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红烛(含答案) 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红烛(含答案) 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0 08: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红烛 部编版语文 必修上册
一、基础知识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偌大(ruò) 慰藉(jiè) 黏合(niān)
B.僻静(pì) 贫瘠(jí) 悲怆(chuāng)
C.发轫(rèn) 桑梓(zǐ) 躯壳(qiào)
D.烙印(luò) 搭讪(shàn) 悠邈(m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砾 撕裂 慰籍 自然赐予
B.阴蔽 迅疾 婉转 一跃而上
C.催残 鄙弃 倦怠 瞻前顾后
D.晶莹 甘霖 炽热 深山幽谷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B.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C.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D.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互联网革命及其背后的互联网思维,由对产品经理这类人的思辨引发。最典型的产品经理,就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他并未拥有真正伟大的物质发明,他的伟大在于    。如今,这种思维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已经开始对整个时代产生深远影响。
A.定义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并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了极致
B.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了极致,并定义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
C.创造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并在理论上深入阐释了“互联网思维”
D.在理论上深入阐释了“互联网思维”,并创造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
5.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句中的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C.红烛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
D.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
6.记字形
蜡jù 耕yún
jǔ 形 纷yún yún yún 众生
怒yǒng 怂yǒng yǒng 跃
7.辨词义
徘徊·彷徨
(1)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老一代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也经历过苦闷,由 到觉醒。
(2)由于不懂汉语,一群从韩国来北京的旅游者在十字路口 ,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酣畅淋漓·挥洒自如
(1)《将进酒》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诗歌行文 ,感情喷薄而出,气势不凡。
(2)唐朝僧人高闲的草书《千字文》残卷以硬毫书写,笔势浓重,坚挺纵放而不失规矩,循规草法, ,气象生动。
霞蔚云蒸·云谲波诡
(1)四明山地处浙东, ,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2)电视剧《天盛长歌》呈现出 下的为帝之道,其实就是暗黑中的王者寻找光明的出路的过程。
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1)赶上了美好的时代,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 ,束手束脚。
(2)这人原先胆子小,干啥也是脚踩两边船,斗争韩老六, ,不敢往前探。
8.某重点中学校报《四月风》有一个读书栏目《好书推荐》,请你在下面的书目中选取一本进行推荐,写一段该书的推荐语。不超过150字。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傅雷家书》《女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繁星·春水》
9.赏析《红烛》第一节:红烛啊!/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二、阅读鉴赏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①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
②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③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采——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⑤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⑥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⑦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
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⑨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0.全诗可分几层?写出每层层意。
1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诗的主旨。
12.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13.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的?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14.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复“我来了”“那不是你”?
15.“噩梦”本来就够压心的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噩梦挂着悬崖”?
1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 炬 矩 耘 纭 芸芸 涌 恿 踊
7. (1)彷徨 (2)徘徊 (1)酣畅淋漓 (2)挥洒自如 (1)霞蔚云蒸 (2)云谲波诡 (1)瞻前顾后 (2)畏首畏尾
8.我推荐《傅雷家书》。本书主要收集了傅雷写给在国外求学的儿子傅聪的书信。这些书信谈及文学、艺术、人生等很多问题,能够给人启迪。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该书感情纯真、质朴,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读之令人动容。
9.第1节 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一个“吐”字将所咏之物与要言之志自然地联系起来。
10.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4节)紧扣“火”字,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感。第二层(5~9节)紧扣“泪”字,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11.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歌咏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世界,借红烛形象表白了自己的情怀。 12.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13.用“噩梦”“噩梦悬挂着悬崖”这些令人恐怖、绝望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军阀混战下的祖国残破的黑暗现实。 14.形成鲜明对比。“我来了”显示出作者回国的心情是多么急切,而“那不是你”又显示出作者是多么失望。急切与失望形成巨大反差,衬托出作者异常痛苦的心情。 15.更显示出“噩梦”的沉重和惊人,更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16.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