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
材料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 万峰林峰会”序幕。
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则,借力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 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山地旅游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我们举办万峰林峰会,旨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凝聚大家的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奋力开拓一条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黔西南的乡村聚集着丰富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我们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景区化建设美丽乡村,全域化打造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山地旅游产品,加快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把山地变为“聚宝盆”。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文化融合发展。黔西南的乡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山地文化,我们将发挥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布依戏、苗族歌、彝族舞"等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和植入文化元素,提升美丽乡村的品读价值,把乡村变成“摇钱树”。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生态融合发展。生态文明时代,山地最珍贵。黔西南山地之贵,贵在生态,绿水青山、天地人和。我们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让山更青、让水更秀、让天更蓝、让土更净、让乡村更美。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合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把黔西南的自然之美、生态之贵转化成为支撑同步小康的大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将以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 万峰林峰会”为新起点,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共建美丽黔西南,共谱发展新篇章!
(摘编自杨永英《在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 万峰林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材料三:
以美丽乡村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载体,契合了美丽中国建设中对乡村板块的诉求。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国民族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9年,恩施州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10多年来,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与升级,效果明显。恩施州村集体因地制宜,推动耕作技术更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效益凸显。
个案1春沟村
春沟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最终形成“赏花—采果——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模式,改变了传统花木产业的单一性,促使其向现代花木产业转型。
第二,在乡村环境建设上,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优化村民生活空间。美丽乡村要建,更多村庄的基本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也亟须改善。截止到2017年底,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空间变得整洁、靓丽,层次感增强。
个案2A村
习近平同志就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指出"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在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前,进出A村的主要是一条土坯路,2014年后,政府修成了3.5米宽的水泥路,并建起了垃圾池。
第三,在乡村文化服务上。引导村民深度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活力得以彰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恳施州以建构文化活动物质空间为基础,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在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同时,政府还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并提升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认同。
个案3舍米湖村摆手舞
摆手舞原本是土家族祭祀中的一种舞蹈,在舍米湖村至今仍保留着摆手堂等遗迹,当地政府从支持非遗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破败不堪的摆手堂进行修复,复原了传承空间。
第四,在乡村社会治理空间上,不断推动村寨特色化发展。城乡空间治理根本区别在于对不同因素的关注,乡村的空间治理离不开乡村性因素的结合与反馈。因此,具体的空间治理与文化传承应该结合地方性与地方经验。恩施州关丽乡村建设谈点村在贯彻国家标准的同时,注重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追求村庄建筑外形改造上达到“天人合一”;改造同时,还将国家乡村治理念镶嵌到村庄物质空间之中,使家风礼俗、乡规民约、国家情怀等传统认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嵌交融。
(摘编自谭志喜《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调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落实国家政策,并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以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着眼点。
B.无论是在建设内容上,还是在发展秩序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都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C.“天人合一”是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建筑外形改造的追求,也是黔西南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的法则。
D.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应以保护乡村文化为主,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完成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转型,新农村建设就难以启动。
B.只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道法自然的法则,就能促进绿色发展,开拓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
C.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契合美丽中国建设乡村诉求,因为民族地区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重要。
D.一旦缺乏与地方性、地方经验的结合,离开乡村性因素的反馈,乡村空间治理就不能体现与城市空间治理的根本区别。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沟村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并形成“赏花一采果一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模式,体现了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B.从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可以看出,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C.恩施州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说明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D.材料引用“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强调了建设美丽乡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重要性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美丽乡村和生态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但材料二作为致辞更多地使用短句,有何效果?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费孝通认为,一个活着的文化要素必然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材料三中的个案3如果要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还应该补充哪两方面的信息?请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右第二章.(节选)【注】
茅盾
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
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
“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
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
“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吧。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
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他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
“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
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
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
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漫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瞭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线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
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
“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呢!”
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
“哦——你看了半天吗?”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
“东洋兵打败了!”
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吗?有点难以相信!
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你怎么会知道?”
“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
“你去看了吗?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本兵也打宝山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
“哦?哎——”
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口气说:
“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
“那就打!”
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砰砰地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
“哈!又开火了!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
然而那几响过了以后,便又是沉寂,李先生觉得那沉寂也就像一块大铁板,压得他心痛。他蹲着挪一挪他的腿,心里想,还是赶快下去和老婆商量明天怎样逃难罢。而就在这时候,一片达达达的机关枪声从北面来,而这晒台却偏偏又是朝北的。李先生急出一身冷汗,蹲在地上,不敢动,又觉得不动也是等死。达达达达达达!东!东!李先生突然抱着头直跳起来,但随即像一块木头似的倒了下去,连爬带滚,到了晒台门边,又从那小扶梯上滚了下去。
“怎么的,伤在哪里?伤在哪里?”“没有!”
