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达标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达标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0 09: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达标题含答案
鲁教版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会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为40℃)能发生燃烧的是( )
A.白磷放入70℃的水中 B.白磷放入2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C.白磷放入7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D.白磷放入20℃的水中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木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用作切割大理石
B.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
D.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6、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A.甲烷 B.氧气 C.氯气 D.氢气
7、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8、下列物质燃烧时,火焰为蓝色的是( )
A.蜡烛 B.一氧化碳 C.磷 D.镁
9、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
A. B. C. D.
10、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蜡烛因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熄灭
B.实验②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实验③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石蜡由水等物质组成
D.实验④白瓷板变黑说明此时有部分石蜡燃烧不完全
11、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12、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 )
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 B.石墨质软—作电极
C.木炭可燃—作燃料 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
13、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14、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15、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1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减缓温室效应
B.化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来排放废气,以防止形成酸雨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D.通过秸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二、填空题。
17、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图A用嘴吹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用玻璃杯罩住使其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___________(填“通入一氧化碳”或“点燃A处的酒精灯”)以防止发生爆炸。
(3)C处酒精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
19、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色、味、态(通常状况下)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低温的条件下,会变成 色固体,俗称 ,是一种常用的 。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 。
②一般情况下,不能供给呼吸
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之前,应先进行 来保证安全。
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将所得溶液加热又能观察到 ,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性质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0、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三、实验题。
21、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22、我国首台使用二甲醚为燃料的城市客车有效地解决了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已知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计算完全燃烧92g二甲醚需要氧气质量多少?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达标题含答案
鲁教版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答案】C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会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3、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为40℃)能发生燃烧的是( )
A.白磷放入70℃的水中 B.白磷放入2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C.白磷放入7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D.白磷放入20℃的水中
【答案】C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木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用作切割大理石
B.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
D.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
【答案】B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答案】A
6、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A.甲烷 B.氧气 C.氯气 D.氢气
【答案】B
7、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D
8、下列物质燃烧时,火焰为蓝色的是( )
A.蜡烛 B.一氧化碳 C.磷 D.镁
【答案】B
9、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C
10、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蜡烛因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熄灭
B.实验②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实验③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石蜡由水等物质组成
D.实验④白瓷板变黑说明此时有部分石蜡燃烧不完全
【答案】C
11、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答案】A
12、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 )
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 B.石墨质软—作电极
C.木炭可燃—作燃料 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
【答案】B
13、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答案】B
14、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D
15、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1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减缓温室效应
B.化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来排放废气,以防止形成酸雨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D.通过秸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答案】D
二、填空题。
17、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图A用嘴吹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用玻璃杯罩住使其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18、如图所示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___________(填“通入一氧化碳”或“点燃A处的酒精灯”)以防止发生爆炸。
(3)C处酒精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
【答案】黑色固体变红 通入一氧化碳 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19、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色、味、态(通常状况下)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低温的条件下,会变成 色固体,俗称 ,是一种常用的 。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 。
②一般情况下,不能供给呼吸
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之前,应先进行 来保证安全。
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将所得溶液加热又能观察到 ,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性质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的密度大; 能溶于水;
白; 干冰; 制冷剂;
(2)支持燃烧; 灯火试验; 溶液变为红色; ;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 ;
20、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CO2+H2O═H2CO3
(3)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瓶口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题。
21、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答案】;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④; ③④; 防止污染空气
四、计算题。
22、我国首台使用二甲醚为燃料的城市客车有效地解决了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已知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计算完全燃烧92g二甲醚需要氧气质量多少?
【答案】设完全燃烧92g二甲醚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C2H6O+3O22CO2+3H2O
46 96
92g x
x=192g
答:完全燃烧92g二甲醚需要氧气的质量为19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