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一、选择题
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这一年属于( )
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前20世纪 C.公元20世纪 D.公元21世纪
3.历史课本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描述如下:“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下列制度中符合该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6.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是因为(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平王东迁 D.盘庚迁都
7.如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 )
A.炎黄联盟 B.武王伐纣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8.《尚书·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敌于牧野,作《牧誓》”;而下图青铜器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这说明( )
A.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重要证据 B.传说中也包含有真实的史实
C.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互证史实 D.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史实矛盾
9.夏桀和商纣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荒淫奢侈,残暴无道,强迫百姓无休止的服劳役,致使民怨沸腾,终至亡国。他们惨痛的教训说明( )
A.得民心者得天下 B.国君不能过富裕的生活
C.百姓不能服劳役 D.末代国君基本都是暴君
10.殷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 )
A.祭祀活动很盛行 B.竞技体育已出现
C.军备竞赛已开始 D.分封制度已建立
11.这座城市是中国最早期的城市,作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称宗周。它建构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是周礼的诞生地。这座城市是( )
A.咸阳 B.临淄 C.洛邑 D.镐京
12.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出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B.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商纣王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作西周
13.“武王克商、尤其周公东征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当政时曾封建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4.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15.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如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C清华简(出上的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戌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历史学家的观点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利簋(如下图)。
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
该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
材料二: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 周本纪》
请回答:
(1)说出材料一中的“武征商”的战役名称。
(2)材料二中,实施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诸侯要对周天子承担的义务和从周天子那里得到的权利。
(4)这种制度没有使西周的统治千秋万代延续下去,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出现了“国人暴动”。“国人”指社会中哪个等级的人?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选A项;而商朝、周朝、秦朝的建立都在夏朝之后,排除BCD项。
2.【答案】A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算方法是用年数除以100,然后取整数加1,得到世纪数,因此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1世纪即公元前2000—2099年,故选A项;公元前20世纪是公元前1900—1999年,排除B项;公元20世纪是公元1900—1999年,排除C项;公元21世纪是公元2000—2099年,排除D项。
3.【答案】A
【精析】据“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可知,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此为“禅让”,故选A项;世袭制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一种统权继承的措施,排除B项;分封制是西周统治者管理全国疆域采取的种管理措施,排除C项;郡县制是秦朝开始采取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排除D项。
4.【答案】B
【精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故选B项。禅让制是“天下为公”,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开始的地方行政机构,排除C项;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始于隋朝,于1905年废除,排除D项。
5.【答案】A
【精析】根据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具有精心规划、庞大有序的特点,其中包括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此外,还发现了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些遗迹反映了夏朝时期社会的特点。夏朝时期的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表明,在夏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宫殿建筑群和大型墓葬等遗迹反映了社会存在着统治者和统治阶级,而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则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这表明夏朝社会存在着阶级和等级的差异,故选A项;商朝的社会状况多是根据商代文献、墓葬和青铜器等资料进行推测和研究的,而二里头遗址主要是夏朝时期的遗址,与商朝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朝,与西周无直接关联。西周是夏朝之后的一个时期,西周的辉煌主要体现在其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军事制度等方面,与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时期的遗址,与东周无直接关系。东周是夏商周时期的最后一个时期,其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分封制的衰败、诸侯割据、战国纷争等,与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
6.【答案】D
【精析】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建都在亳。但是之后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经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被商朝为殷朝。之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故选D项;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平王东迁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7.【答案】B
【精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成汤建商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600年,平王东迁的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在这二者之间发生的事件为公元前1046年的武王伐纣,故选B项;炎黄联盟发生在距今四五千年前,还在大禹建夏之前,排除A项;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楚汉之争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均在平王东迁之后,排除CD项。
8.【答案】C
【精析】《尚书·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敌于牧野”属于文献典籍,青铜器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属于文物发现,因此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互证史实,故选C项;排除D项;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尚书·牧誓》的记载和青铜器内底铭文都不是传说,排除B项。
9.【答案】A
【精析】根据材料“夏桀和商纣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荒淫奢侈,残暴无道,强迫百姓无休止的服劳役,致使民怨沸腾,终至亡国”得出的教训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结合所学可知只有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统治才能长久。故选A项;题干材料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能体现国君不能过富裕的生活,排除B项;题干材料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能体现百姓不能服劳役,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夏桀和商纣是暴君,末代国君基本都是暴君太绝对,排除D项。
10.【答案】B
【精析】“赛”和“比”侧重较量本领、技术的高低,其适用范围较窄,对象多为文艺、体育、娱乐等对抗性活动,因此,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竞技体育已出现,故选B项;“赛马和比箭“与“祭祀活动、军备竞赛和分封制”不符,排除ACD项。
11.【答案】D
【精析】据题干“西周首都”“宗周”“周礼的诞生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座城市为西周的都城镐京,故选D项;秦始皇定都咸阳,排除A项;临淄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都,排除B项;洛邑是东周的都城,排除C项。
12.【答案】B
【精析】据所学可知,商汤战胜夏朝最后一位国王——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B项所述错误,故选B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说法正确,排除A项;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因实行炮烙等暴政,被周武王所灭,C项说法正确,排除C项;周武王牧野伐纣王胜利后,定都镐京,史称“西周”,D项说法正确,排除D项。
13.【答案】C
【精析】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故选C项;禅让制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封邦建国”不符,排除A项;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4.【答案】B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周王朝实行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根据题干分析,“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属于中华文明,所以分封制也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故选B项;稳定政局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开始于秦朝,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表明分封制确立了社会等级,排除D项。
15.【答案】C
【精析】根据所学可知,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属于考古发现,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故选C项;《诗经》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价值较高,主观色彩浓厚,可信度不是最高,排除A项;《吕氏春秋》是文学作品,主观色彩浓厚,可信度不高,排除B项;历史学家的观点主观色彩浓厚,可信度不是最高的,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6.【答案】
(1)战役:牧野之战。
(2)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作用,答对一点即可)
(3)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4)等级:平民。
【精析】
(1)战役:根据材料“武征商,唯甲子朝……”,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故文字记载是牧野之战。
(2)目的:根据材料二形成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结合所学可知,此制度是分封制,因此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主要作用是巩固统治,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作用,答对一点即可)
(3)义务:根据材料“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得出向周王进献贡物,根据材料“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得出服从周王调兵。
权利:结合所学可知,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4)等级:结合所学可知,“国人”是指居住在城中的人,这些人以平民为主,他们多数是各级贵族的疏远宗族成员。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