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了解《自然选择的证明》的主要内容。
了解卡尔·萨根及《宇宙》,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把握《宇宙的边疆》的文意、行文思路、说明顺序。
通过抓关键概念、重要语句了解行文思路和文意,学习达尔文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
1
2
3
学习目标
掌握《宇宙的边疆》的语言特点,感受其作为一篇科学性解说词的专业性与人文性、知识性与形象性相融合的特点。
4
掌握《自然选择的证明》的主要观点、论证逻辑、语言特色。
了解科学性解说词的特点及写作手法。
掌握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
1
2
3
学习重难点
阅读引导法、问题设计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5课时
教法与学法
学习课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为什么自然界中存在着如此丰富繁多的物种?”“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物种可以根据形态结构的相似性与不同构成分类的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种起源》的综述和结论的部分内容——《自然选择的证明》。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有赖于巨人的伟大发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我们破译人类进化奥秘的里程碑,而《自然选择的证明》则是这一块里程碑上璀璨的桂冠。
学习活动
一、字词积累
蹼状 pǔ 蝙蝠biān 姊妹zǐ 迁徙xǐ
累:积累lěi 劳累lèi 硕果累累 léi
模:规模mó 模具mú
创:独创chuàng 创伤chuāng
间:中间jiān 间隔jiàn
1.读准字音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掌握词义
(1)亲缘·姻缘
“亲缘”指血缘关系;亲代遗传关系。
“姻缘”指婚姻的缘分。
(2)限制·制约
“制约”指一事物的存在和变化决定另一事物的存在和变化,就是限制约束的意思。
“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能超过,带有主观色彩。
前者侧重于客观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双向的,语义感觉起来比较轻。
后者侧重于外部势力的限制,是单向的,语义感觉起来比较重。
(3)界限·界线
“界线”指两个地区之间划分边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线或者某些事物的边缘、边线。
“界限”指领土或运动场的边界、分界线,事物之间的分界、划清界限,也指限度、止境以及分隔、划分。
3.词语辨析
1.了解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一个名医之家。从小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22岁大学毕业后,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乘“比格尔号”皇家军舰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从此确立了他一生的事业。其代表作有《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其中《物种起源》一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
达尔文年轻时,正是“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这就是“神创论”。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这就是“生物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界发生了一场革命。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就此成为人类认识生物进化的基石。
1.了解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2.了解《物种起源》
(1)实地考察与独立思考的结晶——《物种起源》
1831年,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长达5年时间里,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他发现,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得出一个震惊世界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1842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2.了解《物种起源》
(2)逸闻趣事:一个懒惰的鼻子
1831年,贝格尔号舰长菲茨·罗伊为了测量火地岛南岸,要进行一次探险,需要一名“博物学家”同行。达尔文被推荐给罗伊。
罗伊见到达尔文,眉头一皱。他告诉达尔文:“你只是一个备胎,我们还有一个人选。”达尔文不清楚罗伊为什么见到自己不高兴,后来推荐人告诉他:“罗伊不太满意你的鼻子,因为他觉得长这样鼻子的人会很懒惰。”达尔文气得七窍生烟,发誓如果罗伊再请他去,他也不去了。
但是,当罗伊再来找他请他去的时候,达尔文觉得这次探险非同一般,不能轻易丢失这个机会。于是,他一见到罗伊就说:“舰长大人,我的鼻子的确不好看,你不妨多关注一下我的额头,我的额头长得比较吉利。”罗伊听了这一席话,笑了。
“一个懒惰的鼻子”,差点让达尔文失去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航海旅程。
(3)《物种起源》的内容结构
除开篇的“绪论”和终篇的“综述和结论”之外,全书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是全书的主体与核心,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第二部分是对随机变异自然选择学说的辩护;第三部分,作者用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涉及地史演变、地理变迁、胚胎发育等方方面面的各种生物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从而使这一理论获得了更全面的支撑。
文中提到了“自然选择”“变种”“变异”“性状分异”“竞争”“遗传”“适应”等概念。
1.自主阅读《自然选择的证明》,思考归纳:文章主要提到了哪些重要的概念
提示:
活动二:了解文章大意
文章首先提出观点,也就是本文的基本内容:自然界生物存在自然选择。然后从自然选择的基本法则与相关事实展开论述主要内容:
(1)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2)自然选择的步骤缓慢、短小;
(3)自然界的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自然界也并非绝对完美。
2.分组合作阅读,梳理各概念间的关系,尝试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与主要内容。
课文共14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是总说,概述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
◆第二部分(3-14段)是分说,分别从物种变种、生物本能、杂交后代、地质记录、地理分布等事实现象来阐述物种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内在关系。
3.小组讨论: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你会把文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提示:
作业
拓展阅读达尔文《物种起源》其他篇章,了解更多关于自然选择的科学知识,感受达尔文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科学论著或科学论文往往表述准确、严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读懂它们绝非易事,需要借助合理的阅读方法,今天我们就以《自然选择的证明》为依托,探究科学论文的阅读方法。
学习活动
