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践行兼爱之道
——《兼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言知识,熟悉文段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思想核心。(重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语言表达,感受浅显风格。(难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兼爱内涵,理解墨家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子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跑到楚国去阻拦。走了十天十夜,终于面见楚惠王,墨子劝他楚国地大物博不必去攻击物产匮乏的宋国,并说楚国绝对攻不下宋国,但楚王确信利用鲁班制造的云梯可以攻破宋国,墨子却说:“你能攻,我能守。”于是,他和鲁班模拟战争,鲁班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鲁班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鲁班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我不说。"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原来鲁班想杀了墨子,这样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但是他打错了主意。墨子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墨子的守城办法。即使把墨子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就决定不进攻宋国了。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这就是著名的“墨守成规”的故事,比喻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有“非儒即墨”之称,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其主要思想如下:
1.兼爱:墨家认为“兼爱”是道德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普遍的爱,没有亲疏贵贱之分,所有人都应该被平等地尊重和爱。这种爱不仅包括爱自己,也包括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
2.非攻:墨家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宽容和相互理解。他们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而和平、合作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3.尚贤:墨家认为应该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拔人才,不分亲疏贵贱,不论出身背景,这种选拔方式被称为“尚贤”。
4.节用:墨家强调节约和勤俭,反对奢侈浪费。他们认为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费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从而引发社会问题。
5.天志明鬼:墨家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可以支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同时,墨家也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它们会赏善罚暴。
6.非乐:墨家认为音乐对生产毫无用处,而且音乐(声)会让人产生淫欲。因此,墨家主张禁止音乐,尤其是一些奢侈浪费的乐器。
7.非命:墨家反对宿命论,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努力。他们认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天命所决定。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二)任务一:阅读文段内容,理清每段段意
【提问】请四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思考总结每一段的主要意思,揣摩其结构特点。
【明确】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起)
第二段: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承)
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转)
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合)
【提问】“乱”主要指什么?
【明确】指臣子不孝君父。
【提问】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明确】墨子认为,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这些就是天下的乱象。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只知自爱而不爱人。
【提问】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三)任务二:分析墨子语言,体会“兼爱”内涵
【提问】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意质语显,逻辑清晰”,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明确】意显语质:语出刘勰《文心雕龙》,即意义明显,语言质朴。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第三十七条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说话写文,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与“意显语质”相通。语言的准确性,即恰当性、真实性、正确性,恰如其分反映事实。
逻辑严密: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
【提问】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
【明确】反复论证,旨在强调。
【提问】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
【明确】 “仁爱”和“兼爱”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
孔子的“仁爱”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他的爱是以“我”为原点,由爱自己到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家人到爱其他人,是有亲到疏、由近及远、有血缘关系为出发点的有差别、有等级的爱,目的在于维护周礼,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贵族统治。
墨子的“兼爱”是没有差等、不分亲疏、不分远近的平等之爱,维护的是下层人民、弱势群体的利益,所以,孟子骂墨子是“无父无君”的“禽兽”。这就是墨子学说不被统治者看好的原因。实实在在的讲,墨子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追问】为什么会有不同?
【明确】原因是出身不同。
孔子是贵族之后,而且他本人还是一个小贵族。孔子是春秋时期宋襄公的后人,孔氏一族属于春秋时期的贵族,后来孔子父亲叔梁纥,由宋国逃到鲁国,虽然地位没有以前那么高,也属于小贵族。在鲁国,叔梁纥隶属于鲁国的一个小封君。
叔梁纥本人是一个很勇武的人,身高十尺(约2米),有战功,公元前556年秋季,齐灵公攻打鲁国边境,齐军把鲁国大贵族臧武仲围困在防地,又是叔梁纥与臧畴 、臧贾率领三百名甲士夜袭齐军,掩护臧武仲脱险。
孔子的母亲叫做颜徵在,但是颜徵在不是贵族,她是一个平民,在春秋时期贵族和平民基本上不可能结婚。而叔梁纥之所以和颜徵在生下孔子也有原由的。叔梁纥的正妻是贵族施氏,施氏连生九个女儿。叔梁纥的小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孟皮,字伯尼。但是这个孟皮天生腿脚有问题。叔梁纥也不满意,最后在外面和颜徵在在外面生了一个私生子,也就是孔子。但是孔子母亲去世后,孔子成为了叔梁纥的继承人,获得一个小贵族的身份。
当然,后来孔子的周游列国并不是小贵族的身份造成的,而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总体而言,孔子是一个小贵族,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鲁国的最高官职,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失去权力,他反而周游列国传播他的思想,在这期间受到了各个国家君主的尊重,可以说孔子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墨子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他的先祖是宋国贵族,但后来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贬为墨姓。所以墨子是妥妥的“贱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曾学习孔子的儒学,但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 ,开始在各地游学。他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
他有着关怀人生、关怀社会、关怀自然的执着情怀,他了解下层民众的疾苦和需求,所以他才能成为底层民众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