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1课时)
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学习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说出气孔的组成及作用。
二、学习过程
【探究新知】
活动1: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
观察演示实验及视频,思考完成以下内容:
1.向锥形瓶液面中滴加食用油的目的是 。该实验
所用枝条,一个正常留叶,一个去叶,目的是 。
2.观察实验现象,发现 (A或B)组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
这是 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实验结论: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像这样,水分
以 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 。
活动2: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1.制作临时装片:把蚕豆叶片的背面向 (内/外)折叠,从折断处轻轻撕拉,边缘的白色薄膜即为叶的 (上/下)表皮,将撕取的材料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2.用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和气孔的结构
(1)低倍镜观察时,看到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是 。
(2)在观察表皮细胞时,还可以看到很多成对的半月形的
细胞,它们之间的空隙就是 ,这是叶片散失
以及与外界进行 的“门户”。
(3)在右边的方框中,画5-6个相连的蚕豆叶表皮细胞和1个由
2个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3.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使植物体内保持适量的水分。阅读课本P87信息库,进一步了解气孔的结构和功能。
(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靠近气孔的内侧细胞壁
(厚/薄)不易伸展,外侧的细胞壁 (厚/薄)较易伸展。
⑵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外侧细胞壁伸展拉长牵动内侧
细胞壁向内凹陷,使气孔 ;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
内外侧细胞壁都拉直,使气孔 。因此,可以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
【学以致用】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移栽大树要适当去掉一些枝条?
(2)夏季大棚蔬菜为什么要加盖遮阳网?
三、学习反馈
1.正在结果的西瓜植株,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西瓜的成熟
2.某同学想做一个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现有以下几种植物可供选择。要使实验效果最明显,选择的植物材料最好是 ( )
A.仙人掌 B.睡莲 C.天竺葵 D.雪松
3. 保卫细胞的作用 ( )
A.保护作用 B.控制气孔的开闭
C.保卫气孔 D.吸收水分
4.某同学进行“观察菠菜叶表皮装片”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是保卫细胞
B.③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C.②形状不规则但排列紧密
D.叶片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5.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无色透明的低粘性蜡状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这层薄膜能 ( )
A.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B.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C.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6.“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在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这主要是靠某种生理活动产生的拉力来拉动的。这种生理活动是 ( )
A.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7.某同学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看到如图视野.请回答:
(1)观察图一,低倍镜下看到的形状不规则的细胞②是 _________,
颜色是 。
(2)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③]是____________ ,
颜色是___________。 图一
(3)①是_________ ,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
交换的“门户”。
(4)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5)观察图二蚕豆叶片的结构,分析撕取蚕豆叶下表皮的两个
主要原因:其一,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 ,
容易撕取;其二,下表皮的气孔数量比上表皮的气孔数量
。
图二
18.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1课时)答案
1.B 2. C 3. B 4. D 5.C 6.C
7.(1)表皮细胞 无色透明(或白色)
(2) 保卫细胞 绿色
(3)气孔
(4)蒸腾
(5)疏松 多18.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2课时)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蒸腾作用意义;
2.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学习过程
【探究新知】
活动1: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有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除了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以外,对植物自身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蒸腾作用使植物体产生向上运输水分的拉力,能促进根对 和 的吸收和运输。
2.通过蒸腾作用从叶表面散失水分,能降低 的温度,避免植物因高温而被灼伤。
活动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观察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分析绿色植物吸收的水是如何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
1.大空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源有哪些?
2.绿色植物吸收的水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气中?
又通过什么形式返回地面?
3.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降水充沛,昼夜温差不是太大,而沙漠戈壁地区却有着“早穿棉袄,午穿纱”的说法,这是为什么?
4. 为什么说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调节气候减轻干旱的一项重要措施?
5.绿色植物除了参与生物圈水循环,还具有哪些作用?
【学以致用】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大树底下好乘凉;
2.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三、学习反馈
1.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
A.水和无机盐 B.有机物 C.维生素 D.适宜的温度
2.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生长作用
3.下列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 C.使用电子贺卡 D.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出了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
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D.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5.森林对环境的作用体现在 ( )
A.促进水循环 B.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
C.吸附灰尘,净化空气 D.以上选项都正确
6.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就无法顺利进行
B.绿色植物叶片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弱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C.绿色植物形成的枯枝落叶层,像海绵一样吸纳雨水使更多雨水渗到地下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量
7.下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请在[ ] 上填数字,__ 处填文字):
(1)叶片由表皮、[ ] 、叶脉三部分组成。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肉细胞内的 ;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叶脉中的 (填结构)运输到其它器官,除自身利用外,还能为其他生物提供 。
(3)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的[ ] 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每年的 月 日为植树节,同学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来美化我们的家园。
18.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2课时)答案
1. A 2.C 3.D 4.B 5.D 6. A
7. (1)2;叶肉
(2) 叶绿体, 筛管, 能量(有机物或食物)
(3)5;气孔
(4)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