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4 17: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年11月17日
一、默写:(6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2、 ????????????????????????????? ,两朝开济老臣心
3、????????????????????????????,只是朱颜改。
4、????????????????????????????????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5、钉头磷磷,????????????????????????????????
6、??????????????????????????????????????,用之如泥沙?
二、课内外诗文检测(8分+15分+6分)
(一)7、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8、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找出下列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辇来于秦 B.蜂房水涡C.朝歌夜弦 D、族秦者秦也
  10、对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③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二)课外文言文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安仁生而颖悟,幼时执笔能大字,十三通经传大旨,早以文艺称。赵普、沈伦、李防、石熙栽成推奖之。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以亲老弗果往。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
景德初,翰林学士梁颢召对,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寻颢卒,即以安仁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安仁从幸澶州,会北边请盟,首命安仁撰答书,又独记太祖时聘问书式。辽使韩杞至,道命接伴,凡觐见仪制,多所裁定。馆舍夕饮,杞举橙子曰:“此果尝见高丽贡。”安仁曰:“橙橘产吴、楚,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今给事中吕祜之尝使高丽,未闻有橙柚。”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安仁曰:“君将升殿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杞乃服以入。
及姚东之至,又令安仁接伴。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安仁日:“老氏云:‘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东之自是不敢复言。王继忠将兵陷没,不能死节而反事之,东之屡称其材。安仁曰:“继忠早事藩邸,闻其稍谨,不知其他。”其敏于酬对,切中事机,类如此。时论翕然,称其得体,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安仁又集和好以来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
安仁质直纯悫,无所矫饰,宽恕谦退,与物无竞,虽家人仆使,未尝见其喜愠。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其甥董灵运尚幼,躬自训导,为毕婚娶。幼少与宋元舆同学,元舆门地贵盛,待安仁甚厚。元舆蚤卒,家绪浸替,安仁屡以金帛济之。尤知典故,凡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记之。喜诲诱后进,成其声名,当世推重之。有集五十卷。 ??? (选自《宋史》,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 矜:夸耀
B、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 靡:没有
C.元舆蚤卒,家绪浸替???????? 卒:通“猝”??
D、安仁屡以金帛济之 济:救助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安仁“敏于酬对”的一组是( )
①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 ②凡觐见仪制,多听裁定
③朝廷职方掌天下国经,凡他国所产磨不知也 ④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
⑤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 ⑥闻其稍谨,不知其他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安仁幼时就能执笔写大字,十三岁就能经传大意,很早就以文章才艺出名,受到赵普等人的推许奖誉,并因此中了进士
B、赵安仁受命接待辽使韩杞,在一次接待晚宴上,韩杞拿着橙子说,这种果子曾经在高丽贡品中见过,赵安仁以事实给予了反驳。
C、韩杞在接受了皇帝掌赐的一套衣服后,以衣服太长为借口,要穿回自己原来的衣服,赵安仁以充足的理由说服韩杞穿着赏赐的衣服上朝。
D、赵安仁为人质朴、宽厚,与物无争,无私帮助自己的亲人和同学,积极教诲引导年轻人,成就他们的声名,被当世所推重。
14、翻译划线句(6分)
(1)时论翕然,称其得体,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
(2)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6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16.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分)
三、名著经典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①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3)
  【注】 ①袒裼裸裎:袒裼,肉体袒露;裸裎,露身。
  17、(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不随便与人交往,连别人的帽子戴得不正他都要生气。柳下惠则相反,和谁都能交往。虽则交往,但决不受他人影响。
  B、对待不良倾向,伯夷是“望望然去之”,而柳下惠则“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两者都十分可贵,十分难得。但孟子认为两者都不可取。
  C、柳下惠不羞辱国君,也不小看下面的官员;他为官就竭力提拔贤士,一定重用他们,不因为官小而抱怨,处境困厄而不忧伤。
  D、柳下惠的信条是:“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玷污)我哉?”就是说,他也爱惜自己的清净洁白,不与伯夷异趣。
(2)孟子在这里实际上批判了哪两种人?(3分)
答:????????????????????????????????????????????????????????????????
