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目录
模块一 知己知彼 1
模块二 知识掌握 2
知识点一、酸碱反应 2
知识点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5
知识点三、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实验 8
模块三 巩固提高 12
模块一 知己知彼
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
1.知道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2.了解酸和碱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会分析酸和碱反应的过程。 解读1: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常结合酸和碱的化学性质、pH等一起考查,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大。
模块二 知识掌握
知识点一、酸碱反应
(一)酸碱反应实验
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边滴边振荡,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消失,说明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或酸性,氢氧化钠和酸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溶质、pH以及颜色的变化
反应进程 溶质 PH 颜色
未滴加稀盐酸 NaOH pH>7 红色
滴加少量稀盐酸(氢氧化钠过量) NaOH + NaCl pH>7 红色
滴加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NaCl pH=7 无色(红色刚好褪去)
滴加过量稀盐酸 NaCl + HCl pH<7 无色
(1)酸、碱反应实验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溶液。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实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使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3)实验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时也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当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应立即停止滴加,防止盐酸过量。
(二)酸碱反应原理
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如:
HCl+NaOH = NaCl+H2O
H2SO4+2NaOH = Na2SO4+2H2O
(三)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即H+ + OH- = H2O。
【能力拓展】
大多数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我们观察不到明显的外观现象(H2SO4+Ba(OH)2 =BaSO4↓+2H2O 等除外]。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若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2)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使其充分接触,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若测得溶液 的pH逐渐减小且小于7, 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3)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酸与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温度最高。
(4)验证反应物的消失。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完全时,可向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不再出现蓝色沉淀,说明NaOH已完全参加反应,反应发生。
(2023 舟山模拟)向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如图所示图象表示烧杯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钠质量不断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质量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立即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段时间内溶液中氯化氢质量是0,当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中的氯化氢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2023 瓯海区模拟)某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解答】解:A.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B.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D.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故选:A。
(2023 镇海区模拟)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
【解答】解:A、向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水,再加上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所以开始溶剂水的质量增加的较快,而当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也会使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故A正确;
B、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氯化铁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只有把盐酸全部消耗掉才能生成沉淀,故B正确;
C、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会减小,故C错误;
D、足量的ZnO和ZnCO3固体与等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都是硫酸锌溶液,而溶质硫酸锌中的硫酸根全部来自于稀硫酸且硫酸的质量相等,因此反应所得硫酸锌的质量相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锌的质量虽然大于氧化锌的质量,但是由于碳酸锌与硫酸反应后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综上所述,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硫酸锌的质量相等、所得溶液质量也相等,即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所消耗碳酸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锌;故D正确。
故选:ABD。
知识点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一)酸碱反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 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长,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 )的土壤,都不适宜植物生长。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在酸(碱)性土壤中加人适量的碱(酸),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施加熟石灰[主要含Ca(OH)2 ]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注意: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碱性、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
(二)酸碱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处理工业废水,解决环保问题。
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根据不同污水的酸碱性,加人适宜的物质,去除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精制石油时,可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酸。
(三)酸碱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如果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等病症,医疗上常用能与酸反应的碱性物质作为药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达到正常范围,减少胃酸常用的药剂有Al(OH)3,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 = AlCl3+3H2O。
【能力拓展】
蚊虫叮咬是因为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利用酸碱反应的原理,涂上碱性物质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等以减轻痛痒。
(2022秋 西湖区期末)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酸性土壤不适宜某些作物生长,下列物质可用来中和土壤酸性的是( )
A.二氧化硫 B.稀盐酸 C.熟石灰 D.干冰
【解答】解: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用来中和土壤酸性,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显酸性,不能用来中和土壤酸性,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能用来中和土壤酸性,故选项正确。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用来中和土壤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22春 余杭区期中)下列应用与酸碱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解答】A、用稀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属于酸和碱的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属于碱,胃酸的成分主要是盐酸,属于酸和碱的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秋 余杭区校级期中)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下列利用酸和碱反应的是( )
