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1.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B )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解析】 盐酸过量后石蕊试液显红色。
2.[2012·扬州]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解析】 中和反应需要酸碱作用,熟石灰和硫酸铜反应属于碱和盐反应。
3.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B )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需利用酚酞试液指示反应是否进行。
4.[2012·烟台改编]某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1-5-1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图1-5-1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解析】 C点时盐酸过量。
5.[2013·枣庄]向盛有50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1-5-2(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D )
图1-5-2
【解析】 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小,当硫酸过量时溶质的质量又会逐渐增大,图象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不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图象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2012·眉山](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红__色,pH__>__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__,溶液的pH__减小__(填“增大”或“减小”)。
(2)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__加水或加入碱溶液__的方法。
7.[2013·泸州]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__。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__减弱__。这是由于__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__。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后会观察到溶液变红,而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呈无色,所以当向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会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减弱,最终会变成无色;(2)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可以知道,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逐渐减弱。这是由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8.[2012·杭州]载人宇宙飞船内常用含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可溶性碱,具有碱的通性)的过滤网吸收宇航员呼出的CO2,以净化空气。若载人宇宙飞船内每名宇航员平均每天呼出的CO2为550升,请回答:
(1)每天吸收一位宇航员呼出的CO2需氢氧化锂多少克?(CO2密度ρ=2.0克/升)
(2)载人宇宙飞船使用的过滤网内选用氢氧化锂,而不用价格更便宜的氢氧化钠,其主要原因是吸收等质量二氧化碳需要氢氧化锂的质量少,可以减小飞船的载重__。
【解析】 (1)设需要消耗氢氧化锂的质量为x。
m(CO2)=ρV=2.0 g/L×550 L=1100 g
2LiOH+CO2===Li2CO3+H2O
48 44
x 1100 g
=
x=1200 g
9.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解析】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后溶液中存在氯离子,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盐酸是否过量。
10.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1-5-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图1-5-3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反应如果恰好完全,则溶液呈无色,若氢氧化钠过量则呈红色,盐酸过量则呈无色。
11.[2013·咸宁]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图1-5-4
【解析】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零,故图像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盐酸过量时,溶液的pH小于7,故图像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图像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有水,因此图像的起点不是零;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也含有水,因此随着反应的发生,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完后由于稀盐酸中也含有水,水的质量应还是增加,故图像错误。故选D。
12.[2013·广安]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1-5-5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B )
A.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中
B.在“a”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将任意一种酸、碱溶液加入水稀释,其pH值变化也符合本坐标图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图1-5-5
【解析】 A.由溶液的pH值变化图示可知,溶液开始时pH值大于7,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故A错误;B.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故B正确;C.酸溶液在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值只能小于7,碱溶液在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值只能大于7,故C错误;D.酸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故选B。
图1-5-6
13.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1-5-6 所示。
(1)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放热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变小__。
B点表示的含义是__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或酸碱恰好完全反应__。
14.[2013·抚顺]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H2SO4===Na2SO4+2H2O__。
【改进实验】
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__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__。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__酚酞溶液__(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__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实验__。
【拓展延伸】
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__氢氧化钡(合理即可)__(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解析】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难以控制加入的稀硫酸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它们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应该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即可判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思评价】酚酞遇碱变红,而遇酸性和中性溶液则不变色,虽然石蕊遇酸和碱都会变色,但是颜色的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酚酞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15.[2012·淮安]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为达标排放,技术员小张对废水中硫酸的含量进行检测。
(1)配制溶液:
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100 g,需要NaOH固体__4__g,水__96__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检测分析:
取废水样品98 g,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NaOH溶液20 g。(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和NaOH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析】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100 g×4%=4 g,所以溶剂质量为:100 g-4 g=96 g,故需水的体积为=96 cm3,1 cm3=1 mL,故需水96 mL。
(2)氢氧化钠的质量=20 g×4%=0.8 g
设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0.8 g x
= x=0.98 g
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100%=1%_
1.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2.[2012·扬州]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3.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4.[2012·烟台改编]某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1-5-1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5-1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5.[2013·枣庄]向盛有50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1-5-2(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图1-5-2
6.[2012·眉山](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色,pH____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溶液的pH____(填“增大”或“减小”)。
(2)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____的方法。
7.[2013·泸州]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____。这是由于____。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8.[2012·杭州]载人宇宙飞船内常用含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可溶性碱,具有碱的通性)的过滤网吸收宇航员呼出的CO2,以净化空气。若载人宇宙飞船内每名宇航员平均每天呼出的CO2为550升,请回答:
(1)每天吸收一位宇航员呼出的CO2需氢氧化锂多少克?(CO2密度ρ=2.0克/升)
(2)载人宇宙飞船使用的过滤网内选用氢氧化锂,而不用价格更便宜的氢氧化钠,其主要原因是 __。
9.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10.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1-5-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5-3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11.[2013·咸宁]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图1-5-4
12.[2013·广安]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1-5-5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
A.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中
B.在“a”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将任意一种酸、碱溶液加入水稀释,其pH值变化也符合本坐标图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图1-5-5
图1-5-6
13.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1-5-6 所示。
(1)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
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
14.[2013·抚顺]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改进实验】
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____。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____(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____。
【拓展延伸】
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____(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15.[2012·淮安]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为达标排放,技术员小张对废水中硫酸的含量进行检测。
(1)配制溶液:
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100 g,需要NaOH固体____g,水____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检测分析:
取废水样品98 g,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NaOH溶液20 g。(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和NaOH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