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人体呼吸
考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2023山东临沂真题】当人们吸入含有甲型流感病毒的空气时,该病毒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的途径是( )
A. 口→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口→咽→喉→气管→肺
C.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2. 【2023湖北十堰真题】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生物学知识作依据的。下列相关解释不科学的是( )
A. 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形成于口腔,——含有大量的病菌
B. 吃饭时不宜高声谈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C. 用鼻呼吸好——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D.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
3. 【2023四川广安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 ⑥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C. ⑥扩张时完成呼气
D. ②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4. 【2023湖南怀化真题】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咽→喉→支气管一气管→肺
C. 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 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考点2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 【2023四川凉山真题】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小
C.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大
D.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大
2. 【2023云南真题】当有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施救时,阻塞在被施救者呼吸道中的异物会随肺内气体排出体外,此时他体内( )
A.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 B.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缩小
C.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扩大 D.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3. 【2023四川内江真题】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的呼吸运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其成分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 78.00% 21.00% 0.03% 0.97%
乙 78.00% 16.00% 4.00% 2.00%
A.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B. 人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
D.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只发生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考点3 肺泡与血夜的气体交换
1. 【2023甘肃武威等真题】今年春季,我省多次遭遇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当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最终到达的结构是( )
A. 咽 B. 气管 C. 支气管 D. 肺泡
2. 【2023山东烟台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B. 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3. 【2023四川眉山真题】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肺循环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4. 【2023湖南邵阳真题】如图是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B.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C. 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D.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5. 【2023陕西真题】图1是发生在人体肺部或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其中甲是肺泡或组织细胞 的一部分,乙是毛细血管,①和②是不同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方向。图2中四位同学关于图1 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4 综合考查
1. 【2023山东滨州真题】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
2. 【2023湖南岳阳真题】人由平静状态进入慢跑状态,呼吸不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 呼吸频率加快 B. 呼吸深度加强
C. 呼出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 D. 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
3. 【2023湖南益阳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气经呼吸道处理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B. 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变化如CE段所示
C. 气管和支气管中有软骨作支架有利于气流顺畅通过
D. 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4. 【2023湖北宜昌真题】在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 ②AB段表示吸气过程
③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专题08 人体呼吸
考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2023山东临沂真题】当人们吸入含有甲型流感病毒的空气时,该病毒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的途径是( )
A. 口→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口→咽→喉→气管→肺
C.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答案】C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外界的空气进入肺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3湖北十堰真题】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生物学知识作依据的。下列相关解释不科学的是( )
A. 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形成于口腔,——含有大量的病菌
B. 吃饭时不宜高声谈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C. 用鼻呼吸好——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D.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
【答案】A
【解析】A.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A符合题意。
B.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B不符合题意。
C.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C不符合题意。
D.经常参加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体育锻炼会使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但不会使吸入的气体中氧的比例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2023四川广安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 ⑥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C. ⑥扩张时完成呼气
D. ②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答案】C
【解析】A.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包括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故A正确。
B.肺通气是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故B正确。
C.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⑥肺扩张时完成吸气,故C错误。
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所以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故D正确。
故选C。
4. 【2023湖南怀化真题】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咽→喉→支气管一气管→肺
C. 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 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答案】A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就是肺炎,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2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 【2023四川凉山真题】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小
C.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大
D.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C
【解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
故选C
2. 【2023云南真题】当有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施救时,阻塞在被施救者呼吸道中的异物会随肺内气体排出体外,此时他体内( )
A.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 B.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缩小
C. 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扩大 D. 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答案】A
【解析】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2023四川内江真题】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的呼吸运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其成分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 78.00% 21.00% 0.03% 0.97%
乙 78.00% 16.00% 4.00% 2.00%
A.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B. 人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
D.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只发生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答案】A
【解析】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A正确。
B.人在吸气过程中,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B错误。
C.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C错误。
D.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D错误。
故选A。
考点3 肺泡与血夜的气体交换
1. 【2023甘肃武威等真题】今年春季,我省多次遭遇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当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最终到达的结构是( )
A. 咽 B. 气管 C. 支气管 D. 肺泡
【答案】D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之后,还要经过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3山东烟台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B. 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A.血红蛋白能与氧气结合的特性,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A正确。
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B正确。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运动实现的,C错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进行交换,D正确。
故选C。
3. 【2023四川眉山真题】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肺循环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2023湖南邵阳真题】如图是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B.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C. 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D.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A.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A正确。
B.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途径是:组织细胞→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体外。可见,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B正确。
C.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是胸廓扩大导致人体吸气,C错误。
D.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5. 【2023陕西真题】图1是发生在人体肺部或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其中甲是肺泡或组织细胞 的一部分,乙是毛细血管,①和②是不同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方向。图2中四位同学关于图1 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若②是氧气,氧气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则乙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该A同学说法错误。
B.若①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则乙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甲是组织细胞,这是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该B同学说法错误。
C.若②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则乙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甲是肺泡,该C同学说法错误。
D.若①是氧气,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则乙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甲是肺泡,该D同学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4 综合考查
1. 【2023山东滨州真题】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
【答案】D
【解析】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
B.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约为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4%,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确实下降,二氧化碳含量确实上升了,但是氧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D错误。
故选D。
2. 【2023湖南岳阳真题】人由平静状态进入慢跑状态,呼吸不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 呼吸频率加快 B. 呼吸深度加强
C. 呼出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 D. 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
【答案】C
【解析】ABD.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人在慢跑等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加快,呼吸深度也增加,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ABD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呼出气体是混合气体,不仅仅只有二氧化碳,C错误。
故选C。
3. 【2023湖南益阳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气经呼吸道处理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B. 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变化如CE段所示
C. 气管和支气管中有软骨作支架有利于气流顺畅通过
D. 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答案】B
【解析】A.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A正确。
B. AC段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B错误。
C.气管和支气管中有软骨作支架有利于保证气流顺畅通过,C正确。
D. 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阻止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D正确。
故选B。
4. 【2023湖北宜昌真题】在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 ②AB段表示吸气过程
③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肺容量是指肺容纳的气体量。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进出肺的气体量而变化,吸气时肺容量增大,呼气时减小。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在检测时段内肺容量的最大值。不是说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错误。
②AB段肺容量变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所以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正确。
③BC段肺容量变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所以BC段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错误。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