A.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醋酸除铁锈
C.用硝酸银检验汗液中的氯离子
D.用食盐腌制食品
【解答】解:A、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利用酸和碱反应,故选项A正确
B、用醋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是利用酸和碱反应,故选项B错误。
C、用硝酸银检验汗液中的氯离子,利用的是氯离子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反应物硝酸银是盐,不是利用酸和碱反应,故选项C错误。
D、用食盐腌制食品,是因为食盐具有咸味,不是利用酸和碱反应,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2022秋 绍兴期中)蚂蚁等昆虫叮咬后,会向人体中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在皮肤上涂下列物质中的( )
A.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肥皂水 D.食醋
【解答】解:甲酸是一种有机酸,显酸性,利用加入碱性的物质中和其酸性,
A、稀硫酸是酸,蚁酸也是酸,两者不会发生中和反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虽然可以中和蚁酸,但是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会腐蚀人的皮肤,故B错误;
C、肥皂水具有弱碱性,既可以中和蚁酸,还不会腐蚀人的皮肤,故C正确;
D、食用醋显酸性,不能与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物质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三、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实验
(一)取样
(1)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地块。
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注意不要在路边、沟边、堆放肥料的地点取样。
(2)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取0~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各20克左右。同一地块上取来的土样放在同一个布袋中,进行编号,并记录下采集地点和日期。
(3)将从不同地点采集到的土样分别摊铺在废报纸上,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除去残根和杂物,用木棍压成粉状,用金属筛或窗纱筛过后待用。
(二)测定
(1)按照编号,取1克左右土样放人试管中,加人5毫升蒸馏水,振荡30秒钟后静置。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精密pH试纸上,将试纸上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记录下相应的pH,填入右表中。
(2)根据土壤酸碱度分级表,确定该土壤代表的土壤酸碱度状况。
土壤酸碱性的分级表
pH <4.5 4.5~ 5.5 5.5~6.5 6.5~ 7.5 7.5~ 8.5 8.5 ~ 9.5 >9.5
土壤酸碱性 强酸性 酸性 弱酸性 中性 弱碱性 碱性 强碱性
【能力拓展】
土壤样品采集表
土样编号
采集日期
采集地点
pH
土壤酸碱性
(2023 温州)近年,温州新建多个公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
(1)某公园生态系统中有绣球花、白鹭、蚯蚓等生物,三者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绣球花 。
(2)公园内不同位置生长着粉红色、蓝色的绣球花(如图)。小明为探究绣球花花色是否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他开展如下活动:
①取粉红色绣球花所在土壤的浸出液,测得其pH为8。则该土壤的酸碱性为 碱 性。
②用柠檬酸和石灰水调节土壤酸碱性来改变花色。若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8%的柠檬酸溶液,需柠檬酸 0.8 克。
【解答】解:(1)绣球花是植物,故属于生产者;
(2)pH=8,故为碱性;
(3)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0.8%×100g=0.8g。
故答案为:(1)绣球花;(2)碱;(3)0.8。
(2023 南湖区一模)在测定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对待测地块取样时,按如图所示间隔取样
B.同一地块上取来的土样放在同一布袋中,并记录采集日期与地点
C.取样后立即用药匙取几勺土样至烧杯中,加水稀释,搅拌静置后备用
D.用洁净的玻璃棒随取上层清液,滴至精密pH试纸上,稍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解答】解:A、对待测地块取样时,按如图所示间隔取样,保证了土壤样品的均一性,操作正确;
B、同一地块上取来的土样放在同一布袋中,并记录采集日期与地点,操作正确;
C、取样后立即用药匙取几勺土样至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搅拌静置后备用,操作错误;
D、用洁净的玻璃棒随取上层清液,滴至精密pH试纸上,稍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操作正确。
故选:C。
(2023春 滨江区校级月考)在“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土样 B.倾倒蒸馏水
C.测定pH D.洗涤试管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试管刷涮洗试管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刷子,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2022秋 滨江区期末)在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装入土样粉末 B.滴加蒸馏水
C.振荡土壤液 D.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测定酸碱度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振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是用玻璃棒蘸取液体,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2021 长兴县模拟)2020年11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举行百山祖冷杉移栽活动,下列关于移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树苗带着原生地土壤是为了尽量保护幼根和根毛
B.应该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随时补充水分
C.树苗应连夜运输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D.应该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解答】解:A、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根部带着原生地土壤,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A正确。
B、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能起到降温作用,与移栽植物关系不大,B错误。
C、树苗应连夜运输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C正确。
D、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能提高树木成活率,D正确。
故选:B。
模块三 巩固提高
(2023 温州三模)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 )
A.西红柿汁(pH:4~5) B.柠檬汁(pH:2~3)
C.牛奶(pH:6~7) D.肥皂水(pH:9~10)
【解答】解:因为蚊虫的毒液是酸性的,所以应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西红柿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柠檬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23春 柯桥区期中)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溶液。下列图像中大致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加入稀盐酸,溶液pH逐渐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是100g﹣100g×4%=96g,100g稀盐酸中水的质量是100g﹣100g×3.65%=96.35g,4g氢氧化钠和3.65g氯化氢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1.8g,溶液中水的质量是96g+96.35g+1.8g=194.15g,该选项不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质量是5.85g,氯化钠质量分数是100%≈2.93%,继续加入稀盐酸后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正确。
D、加入50g稀盐酸,其中氯化氢质量是1.825g,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是2g,氢氧化钠质量分数是100%≈1.3%,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022秋 西湖区期末)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红色 B.N点时溶液pH最小
C.该化学反应放热 D.P点时溶液呈酸性
【解答】解:A、M点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M至N的过程中温度升高,至N点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N点时溶液pH不是最小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M至N的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化学反应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至N点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则P点溶液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022秋 杭州期末)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A、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剂的质量会逐渐增加,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接着因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有溶剂,所以溶剂质量也会增加,只是幅度变小,但是一开始就有氯化钠和盐酸,所以溶剂质量不会从0开始,选项不符合题意。
