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4.1 怎样认识电阻
第2课时 认识滑动变阻器
1. 将滑动变阻器按如图KT14-1-2所示的方法连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滑片向右滑动时,它的电阻增大
B. 实验开始前滑片P应放在最左端
C. 实验中经常用它来改变电路中
的电流方向
D. 用它来调节小灯泡亮度时,应将它和小灯泡并联
A
2. 如图KT14-1-3所示,开关闭合后,将滑片P向右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______,电路中的电流变______,灯泡的亮度变______。
大
小
暗
3. 在“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实验中,某班级对照图KT14-1-4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了分组实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乙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灯泡变亮)。
如答图KT14-1-1所示。
(2)开关闭合前,滑片P应该滑到最大阻值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有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亮度都不能改变,而且非常暗,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两个下接线柱(合理即可)
保护电路
谢 谢(共6张PPT)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1. 以下为某同学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连接电路时,应先闭合开关
B. 连接电表时,应先选小量程
C. 闭合开关时,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D. 计算电阻时,应先计算电压平均值与电流平均值
C
2. 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的阻值”的实验,如图KT14-3-1所示。
(1)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小明未连接好的电路连接完整。
如答图KT14-3-1所示。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填“A”或“B”)端,这样刚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可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
(3)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此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A,它的阻值是______Ω。
B
保护电路
0.3
9
谢 谢
●
●
●
●
●
●
C
P
D
0.63
)
B八
甲
乙
10
2
山L∠∠5
SL业ww》
0
0.2
0.4
.3
0.6
A
3
15
0.6
3
oo
丙
C
0.63
315
B
答图KT14-3-1(共7张PPT)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4.1 怎样认识电阻
第1课时 认 识 电 阻
1. 如果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A. 导体中的电流
B. 导体的材料
C. 导体的长度
D. 导体的横截面积
A
2.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的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B. 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C. 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D. 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D
3. 有一根铜导线,它的电阻比另一根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铁导线电阻小,则表明铜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______,铜导线的导电性能比铁导线______。
小
好
4. 小刚与同学们一起利用材料相同的3根电阻丝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电路如图KT14-1-1所示。
(1)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_的大小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这里用
到的实验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法。
电流表示数
转换
(2)选用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若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可以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横截面积
A、B
谢 谢(共6张PPT)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4.2 探究欧姆定律
第2课时 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1. 根据图KT14-2-2所示的电阻R1、R2的I-U图像,对其阻值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 R1>R2
B. R1<R2
C. R1=R2
D. 无法确定
B
2. a、b为两段材料、长度均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电阻丝。将它们按如图KT14-2-3所示串联在电路中,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电阻丝a的阻值较大
B. 电阻丝a两端的电压较大
C. 流过电阻丝a的电流较大
D. 两电阻丝串联后,总阻值变大
D
3. 如图KT14-2-4所示,电源电压为6 V保持不变,R1的阻值为10 Ω,通过R2中的电流为0.2 A,求:
(1)R2的阻值。
(2)电流表的示数。
(3)电路的总电阻。
解:(1)由电路图可知, R1、R2并联,
U=U1=U2=6 V,
由I= 得, R2= =30 Ω。
(2)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0.6 A,由图可知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I=I1+I2=0.6 A+0.2 A=0.8 A。
(3)电路的总电阻R= =7.5 Ω。
答:(略)
谢 谢
●
●
●
●
●
●
个I
R
R2
0
U
图KT14-2-2
A
R.
图KT14-2-4(共5张PPT)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14.2 探究欧姆定律
第1课时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
2. 如图KT14-2-1所示,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当我们将电阻由5 Ω换成10 Ω后,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
B. 将电池个数增加
C.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
D.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
C
3. 一只节能灯在220 V的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节能灯的电阻为5.5 kΩ,求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少?
解:5.5 kΩ=5 500 Ω,I= =0.04 A。
答:(略)
谢 谢
●
●
●
●
●
●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推导出公式R=,关于该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
电流成反比
B.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保持不变
C.定值电阻的阻值随两端电压或通过的电流的变化而
变化
D.当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为0
A
图KT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