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有理数的除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第八节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
与作用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评价教学
学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除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除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简便,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理数除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评价
学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和相互转化性.
目标分析
3
重点
3
知识目标
通过将有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和除法来计算,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除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
重点
3
能力目标
3
重点
3
情感目标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评价
学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难点: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和运用法则计算.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评价
学习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导学案来进行教学。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化为学生自学、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学法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评价
学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等数学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布置作业
提炼小结
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评价
学习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有理数乘法法则;倒数的定义
(二)探索新知
试着做做:
请你试着填空:
2×(-3)=____,
(-4)×(-3)=____,
8×9=___,
0×(-6)=____,
(-4)×3 =____,
(-6) ÷2=____,
12÷(-4)=____,
72÷9=____,
(-12)÷(-4)=____,
0÷(-6)=____,
观察右侧算式, 两个有理数相除时:
商的符号如何确定
商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两个有理数相除, 同号得__正__,
异号得__负___,并把绝对值__相除_____.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_0____.
0不能作为除数
步骤:
第一步确定商的符号;
第二步绝对值相除。
(1) (-8)÷(-4)
(2) (-3.2)÷0.08
解:
(1)原式
=+( )
=2
(2)原式
=- ( )
=-40
8÷4
3.2÷0.08
(同号得正,绝对值相除)
(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
例题讲解
1、口答:先说出商的符号,再说出商
(1)(-12)÷(+4) (2)(-57)÷(+3)
(3)(-81)÷(-9) (4) (+96)÷(-16)
(5)(-75)÷(+3) (6) 25÷(-5)
2、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 ; 3.5; -4;
结论:
-20× =
-20×
36×
探究二:
-20÷5=
-36÷4=
-36× =
计算下列各式
-20÷5=
-36÷4=
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 (-12)÷( )÷(-100)
这个解法是错误的
2.判断、观察下面两位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你能发现下面解法问题出在哪里吗?
(三)拓展练习
计算: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评价
学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29) ÷3×
(2)-6 ÷(-0.25)×
(3)-3÷【 】
÷
挑战自我
1
-1
-2,0,2
(四)提炼小结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评价
学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结合本堂课内容,请用下列句式造句。
我学会了……
我明白了……
我认为……
我会用……
我想……
(五)作业布置
1.复习两个法则
2.习题1.2题
3.预习下节内容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
除法
法则1
法则2
例题讲解
巩固练习
作业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增进学习数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