《自然选择的证明》是一篇科学论著,具有专业性、理论性等特点,显得枯燥冗长,此类文章应该怎么阅读?(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探究,交流心得)
阅读方法:抓概念,抓关键句,逐段概括,梳理思路,把握逻辑。从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入手,在概括每个段落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基本内容,把握整体思路,做到深文“浅读”,长文“短读”。
提示:
活动一:探究阅读方法
逐段阅读,找出每段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语句,概括段意。完成表格。(小组分工交流合作完成)
段落 关键概念、语句 思路 段意
第1段 “地质学”“生物的变异”“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 通过地质学的已有知识指出可以看到生物的变异。得出结论: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就有自然选择 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的变异,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
第2段 “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现在我将转而谈谈支持这一学说的各种具体事实和论点。” 得出“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结论,提出后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思路 从事理上推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合理性
第3段 “物种”“变种”“特殊创造行为”“次级法则”“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假如承认每一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上述关系就显得奇怪而无法理解了。但若认为他们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的话,上述关系就颇易理解了。” 理解关键是“上述关系”。从物种有大量的变种存在的角度证明自然选择的客观性 物种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可以解释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很繁盛、有大量变种等生物现象,而特创论则不能解释
活动二:逐段概括大意
第4段 “多样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改良变种”“绝灭”“这样”“其结果”“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 强调“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科学分析了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的变异过程和结果,证明了这是由自然选择的力量产生的 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演化、改良、灭绝,以及可以规划大小不等的类群等生物现象,而特创论则不能
第5段 “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 说明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一自然法则 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稳定性与变异的缓慢性,而特创论则不能;列举生物现象,巩固“自然选择”的观点
第6段 “许多其他的事实”“每一个物种总是力求扩大其个体数目,而且自然选择总是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 “许多其他的事实,据我看也可用这一理论予以解释。”承上启下,本段继续用其他的事实说明“每一个物种总是力求扩大其个体数目,而且自然选择总是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进而证明这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主张 列举生物现象,巩固“自然选择”的观点
第7段 “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 通过解释“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来说明这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美”
第8段 “自然选择表现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同时同地的生物关系”“打败和排挤”“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例子都不足为奇”“真正奇怪的倒是没能发现更多完美无缺的例子” 通过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因为迁移而斗争、融合的事例证明“自然选择学说”的无处不在 自然选择让生物得到适应与改良,但这种适应与改良并不是绝对和完美的,而是有一定条件与局限性的
第9段 “本能”“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这种观点,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大惊小怪了” 说明“本能”的意义。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观点,指出“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大惊小怪了” 从本能的形成、遗传角度论证自然选择
第10段 “杂交”“法则”“相似性” 由物种的后代即使是连续杂交的后代都和上代有相似性来证明这是因为“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可以解释杂交的后代与其父母的相似性,特创论则不能
第11段 “地质记录”“遗传变异理论”“物种和整个类群的绝灭,在生物演化史上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是遵循自然选择原理的结果” 用“地质记录所提供的事实”“现存的和绝灭的类型通过世系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证明“遗传变异理论”的正确性 以地质记录所提供的事实为依据,从遗传与变异的角度论证自然选择的正确性
第12段 “地理分布”“根据遗传变异学说,我们能很好地理解许多有关生物分布上的重要事实。” 从“地理分布”的角度,指出“生物曾发生过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大规模迁移”“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接着指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重要,如果两个地区长期隔离,那么“这两个地区中生物变异的过程也就必然是不同的” 生物的地理分布的重要事实可以证明遗传变异学说
第13段 “根据这种迁徙的观点,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变异,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海岛上仅有极少量的物种栖息着,而其中的许多还是特殊的地方性类型”“也是特创论无法解释的” 进一步用“海岛上仅有极少量的物种栖息着”“加拉帕戈斯群岛、胡安·斐尔南德斯群岛以及其他美洲岛屿上的动植物与其相邻近的美洲大陆的动植物有着惊人的联系。同样的,佛得角群岛及其他非洲岛屿上的生物与非洲大陆上的生物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等丰富的事实证明“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这是一个极为一般性的法则”,从而证明这一切都是因为“自然的选择” 生物的地理迁徙可以用自然选择解释,而特创论无法解释的。
第14段 “按照遗传变异学说,在任何两个地区若存在着亲缘关系很近的、有代表性的物种的话,就暗示着相同的祖先类型曾经居住在这两个地区”“必须承认,靠特创论无法对这些事实作出解释”
作业
借助网络或期刊杂志,自选一篇科学论文,尝试用阅读科学论著的方法提炼其文意,梳理其论证思路。
第三课时
情境导入