(二)
18、下列各项中,对《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伽西莫多认定副主教克洛德抢走了爱斯梅拉达,在爱斯梅拉达被绞死的一瞬间,伽西莫多把他的养父从圣母院最高的钟塔上推下来。
B、爱斯梅拉达被法庭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那天,隐修女思念女儿的痛苦比往常发作得更厉害。当她听说要处死一个埃及姑娘时,她万分难过,抓狂起来。
C. 爱斯梅拉达与在老鼠洞的隐修女母亲相逢并相认;追捕的兵士本来已经离开,但由于副主教的告发,爱斯梅拉达最后被抓,母亲也被推开撞死。
D.黑话王国的乞丐们为了拯救爱斯梅拉达,去攻打圣母院;伽西莫多以为这些人要对爱斯梅拉达不利,拼命抵抗;正当伽西莫多无助的时候,国王的军队赶来,乞丐们并不让步,坚持与军队战斗到底。
E.副主教克洛德摔死,伽西莫多从圣母院失踪;后来人们在隼山的墓窖里发现两具尸骨,一具非常畸形的把另一具抱得很紧;当人们想把他同他抱着的那具尸骨分开时,他就倒下去化成了灰尘。
19、简述伽西莫多在刑场路上解救爱斯梅拉达的经过。(100字左右,5分)
四、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0-22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中国制造”实现不了文化输出
“中国制造”的30秒形象广告,要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连续播出六周,这是上周以来很让国内媒体亢奋的一个新闻事件。一则30秒的形象广告果真有那样的神力,能够在海外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此外,为“中国制造”正名,仅仅凭形象策划,还只是浅层次的努力。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到海外宣示“中国制造”的风采固然是一个路径,而专心做好国内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塑?眼下毕竟不再是郑和下西洋的年代了,每个人、每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是展示中国形象的载体。国内一些民族主义者总指责外国企业、外国政府乃至一些外国人士对“中国制造”的敌意,其中固然有不必要的误解,但从另一方面看,国内企业部分产品因质量而发生的不良影响,焉知不是在自毁“中国制造”的长城?即便出口产品都过得硬,可次第发生在国内的产品伤害消费者事件却也是货真价实的,在地球村时代,此种恶劣与负面,恐怕是做多少秒正面形象广告,都很难一时完全“正名”。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这条形象广告,很多论者激情欢呼,“在海外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实现从出口大国到出口强国转换的现实呼唤”、“让中国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款款心意可以理解,却未免过于乐观。创意固然值得肯定,但一条广告的意义不能被无限夸大过度阐释。“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传递出来的“和”、“合”的文化理念,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价值最佳的交接点。但是,文化意义上的“和”、“合”,还要能够与商业社会中的商业伦理取得共识,譬如,如何在立足合作的前提下实现利益获取,如何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在讲究积极的、进取的商业伦理中植入“和”、“合”的中国文化元素,等等。   中国文化从来讲究“微言大义”,“君子德风”,以为意象的叠加、价值的灌输就能影响他人,并不完全适应现实世界的传播规则。我们特别在意的西方世界由来已久的偏见甚至恶意,也不会因为积极正面的形象广告,而消失殆尽。因此,“中国制造”创意再好,也不过是一则广告,并不能负载更多,更不能理解为这是文化理念的一次输出。
20、下列关于“中国制造”广告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制造”广告是中国企业经过内部资源整合以后的一次行业集体发声。
B、它是由协会出面,以“民间”形态呈现“中国制造”形象的有益的尝试。
C、它传达出中国文化的元素,其广告创意新颖,在海外成功重塑了中国形象。
D、这个广告所塑造的积极正面的形象有助于消除来自西方世界的由来已久的偏见。
21、作者认为“中国制造”广告实现不了“文化输出”,以下不能成为这种论断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为“中国制造”正名,仅仅凭“中国制造”的形象策划,还只是浅层次的努力。
B、国内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多少秒正面形象广告都难以完全“正名”的。
C、“中国制造”传递出来的“和”、“合”的文化理念未能与商业社会中的商业伦理取得共识。
D、“中国制造”创意虽然很好,但是它不能完全消除掉我们特别在意的西方世界由来已久的偏见。
2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制造”虽然多年来保持坚挺的出口势头,在金融危机中葆有后发力量,保是,中国企业并无对外宣示品牌价值的整体形象设计,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纯产生的附加文化价值。
B、与郑和下西洋的年代不同,在地球村时代,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该是展示中国形象的载体,随时随地注意爱护、塑造中国形象。
C、“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传递出来的“和”、“合”的文化理念,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价值最合适的交接点。
D、中国文化从来讲究“微言大义”,“君子之风”,以为意象的叠加、价值的灌输就能影响他人,并不适应现实世界的传播规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15分)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23.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他启发人们深深的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24.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分)
