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 备课 教师
课时 安排 总第 26 课时,实际授课时间:第 周,星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教学 难点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辅 手段 PPt课件
板书 设计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发酵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防腐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抗生素 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合成甲烷、净化污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问题探究 提问:你知道的细菌或真菌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对人类有害的吗? 引述,引出主题:我们平常一提起细菌或真菌,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它们如何危害人类,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服务。 出示课题: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质疑激趣 明确主题
自主 质疑 合作 探究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展示两个馒头,告诉学生:一个直接用面粉鞣制制成、另一个加了“老面”后鞣制制成。请一个学生捏一捏两个馒头,再掰开看看,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松软多孔,另一个硬实无孔)。 提问:盒子中的馒头是选择同样的面粉制作的,为什么做出的馒头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一个是经过发酵的,一个没有。) 追问:哪位同学知道馒头要使用什么材料来发酵呢?(发酵粉。或说老面、老酵) 评价激励,引述:说得好,其实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种。也就是说馒头的制作和真菌有关。首先,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演示实验:发酵现象 课件播放发酵现象视频:(1)先在一个饮料瓶中装上半瓶水,再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并振荡;(2)将瘪的气球套在瓶口;(3)将装置放在室内较温暖的地方,观察现象。 提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气球鼓起来了,瓶内有许多气泡和泡沫,瓶壁有些发热。) 追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说明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且放热。) 亲身体验 激趣质疑 实验探究 现象分析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 质疑 合作 探究 引发提问:发酵时产生的是什么气体?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种猜测呢? 指导操作:请同学们把实验瓶上的导管口伸入盛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然后打开止气夹,观察有什么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引导分析:馒头松软多孔跟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很大关系。还产生别的物质吗?让我们闻一闻瓶内有什么气味?(有酒味,表明还产生酒精。) 小结:事实上,酵母菌中含有多种霉,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这些霉能够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还可以释放出少量的热量,这就是食品发酵的主要原理。 引述引申:那么根据酵母菌的作用及淀粉和糖的关系,馒头的制作主要原理又是怎样呢?引导小结“馒头发酵的原理”。 引发提问:根据原理,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馒头会松软多孔,蒸熟的馒头又无酒味呢?(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遇热膨胀造成的;酒精在蒸烤的过程中挥发了。) 2.细菌、真菌用于制作各种食品 引述:同学们想想,类似馒头的制作,利用酵母菌发酵使变得松软多孔的食品还有哪些?(面包,饼干,发糕……) 课件展示相应的利用细菌或者真菌制作的食品图片P85(图5-53)(结合回答,每种食品标出相关的细菌或真菌名称) 3.制作甜酒 出示“制作米酒”和“制作酸奶”的图文,让学生尝试在家里制作米酒和酸奶。 分析归纳 表达交流 明确原理 小组讨论 表达交流 明确原理
总结 转化 引申 探究 1.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及体会。 归纳总结 反思所学
巩固 拓展 实践 探究 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当堂巩固 反馈矫正
教学 反思
教学 内容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课时) 备课 教师
课时 安排 总第 27 课时,实际授课时间:第 周,星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教学 难点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辅 手段 PPt课件
板书 设计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发酵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防腐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抗生素 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合成甲烷、净化污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 质疑 合作 探究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课件出示播放腐烂的水果、发霉的食品和衣物的图片,引述提问:食品很容易腐烂,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和浪费。物品发霉是什么原因呢?米饭变馊和发霉又是怎么回事呢?(细菌和真菌) 追问:细菌和真菌是怎么使食品腐烂呢?(一些细菌和真菌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迅速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 讲述: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于是,使食品尽量不腐烂,有两种选择,一是杀菌,二是抑菌。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先请大家结合食品腐烂的例子,联系我们准备的保鲜食品,小组讨论,找出保存食品的常用方法,并说明选择此种方法保存的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典型表达,课件出示:常用食品保存方法和保存原理表 防腐原理保存方法保存的食物抑制细菌和真菌 的生长、繁殖脱水法干蔬菜、干香菇晒制和烟熏法干货、熏肉渗透保存法果脯、葡萄干腌制法腌鱼腌肉、咸菜罐藏法罐头冷藏冷冻法冷藏冷冻食品真空包装法热狗香肠、面点食品杀菌巴氏消毒法奶制品、饮品防腐法方便面、饼干
引述:最后,老师想提醒同学们,食品如果过了保质期还能吃吗?(不能) 明确问题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 典型表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 质疑 合作 探究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引述:我们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这些疾病有哪些?(猩红热、丹毒、扁桃体样等等) 讲述: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许多种疾病,但是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却也常用到某些菌落提取的抗生素来杀死致病细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第三个方面。 提问:刚刚我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抗生素,结合课本的内容,找找什么是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布置阅读课本88页《“超级细菌”近在咫尺》思考以下问题: A、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谁? B、青霉素有什么作用? C、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有什么影响? 讲述:除了利用菌类直接提取并产生抗生素外,科学家还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某些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的内部,使这些细菌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药品。如:转基因药品——胰岛素。 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讲述:目前转基因技术是国际热点问题,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延伸到各个领域,近年来,科学家已经能够成功的运动细菌来处理某些环境污染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87页的内容,找一找,细菌与环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学生:1.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 2.无氧条件下:制成甲烷气体作为燃料 3.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总结 转化 引申 探究 1.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及体会。 归纳总结 反思所学
巩固 拓展 实践 探究 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当堂巩固 反馈矫正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