一些达尔文的批评家指控道:达尔文虽然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者,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推理能力,对于这点达尔文觉得他们毫无根据。
达尔文到底有没有推理能力,他的逻辑思维到底如何,让我们通过《自然选择的证明》来寻找答案吧。
学习活动
1.本文列举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的现象,为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指出这些现象特创论是无法解释的。请梳理课文,完成下面思维表格。
有力支撑观点 列举现象、事实 批判观点
进化论 “列举现象、事实”支撑该观点← ①物种繁盛仍有变种存在 无法解释“列举现象、事实” → 特创论
②生物都可划归各种类群
③生物变异过程缓慢
④物种连续杂交产生的后代的特征表现
⑤海岛生物与陆地生物的不同
⑥一个地区的生物与其最近迁徙区生物有关
活动一:梳理行文思路
①提出自然选择理论→②列举大量事实和自然现象,用自然选择理论进行解释,论证物种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自然选择的作用→③针对自然选择学说面临的难题进行解释,证明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④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生物在地理分布上的各种现象,总结生物同源、迁移与变异的观点。各个层次间连接紧密,各有侧重,展示出严密的逻辑性。
2.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
提示: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证明自然选择理论的合理性,并批判了特创论的观点的?
作者用大量科学考察得来的事实推导出自然选择理论的合理性,同时指出特创论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这样以事实为依据阐述观点,科学而严谨,读来令人信服。
提示:
活动二:把握论证特点
因为自然选择的过程缓慢而漫长,人不能直观感受到,但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这一观点。所以,自然选择学说在提出时是一种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是暂时的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它还需要大量的科学依据来加以证明。所以,达尔文在阐述时还留有余地,这其实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现在自然选择学说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阅读这篇文章,我们看到,达尔文在阐述观点时的语气并不是斩钉截铁的,往往还留有余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事实论证。这是本文运用最多的一种论证方法。作者开始就列举地质学研究的成果和博物学家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这一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作者在文中更多的是列举自己在科学考察中发现的现象和事例,如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同一大陆上的近缘类型可以长期共存在一起;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等等,这些都证明了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道理论证。文中第二段,作者论证自然选择在事理上具有合理性时,以反问、质疑的语气逐步展开,推论严谨,无可辩驳。第五段,作者阐述道理,引用格言,得出“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一自然进化的普遍性规律。
(3)对比论证。作者在文中多处将自然选择、进化论能解释物种演化等自然现象与特创论不能解释进行对比,批驳了特创论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巩固。
(4)因果论证。主要体现在文中运用大量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如第三段“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第四段“由于每个物种…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第八段“……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等。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
提示:
(1)注意修饰语的运用,语言准确。
例1:“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
分析:“可望”是有希望,可能的意思,说明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有这种可能,用“可望”符合实际情况。
例2:“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自然选择。”
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很大一部分”是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作者运用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例3:“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
分析:“极为可信”,说明可信程度之高,这一方面表明作者对自己观点的充分自信,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
例4:“生物类型好像很突然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变化。”
分析:“好像很突然”暗示这只是一场错觉,事实并非如此。
4.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自然科学论著基本的要求是科学、严谨。其表述方式和语言可以个性化,但必须达到准确、精练、清晰、明了的要求。本文语言是如何做到准确而严谨的?试举例分析。
提示:
(2)多用限制性词语和长句,体现科学论著的严谨性。
例:第四段中:“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分析:这是一个多重复句,最后一句是得出结论的核心句,前几个分句从物种繁殖的趋向、物种变异的后代占据多种多样生活场所的目的的角度分析原因,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作业
(1)就拓展阅读选中的科学论文,写一篇提要,推荐给校刊,300字以内。
(2)预习《宇宙的边疆》。
第四课时
情境导入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说人类是百万年之前由类人猿进化而来,可是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曾经出现过长达20万年的历史大断层时期。于是人们开始质疑《进化论》,认为人类或许本不属于地球,我们的祖先或许是“星际难民”。不管是人类起源的探索,还是其他方面的追问,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宇宙到底为何物?它的边疆在哪里?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宇宙的边疆》。
学习活动
一、词语积累
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广:东西的长度。 袤:南北的长度。垠:边际;边界。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
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 指无关紧要。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微不足道:形容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人才济济:形容德才兼备的人很多。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只存一口气。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1.卡尔·萨根
