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曲苑寻珍——《丑末寅初》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音乐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曲苑寻珍——《丑末寅初》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音乐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8-09 22: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丑末寅初》
教科书 书名: 音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欣赏《丑末寅初》,了解京韵大鼓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唱腔韵味等相关知识; 2.了解“金嗓歌王”骆玉笙; 3.感受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认识曲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 1.了解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体验其唱腔韵味; 2.感受《丑末寅初》的曲调与唱词风格。 教学难点: 练习演奏“老七点”,模仿演唱《丑末寅初》的第一句唱词。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 复习回顾 1.《前门情思大碗茶》中曲艺唱腔的韵味; 2.歌曲所融入的“单弦岔曲”和“北京琴书”两个曲种的音调特点。 【设计意图】复习前课所学,巩固旧知。
2分 导入 欣赏教师表演,感受:表演形式和唱腔韵味
19分 新授 京韵大鼓的历史起源 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 1.表演乐器:鼓、板 2.基本鼓点:老七点 (1)读节奏 (2)敲击节奏 3.伴奏乐器:大三弦 4.固定前奏 (1)听前奏 (2)视唱前奏 (3)听辨前奏 5.小结 【设计意图】在音乐实践中,了解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音乐能力的训练。 三、欣赏《丑末寅初》 1.简介作品 2.学唱第一句 (1)教师示范 (2)学生模仿 (3)对比唱词音调与旋律的关系,感受依字行腔 (4)讲授曲艺的概念 (5)聆听名家演唱,体会拼唱、归韵的行腔方式 (6)模仿演唱 【设计意图】在模仿演唱中,加深对唱腔韵味的体会和感受。 3.完整欣赏作品 思考:作品描写了什么情景?曲调、唱词有什么风格? 【设计意图】在聆听、探究中,深刻感受作品的文学、艺术特点及创作风格。 4.简介骆玉笙及其艺术贡献 5.对比刘宝全、骆玉笙演唱风格的不同,感受京韵大鼓的传承与发展。 【设计意图】感受艺术名家的唱腔风格,了解骆玉笙的艺术贡献,认识曲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了京韵大鼓的起源、艺术特点,通过欣赏和学唱《丑末寅初》感受了京韵大鼓的唱腔韵味,了解了金嗓歌王骆玉笙及其艺术贡献。 【设计意图】梳理课堂所学,巩固知识点。
课堂检测 听辨京韵大鼓 【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效果,进一步巩固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