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
(有删改)
【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中以“右第X章”总括对《中庸》某一章的诠释,本文标题仿自于此。
文本二:
放下你的鞭子(节选)【注】
陈鲤庭
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关外逃来的吗?
香姐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 一八"吗?(回忆)日本兵开到沈阳,那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于是就留着我们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那儿受苦。
青工(气愤地)他妈的!(转过气来)后来你们怎么样呢?
香姐后来我们每家还捐了三块钱,他们说送点钱给东洋人,他们就不会来糟蹋我们了。其实你就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们逃想过,这样子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也投了义勇军和这些小鬼子拼了吧,可是我们俩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怎么中用呢?
汉子(痛苦地)最可怜的是你的妈,她活着的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连死也死得那么可怜……
香姐(哭泣着)爸爸,爸爸。
汉子而且我现在还发了疯,打你骂你,想从你身上榨出咱们的饭来!天哪,怎么的,谁使我疯的呢?
青工那你怨恨谁呢?
汉子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
青工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
汉子先生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
青工怎么办呢?咱们就得一伙儿去,向压迫我们、剥削我们的人算账去——这才有我们的生路!
汉子香姐(齐)可是叫我们拿什么去打倒他们呢?
青工你要打倒他们,(拾起鞭子)你应该用你这个武器。我们是有我们的武器的。就是空着两只手,拳头也是我们的武器呀!
汉子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
青工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观众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去打倒我们的仇人!
【注】《放下你的鞭子》是1931年由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剧名取自剧中青工阻止汉子鞭打香姐时所说的一句台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开头写“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既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环境氛围。
B.文本一结尾写李先生从楼梯滚下,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从楼梯滚下一样,都饱含作者对人物的憎恶唾弃。
C.文本二写青工、汉子街头偶遇,与《雷雨》写鲁大海、周朴园在周公馆冲突一样,都通过写生活场景折射出时代背景。
D.相比较而言,文本一的语言较文雅细腻,文本二的语言则较通俗直白,这与两位作者对文体和受众的不同定位有关。
7.关于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标题及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本一仿用朱熹《中庸章句》语句为标题,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
B.文本一标题有"助读《中庸》第二章"之意,这一独特的表达能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关注。
C.文本二以剧中人物的台词为标题,既能强调人物的强烈情感,又可以借此提示有关剧情。
D.文本二标题中的“你”和“鞭子”含义丰富,其中有鼓励民众拿起抗战武器的言外之意。
8.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人物描写中交代"九 一八"这一历史背景,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9.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的汉子对生活变故有相似的心态,但这种心态产生的思想根源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①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②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粥:通“鬻”,卖。②俗呰窳:民风不淳。③遘悯:指遇到不顺心的忧愁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依次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写在括号里。(3分)( )
以余好书A故B家有零落C篇牍D辄E令F里媪访求G遂置书无虑H数千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长官,地位次于尚书。
B.逋,拖欠、积欠,与《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逋”宇意思不同。
C.知,了解,与《离骚》中“不吾知其亦已兮”的“知”字意思不同。
D.负,辜负,与《孔雀东南飞》中“誓天不相负”的“负”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致谦出身名门,为人洒脱不凡,与叶盛、章格等官员交往密切;他在安亭的江边建成了世美堂。太史杨守耻为此写了一篇文章。
B.安亭民风不淳、土地贫瘠,因此归有光想借钱买下世美堂,县里的人都劝阻他,但他最后还是买下,并在数年后把欠款还完。
C.归有光妻子操持家业,孝敬公婆,处理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帮助前来投奔的姐妹和读书人。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也没有任何怨言。
D.妻子去世,归有光迁居县城后就再也没来过世美堂,直到辛酉年清明日带着全家来祭奠亡妻,才对世美堂进行修葺并长住下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2)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而独收。
14.从文中看,归有光创作《世美堂后记》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6题。
望 海 潮
秦 观①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②俊游,铜驼巷陌③,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④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元佑年间(1086 年—1094 年),秦观先后于朝廷供职达五年之久,常参与公卿名流的文酒期会。绍圣元年(1094 年)政局大变,秦观坐党籍被贬,即将遣离汴京,重游其地,有感而作此词。②金谷:即金谷园。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③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相对,后称铜驼陌。④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这首词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以今衬昔。
16.本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落笔便显露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用“______,______”从追忆往昔的角度间接表露了对归园田的渴望。
(2)《种树郭龚驼传》中,柳宗元以种树类比治民,借郭橐驼"_____,____"的养树之道批评了官员繁政扰民的做法。
(3)梦境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文人雅士以饮酒赋诗来表达自己深远高雅情思。
