的是( )
【参考答案】改编人教版教材。选A,有同种分子构成,且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B,由多种微粒构成,为混合物;C,D为单质。
8.在①Cu、Mg、C、Hg;②CO2、KMnO4、P2O5、H2O;③液氧、糖水、加碘食盐、空气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Cu、P2O5、糖水 B.Hg、CO2、加碘食盐
C.C、KMnO4、液氧 D.Mg、H2O、空气
【参考答案】改编《高分突破》。选C。①C为非金属单质;②KMnO4不是氧化物;③液氧 ,为纯净物,为单质,其余为混合物。
易错点7 化学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9.“见微知著”,研究微观结构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内容。现有以下表述:
①氯气的化学符号:Cl2; 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
意图表示的粒子:S2+;④两个铁离子:2Fe2+;⑤CO2中的“2”表示每个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⑥镁原子:Mg2+。其中正确的有( )
A.②④⑤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参考答案】改编2021佛山南海区月考。选B,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O3;③表示的粒子:S2-;④两个铁离子2Fe3+;⑥镁原子:2Mg。
【设计意图】本部分选择本章节学生易错的7个知识点,分别为:记不清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对空气污染物及空气质量指数缺乏认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误差分析、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元素周期表与粒子结构示意图、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别
、化学符号的书写及意义共。分别各设计1道或2道选择题,基本为中考常考题型。既可以提醒学生这些知识点容易出错,同时也能提供典型例题巩固知识。
★能力提升★(5题,认真做)
1.辨析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 )
(2)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
(3)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
(4)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
(5)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参考答案】(1)×,可以是纯净物;(2)×,质子、电子等微粒也带电荷;(3)×,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4)×;(5)×,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设计意图】原创题。让学生熟悉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比较多的概念学生是模糊的,通过判断的形式,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对错误概念的判别能力。
2.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的意义:
(1) 表示的粒子:________;
(2)2个钾离子:__________;
(3)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4)氯化钠由________微粒构成;
(5)5Mg2+:_____________,其中数字“2”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Li+ (2)2K+ (3)NH3 (4)Na+ Cl-
(5)3个镁离子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设计意图】原创题,以填空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知识点“化学符号的书写及意义”的巩固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做题能力,把抽象的微观理论转为实在的符号答案。
3.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种微粒的 相同。
(4)A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参考答案】(1)原子(2)18 (3)质子数 (4)得到
【设计意图】改编2020湖南中考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分子,离子,原子的关系,以关系图的形式,将知识点形成网络,同时加强对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提高做题效果和培养做题思路。
4.如图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2)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下同),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
(3)乙图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微粒角度说明你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水分子
过氧化氢分子 氧原子和氢原子
混合物 乙中含有水分子和氧分子两种不同的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或个数)不变(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改编2020南京月考。巩固易错知识点“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且要求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且认清楚,化学变化的本质。本题还要求学生用微观角度解释混合物,提升学生能力。
5、下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根据信息填空
1 H 氢 2 He 氦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
11 Na 钠 12 Mg 镁 15 P 嶙 16 S 硫 17 Cl 氯
(1)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表中12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核中有________个质子;表中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名称错误。
(3)已知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依照上表格式,将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4)氯原子和氩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从左到右依次________(填“递增”或“递减”)。
(6)在第三周期各元素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门捷列夫(2) 镁 8 P (3)13 Al 铝 (4)最外层电子数不同(5)递增(6)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设计意图】改编广州海珠区模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利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培养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进而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分布特点及大致规律。为高中阶段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打基础。
★综合创新★(解释说明类2题,选择做)
1.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
(1)空气能被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湿抹布擦过的黑板,一段时间后变干: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则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体温计测体温,体温计中汞柱上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无论是氯气还是液氯,均有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空气和氧气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2)分子在不断运动(3)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间有间隔,且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5)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6)氧气中只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而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
(7)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2.试想,你若被缩小到一个原子般大小,把你放到水里,你会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参考答案】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和氧原子构成。
【设计意图】改编《领跑导学案》。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微观方面的内容,同学们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组织好文字,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亮点提炼★
