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 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能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 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准备 教师:仪器: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 药品: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课型课时 新授课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补充
课前三分钟 导入 演示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小实验。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 【阅读】P6~P7 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化前观察: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②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变化时观察:①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②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变化后观察: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探究实验 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粉笔研碎块状的粉 笔白色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粉末状的粉笔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粒状石灰石等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现象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折断、破碎)、大小发生改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实例水结成冰、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水晒盐、碘升华等 铁生锈、物质的燃烧、烧制瓷器、冶炼金属、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等本质区别 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对酒精性质的了解,我们知道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 (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2)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直接(眼看、鼻闻、耳听、手掂量等)或由仪器间接观察(3)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性质确定: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断。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容易、具有等,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在描述物质的变化时,一般用“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了铁锈(3)性质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探究实验二: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氧气中:木条燃烧得更旺 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氧气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课堂讨论 1、如何正确的闻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气味? 2、上述实验结论中哪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如何区分氧气与二氧化碳? 归纳总结 (1)中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3)燃着的小木条。 (三)成果展示 1、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 (1)雪的形成 (2)燃放烟花 (3)云的形成 (4)蜡烛的燃烧 2、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3.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①呈紫红色光泽;②熔点为1 083.4 ℃;③沸点为2 567 ℃;④密度8.9 g/cm3;⑤具有很好的延展性;⑥导电、导热性较好,但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⑦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⑧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⑨高温时可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 ⑩铜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铜的化学性质有: (四)点拨提升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况且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都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虽有千万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 书 设 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作 业 布 置 课本P10习题1、2、3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