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11:3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学习难点: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二课,主要分为“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三个子目。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并签订了《北京条约》。沙俄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一、教学导入 复习上一课的内容,通过学习上节课鸦片战争中我们知道,西方侵略势力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获得了非常大的权益。那么他们满足了吗?(没有)于是西方侵略者又做了什么呢?(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今天我们进入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1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主问题1.自主学习书本2-4页内容,完成问题,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 3.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书本2-4页内容,完成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有序交流,自由表达,达成共识。 第二环节:展学交互,小组代表有序展示。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教师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 根据问题,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在书本做好标注。使其了解本课重点内容,并逐步养成预习和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讨论探究完善学习。 主问题1预设答案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课件展示条约内容,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学本评价及其他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主问题1.自主学习书本书本5-7页内容,完成问题,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问题: 4.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5. 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6.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7.教师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并问: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 学法指导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书本书本5-7页内容,完成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有序交流,自由表达,达成共识。 第二环节:展学交互,小组代表有序展示。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教师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 根据问题,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在书本做好标注。使其了解本课重点内容,并逐步养成预习和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讨论探究完善学习。 主问题2预设答案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5.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6.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实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侵害更大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教学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通过引导学习、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点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运用101教育PPT使我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不在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加逻辑性,PPT制作要更加精美,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当堂训练 1.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 难道非要在中国商船上都插上外国旗帜才有生路吗 ”这件事最早应该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C.《虎门条约》签订之后 D.《望厦条约》签订之后 2.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3.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B.割占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C.割占九龙司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清朝咸丰帝在批准《天津条约》后就心生悔意,企图用免除进口关税的代价,换取外国公使不进驻北京,而当时清朝关税收人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材料旨在说明 A.清朝统治者缺乏治国谋略 B.清政府经济实力十分雄厚 C.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严重不足 D.清政府外交政策灵活善变 5.“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下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抢走它们的外国侵略者和时间是( ) A.俄国——1858年 B.英国——1859年 C.英法联军——1860年 D.八国联军——1900年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用卑劣的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多少领土? A.100万平方干米 B.80万平方干米 C.150多万平方干米 D.120多万平方千米 7.马克思指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 A.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B.获得大量赔款 C.对其开放更多港口 D.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 8.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攻占天津,进攻北京 C.与清政府勾结,镇压太平天国 D.攻占圆明园,掠夺金银珠宝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