二、了解作者、作品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普作家,行星学会的成立者。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代表作品:《宇宙》《布鲁卡的脑》《接触》等。
卡尔·萨根对科学和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有重大、深远的贡献,并且影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他在行星科学领域所做的重要研究,与美国的空间计划密切相联。他制作并主持了一部13集的电视节目——《宇宙》。这档节目于1980年秋天开播,最终成为全世界60多个国家里数亿人最喜爱的节目之一。《宇宙的边疆》就是萨根为《宇宙》第一集撰写的解说词。
1.卡尔·萨根
2.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宇宙》
1.卡尔·萨根
三、认识文体
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解说词有电影、电视解说词、文物古迹解说词、专题展览解说词、幻灯解说词、导游解说词等,帮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发挥听觉作用。解说词是视觉感受的补充。
(1)通过口头语言宣传教育群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2)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表达的依据,结构不苛求严谨,段落之间不苛求紧扣,但叙述形象要完整、逼真。
1.解说词
2.解说词的特征
(1)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视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2)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解说词的作用
1.阅读文章,分析文章层次,完成下表。
部分 自然段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1-4段 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 第5-6段 介绍探索宇宙的尺度“光年”及宇宙的整体
第三部分 第7-11段 介绍星系
第四部分 第12-14段 介绍恒星
第五部分 第15-16段 介绍行星和太阳系
第六部分 第17-18段 回归人类的家园——地球
活动二:把握行文思路
2.《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同时也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那么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么样的,这么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说明顺序:
文章主要按照镜头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讲述了宇宙的组成。
(2)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第一,从宇宙的演化来看,先有构成宇宙的原始物质,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又有行星,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构成,符合宇宙基本的演化规律。
第二,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让读者先整体上认识宇宙,打破了一般读者(观众)往往从地球视角认识宇宙的思维习惯。
第三,由广袤的宇宙最终回到地球人类的家园,以此反观人类未来发展之路,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探索宇宙的热情及“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情怀,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的人文思想相契合。
作业
拓展阅读:卡尔·萨根的《宇宙》(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五课时
情境导入
《三体》小说的风靡,带来了一场势头猛进的科幻热潮,这也是人类对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的强烈探索欲望的体现。
立在地球之上,仰望星空,我们无不充满着对那浩瀚宇宙的憧憬和向往。宇宙浩渺且神秘莫测,自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人类,吸引着人类不停地探索它的奥秘。
关于宇宙的奥秘,二十世纪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宇宙的边疆》。
学习活动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1.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提示:
活动一:探究文章内容
1.卡尔·萨根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的;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
2.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3.“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
活动二:探究写作手法
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提示:
2.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1)善用比喻
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向大海“涉足”。把地球上的人比作尘埃等等。
(2)巧用拟人
“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形象贴切地表达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的深入了解她。
(3)笔带激情
文章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是有文学色彩的。如“只要一想起宇宙……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用“晕眩战栗”来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4)语含哲理
作者应用了一些经典性的语言,具有哲理性。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刻抽象的科学知识解说的浅显易懂、具体可感而又充满趣味。
活动三:对比阅读
要求:两篇文章都是介绍科学方面的知识,但给读者的感觉截然不同,试从文体、语言、写作目的、阅读对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完成下面表格。
文章 文体 文章风格 语言特点 写作目的
《自然选择的证明》 自然科学论著(论文) 逻辑严密、理论性强,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表现力自然科学论著典型的特点 严密、准确。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运用大量的多重复句 对原创性科学理论的阐释,用于交流、学习、研究
《宇宙的边疆》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 既有客观、严谨的知识性,又富于人文色彩;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讲究形象性 说明中夹抒情与议论,善用修辞、富有激情、有哲理意味儿。 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性介绍
作业
给一个科学视频片段写一则解说词。(科学视频片段不宜过长,3-5分钟即可,可以是自己录制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实验,也可从网上下载其他科学内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