25.关于“闲适”,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林清玄在一篇散文中说:“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8分)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B.浙江省检察机关对今年省内发生的两起血铅超标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追究了19名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采取阳光公示的方法,防止人们所议论的可能出现的“潜规则”“权力寻租”等不正之风的侵袭。
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储蓄的43%用于子女的教育,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对教师们的建议,我主张再认真研究一下,这样做,无论对学校还是教师都有好处。
28、下面是某学生递交的一份检讨书,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四处不当之处并修改。(4分)
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①您的批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②一直以来,我一贯的表现的确是差强人意.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③请老师务必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改正错误,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④从今以后。我会好学上进,向优秀同学看齐;热爱集体,多问津班级事务。⑤以上这些我保证做到,不信您就走着瞧。
×年×月×日
您的学生×××
六、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赵安仁生而聪慧,幼年时便能执笔写大字,十三岁便能通晓经传大意,所以很早就因文艺被人称赞。赵普、沈伦、李昉、石熙载都推奖他。雍熙二年,考中进士,补授梓州榷盐院判官,以亲人年老为由没有前往上任。恰逢国子监要刻《五经正义》板本,因赵安仁擅长楷书、隶书,于是奏请皇上留下书写它。   景德初,翰林学士梁颢召对,问及当朝的大臣官员,皇上称赞赵安仁的文行。不久梁颢去世,皇上就让赵安仁担任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安仁随从皇帝驾幸澶州,适逢北边结盟,首先命安仁撰写答书,又独记得太祖时聘问书的格式。辽使韩杞到来,首命安仁接待陪伴,凡是接见等仪式规矩,大多由他裁定。在接待馆舍晚宴的时候,韩杞举一橙子说:“这种果子曾经在高丽贡品中见过。”安仁说:“橙橘产于吴、楚,大宋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是他国所产无所不知,而今给事中吕祐之曾出使高丽,没听说有橙柚。”韩杞失于夸口,有愧色。韩杞接受了一套衣服的赏赐,又以衣服太长为由要脱去,并说要恢复他左衽的辽国装束。赵安仁说:“皇帝将要升殿接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穿着赏赐的衣服,你说可以吗?”韩杞这才穿着赏赐的衣服上朝。   等到姚东之来,又让赵安仁接待陪伴。姚东之在谈话中,颇为自负他的兵强马胜。赵安仁说:“老子说:‘兵器是不祥的器具,圣人不得已才用它。’战胜了不去赞美它,赞美它的人,这是以杀人为乐啊,乐于杀人的人是不会得志于天下的。”姚东之从此不敢再说。王继中率兵陷没,不能死节而反事敌,姚东之屡次称赞他的才能。赵安仁说:“继忠早年事奉藩王邸,听说他较为谨慎,不知道其他。”他对于应酬接待熟练机敏,能切中事情的关键,大多像这样。当时大家意见一致,称赞他应对得体,皇上更加器重他,自此有意重用。赵安仁又收集和好以来的事宜,和采古事,作了《戴斗怀柔录》三卷献给皇上。   赵安仁生性质朴淳厚,宽恕谦退,与物无争,即使是家人仆使,也未曾见到他的喜怒。妹妹嫁给董氏,很早就成了寡妇,赵安仁把她接回家中供给抚养。他的外甥董灵运尚在幼年,赵安仁亲自训导,并替他娶妻完婚。幼小时和宋元舆同学,宋元舆门第贵盛,待赵安仁非常优厚。宋元舆早年就去世,家道凋落,赵安仁多次用金帛接济救助。尤其知晓典故,凡是近代典章人物,只要是有名气的,都能记得。喜欢教诲引导后进,成就他们的声名,为当世所推重。有集五十卷。
14、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5、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16、(1) C(原文句子理解错误。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处境穷困而不忧伤。)
  (2)孟子在这里批判了两种人:一种人原则性太强,自视清高,器量狭窄,难与之相处;一种人态度过于随便,没有原则,逢场作戏。
17、B?D没有坚持最后,乞丐们只好让步了,疲劳,缺乏良好武器,四散奔逃?;“万分难过,抓狂起来”错,是“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
18、爱斯梅拉达被押到广场执行绞刑时,伽西莫多抓住绳子从钟楼上跳下来,打倒了刽子手的助手,抱起爱斯梅拉达,跨进圣母院的门槛,并把爱斯梅哈尔达高举在头顶上,高喊:“圣地! 圣地!”卡西莫多搭救了爱斯梅拉达并将她安排在钟楼塔顶。
19、C20、C21、D
22、解析:A项,“成功与金钱都不重要”在原文缺少依据;B项,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里还有周的文字没有伸缩性;C项,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说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
答案:DE
23、答案:①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②苏东坡、泰戈尔等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③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24、答案:观点一:我认同林清玄的观点。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
观点二: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两种观点均可,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