B、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会增加,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接着因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溶液质量还会继续增加,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一开始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0,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才会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一直在引入钠离子,所以钠离子数目会一直增加,一开始溶液中因为有氯化钠,所以钠离子数目不会从0开始,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秋 仙居县期末)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锌 B.氧化铁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钡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后的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加入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且生成可溶性的盐,该盐中金属的化合价为+2价;
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符合题意;
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中铁元素为+3价,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同学们把两种无色溶液分别贴上P、Q标签,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测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温度与Q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OH+H2SO4=K2SO4+2H2O 。
(2)由图甲分析可知:写出c点时杯内溶液中的离子有 H+、K+、SO42﹣ (填离子符号)。
(3)分析图乙中BC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同时加入的稀硫酸能够吸热、容器散热 。
【解答】解:(1)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OH+H2SO4=K2SO4+2H2O。
故答案为:2KOH+H2SO4=K2SO4+2H2O。
(2)由图象甲可知,溶液的pH由大于7到等于7,到小于7,所以是向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由图象乙可知,C点所示溶液的温度是由最高点下降的过程,即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钾,离子为氢离子、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H+、K+、SO42﹣。
(3)图乙中BC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同时加入的稀硫酸能够吸热、容器散热。
故答案为: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同时加入的稀硫酸能够吸热、容器散热。
(2023 台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 。
(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
【解答】解:(1)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故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可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
(1)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
(3)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2023 镇海区模拟)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 NaOH (填化学式)。
(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 25 克。
(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升高,是把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中,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NaOH。
故填:NaOH。
(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质量:50g×15%÷30%=25克。
故填:25。
(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故填: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4)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D。
(2020秋 柯桥区月考)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
(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时 CaCl2 (填化学式)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4)乙组的中和反应试验设计存在的不足是 无法验证是否恰好中和 .
【解答】解:(1)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
(2)由图可知,碳酸钠溶液的量到70g时,反应正好完成,氯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设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 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x 40g×26.5%
x=11.1g
该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5%;
(3)由图丁可知乙反应后的溶液pH<7,说明溶液中仍有稀盐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达到30.0g,稀盐酸被完全反应掉,Na2CO3溶液开始与CaCl2溶液反应,当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时,CaCl2溶液被完全反应掉.
设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70g时(此时与C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溶液质量为40g),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40g×26.5% y
x=10.0g
(4)乙组的中和反应试验中没有加酚酞试液,无法验证是否恰好中和.
故答案为:(1)CaCl2;
(2)18.5%;
(3)
(4)无法验证是否恰好中和.1.5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目录
模块一 知己知彼 1
模块二 知识掌握 1
知识点一、酸碱反应 1
知识点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4
知识点三、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实验 5
模块三 巩固提高 8
模块一 知己知彼
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
1.知道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2.了解酸和碱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会分析酸和碱反应的过程。 解读1: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常结合酸和碱的化学性质、pH等一起考查,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大。
模块二 知识掌握
知识点一、酸碱反应
(一)酸碱反应实验
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边滴边振荡,溶液颜色 ,说明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或酸性,氢氧化钠和酸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溶质、pH以及颜色的变化
反应进程 溶质 PH 颜色
未滴加稀盐酸 pH>7
滴加少量稀盐酸(氢氧化钠过量) pH>7
滴加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pH=7
滴加过量稀盐酸 pH<7
(1)酸、碱反应实验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溶液。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实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使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3)实验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时也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当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应立即停止滴加,防止盐酸过量。
(二)酸碱反应原理
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如:
HCl+NaOH = NaCl+H2O
H2SO4+2NaOH = Na2SO4+2H2O
(三)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即 。
【能力拓展】
大多数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我们观察不到明显的外观现象(H2SO4+Ba(OH)2 =BaSO4↓+2H2O 等除外]。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若观察到 ,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2)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使其充分接触,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若 , 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3)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酸与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 ,则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