1.题量适中,时间合理,符合教育的双减政策
2.设计梯度,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3.类型多变,多维考察,符合评价的全面考量
4.内容精炼,聚焦重点,符合精准课堂的构建
【教学反馈】
本单元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基本概念,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在不容易理解的基础上,大量陌生的名词如“相对原子质量”“相对稳定结构”“核电荷数”等让学生容易混淆。学生普遍存在听课能听懂,做题错得多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习题的提问形式偏注重理解,学生学习化学时间不长,累积的知识和感性经验有限,不容易通过大量例子多角度地理解概念,导致概念理解不透彻。本单元重点较多但零散,学生做题时遇到的困难无法直接在课本上找到知识的附着点,学生对概念之间是如何联系和发展的联系很模糊。
【优化设想】
1.进行大数据分析,聚焦考点考情,对专题内容进行知识精细化;
2.结合奖惩制度,参考奖励积分驱动模式,促进学生做题动力的提高;
3.强化反馈模式,结合线上线下进行学生做题情况监控,及时调控题型难度和题量,科学设置做题时间;
4.创新开放性作业的类型,给予学生自主设计与发展的思维锻炼平台。
【学生作业版】
《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练习
课后作业
★基础性作业★(选择 9 题,必须做)
易错点1 记不清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
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的成分以及对应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B.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可以制成霓虹灯
C.空气中的氧气能助燃,可以做燃料
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易错点2 对空气污染物及空气质量指数缺乏认识
2.下列有关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B.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C.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D.地球高空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大量紫外辐射,因此臭氧不是空气污染物
易错点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误差分析
3.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操作是( )
A.红磷中混有木炭杂质
B.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
C.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实验后有水残留在导管中
易错点4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4.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且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B.在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疫情期间可以用体温计测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D.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5.最新研究发现,水能凝结成13种不同类型的结晶体。除普通冰外,还有在-30°C时才凝固的低温冰,在180°C时状态依然不变的热冰,比水的密度大的重冰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温冰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B.热冰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重冰中分子间间隔比普通水的间隔大
D重冰的化学性质与普通水相同
易错点5 元素周期表与粒子结构示意图
6.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镓离子的符号为Ga3+ B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C.氮元素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D.氮元素和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易错点6 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别
7.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和白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代表化合物的是( )
8.在①Cu、Mg、C、Hg;②CO2、KMnO4、P2O5、H2O;③液氧、糖水、加碘食盐、空气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Cu、P2O5、糖水 B.Hg、CO2、加碘食盐
C.C、KMnO4、液氧 D.Mg、H2O、空气
易错点7 化学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9.“见微知著”,研究微观结构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内容。现有以下表述:
①氯气的化学符号:Cl2; 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
意图表示的粒子:S2+;④两个铁离子:2Fe2+;⑤CO2中的“2”表示每个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⑥镁原子:Mg2+。其中正确的有( )
A.②④⑤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能力提升★(5题,认真做)
1.辨析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 )
(2)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
(3)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
(4)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
(5)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参考答案】(1)×,可以是纯净物;(2)×,质子、电子等微粒也带电荷;(3)×,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4)×;(5)×,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2.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的意义:
(1) 表示的粒子:________;
(2)2个钾离子:__________;
(3)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4)氯化钠由________微粒构成;
(5)5Mg2+:_____________,其中数字“2”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种微粒的 相同。
(4)A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如图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2)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下同),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
(3)乙图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微粒角度说明你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根据信息填空
1 H 氢 2 He 氦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
11 Na 钠 12 Mg 镁 15 P 嶙 16 S 硫 17 Cl 氯
(1)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表中12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核中有________个质子;表中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名称错误。
(3)已知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依照上表格式,将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4)氯原子和氩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从左到右依次________(填“递增”或“递减”)。
(6)在第三周期各元素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创新★(解释说明类2题,选择做)
1.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
(1)空气能被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湿抹布擦过的黑板,一段时间后变干: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则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体温计测体温,体温计中汞柱上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无论是氯气还是液氯,均有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空气和氧气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想,你若被缩小到一个原子般大小,把你放到水里,你会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