(4)验证反应物的消失。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完全时,可向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说明NaOH已完全参加反应,反应发生。
(2023 舟山模拟)向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如图所示图象表示烧杯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3 瓯海区模拟)某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2023 镇海区模拟)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
知识点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一)酸碱反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 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长,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 )的土壤,都不适宜植物生长。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在酸(碱)性土壤中加人适量的碱(酸),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施加 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注意: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碱性、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
(二)酸碱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处理工业废水,解决环保问题。
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根据不同污水的酸碱性,加人适宜的物质,去除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精制石油时,可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酸。
(三)酸碱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人体胃液中含有 ,如果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等病症,医疗上常用能与酸反应的碱性物质作为药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达到正常范围,减少胃酸常用的药剂有Al(OH)3,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 = AlCl3+3H2O。
【能力拓展】
蚊虫叮咬是因为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利用酸碱反应的原理,涂上碱性物质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等以减轻痛痒。
(2022秋 西湖区期末)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酸性土壤不适宜某些作物生长,下列物质可用来中和土壤酸性的是( )
A.二氧化硫 B.稀盐酸 C.熟石灰 D.干冰
(2022春 余杭区期中)下列应用与酸碱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2022秋 余杭区校级期中)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下列利用酸和碱反应的是( )
A.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醋酸除铁锈
C.用硝酸银检验汗液中的氯离子
D.用食盐腌制食品
(2022秋 绍兴期中)蚂蚁等昆虫叮咬后,会向人体中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在皮肤上涂下列物质中的( )
A.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肥皂水 D.食醋
知识点三、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实验
(一)取样
(1)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地块。
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注意不要在路边、沟边、堆放肥料的地点取样。
(2)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取0~20厘米范围内的土壤各20克左右。同一地块上取来的土样放在同一个布袋中,进行编号,并记录下采集地点和日期。
(3)将从不同地点采集到的土样分别摊铺在废报纸上,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除去残根和杂物,用木棍压成粉状,用金属筛或窗纱筛过后待用。
(二)测定
(1)按照编号,取1克左右土样放人试管中,加人5毫升蒸馏水,振荡30秒钟后静置。待土壤微粒下沉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精密pH试纸上,将试纸上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记录下相应的pH,填入右表中。
(2)根据土壤酸碱度分级表,确定该土壤代表的土壤酸碱度状况。
土壤酸碱性的分级表
pH <4.5 4.5~ 5.5 5.5~6.5 6.5~ 7.5 7.5~ 8.5 8.5 ~ 9.5 >9.5
土壤酸碱性 强酸性 酸性 弱酸性 中性 弱碱性 碱性 强碱性
【能力拓展】
土壤样品采集表
土样编号
采集日期
采集地点
pH
土壤酸碱性
(2023 温州)近年,温州新建多个公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
(1)某公园生态系统中有绣球花、白鹭、蚯蚓等生物,三者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公园内不同位置生长着粉红色、蓝色的绣球花(如图)。小明为探究绣球花花色是否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他开展如下活动:
①取粉红色绣球花所在土壤的浸出液,测得其pH为8。则该土壤的酸碱性为 性。
②用柠檬酸和石灰水调节土壤酸碱性来改变花色。若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8%的柠檬酸溶液,需柠檬酸 克。
(2023 南湖区一模)在测定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对待测地块取样时,按如图所示间隔取样
B.同一地块上取来的土样放在同一布袋中,并记录采集日期与地点
C.取样后立即用药匙取几勺土样至烧杯中,加水稀释,搅拌静置后备用
D.用洁净的玻璃棒随取上层清液,滴至精密pH试纸上,稍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023春 滨江区校级月考)在“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土样 B.倾倒蒸馏水
C.测定pH D.洗涤试管
(2022秋 滨江区期末)在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装入土样粉末 B.滴加蒸馏水
C.振荡土壤液 D.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测定酸碱度
(2021 长兴县模拟)2020年11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举行百山祖冷杉移栽活动,下列关于移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树苗带着原生地土壤是为了尽量保护幼根和根毛
B.应该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随时补充水分
C.树苗应连夜运输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D.应该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模块三 巩固提高
(2023 温州三模)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 )
A.西红柿汁(pH:4~5) B.柠檬汁(pH:2~3)
C.牛奶(pH:6~7) D.肥皂水(pH:9~10)
(2023春 柯桥区期中)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溶液。下列图像中大致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2022秋 西湖区期末)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红色 B.N点时溶液pH最小
C.该化学反应放热 D.P点时溶液呈酸性
(2022秋 杭州期末)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2秋 仙居县期末)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锌 B.氧化铁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钡
(2022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同学们把两种无色溶液分别贴上P、Q标签,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测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温度与Q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图甲分析可知:写出c点时杯内溶液中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3)分析图乙中BC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
(2023 台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
(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
(2023 镇海区模拟)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 克。
(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020秋 柯桥区月考)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
(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时 (填化学式)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4)乙组的中和反应试验设计存在的不足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