(2)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飞禽走兽从侧面烘托蜀道之高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拂,万物复苏。“春风”这一意象备受古代文人的喜爱,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水加上二氧化碳就能合成淀粉,这个看似① 的想法,被中国科学家实现了。2021年9月,我国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令国际科学界大为惊叹。新年伊始,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了解到,该工程的吨级中试装置已经顺利建成,目前工程化测试正在② 地展开,为下一步规模化生产做准备。
淀粉是粮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造纸、纺织、食品加工、胶黏剂生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生产”淀粉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这不仅能极大地节约土地、水等自然资源,还将推动生物经济的到来,为应对人口持续增长、粮食危机等问题得以解决,提供方案。
然而,由于人类至今没能窥破光合作用的全部奥秘,几十年来,“制造”淀粉的努力一直难有突破。
直到中国科学家③ ,找到了一条“无中生有”的技术路线。几年时间里,研究团队从头设计了一条只需11步主反应的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淀粉合成新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这项成果让中国在农业生物研究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车”。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加色画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狂飙》被誉为扫黑剧“天花板”,收视率为同类电视剧之首。
B.这项成果让中国在农业生物研究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车”。
C.教育局落实“最多跑一次”工作要求,全面简化新生入学手续。
D.年轻人要警惕网络上所谓的“新赛道”,如刷单返利、招商加盟等。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
“小满”名称的由来,① 。《月今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所以称之为“小满”。
小满,是一时物候。时至小满,乳熟后期青黄相接的麦穗,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只灌了个半饱,还没有成熟,正差答答微微低头,在温风中翻腾,小满时节,农田管理也十分重要,不仅要防旱,② 。大旱则插秧困难,大风雨则易使夏收作物泡汤。
小满,既是一种节气,③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业不求满。大满、太满,自满、完满,都不符合国人的处世哲学。《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满”,“小满”,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犹如绘画之留白,不经意间之小满,才是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小得圆满,人生佳境。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小满时节麦穗的状态,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历代文人墨客在大好河山的游历中不仅创作了隽永曼妙的诗文,亦留下他们探胜考据的足迹。在《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对山川风物得名由来的严谨探求;在《登泰山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将游览和考察结合在一起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临颍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应以保护乡村文化为主“于文无据,材料三从三个方面解读了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强调“以保护乡村文化为主”。故选D.
2、答案:D
解析:A.“没有…就……说法绝对,材料一“在新农材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必要性。B.“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二“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全山报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台然的法则“只是强调遵报的理念和法则,选项变为充分条件,C.强加因荣,材料三“以美丽乡村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载体,契合了美丽中国建设中对多村板块的诉求。在中国乡村振兴战路中,我国民族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见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故选D。
3、答案:C
解析:C“说明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于文无据,材料三原文是说恩施州“在乡村文化服务上,引导村民深度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活力得以彰显”,并没有强将“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故选C。
4、答案:①有助于信息的传递与获取。
②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共鸣。
解析:短句的表达效果有: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温,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的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胡上口等材料二“编自杨永英《在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开幕式上的政静》“是一篇开幕式上的致静,作为政辞更多地使用短句,可以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分析景表达效果。“凝聚大家的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奋力开拓一条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一黔西南山地之贵,贵在生态绿水青山、天地人和“厚植生态优势,让山更青,让水更秀,让天更蓝,让土更净,让乡村更美”运用短句,语言形式简短,有助于听者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我们将以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为新起点,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共建美丽热西南,共道发展新篇章!“作为开幕式致辞的开头语和结束语,使用短句,作简短的开场白和简短有力的收束语,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共鸣。
5、答案:①舍米湖村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哪些举措对摆手舞加以利用。
②舍米湖村的村民在对摆手舞的有效利用中获得哪些好处。
解析:题干设置的论点是一个活着的文化要素必然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要求结合材料三中的个案)舍米湖村摆手舞,为该观点补充论据。材料三中的个案3“舍米湖村摆手舞”,“摆手狮原本是土家族察把中的一种狮蹈,在舍米湖村至今仍保留着摆手堂等遭迹,当地政府从支持非遗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破效不堪的摆手堂进行修复,复原了传承空间“主要介绍了摆手舞的起源,当地政府对摆手堂的修复等内容。而要论证的观点是”一个活着的文化要素必然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侧重表现“活看的文化要素一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也就是对传统文化要素,如“摆手舞”,如何传承、保护,以及当代的人如何有效利用等,由此可知,应该补充的论据有西方面:①舍来湖村在传承的基德上通过移些举措对摆手舞加以利用;士②舍米湖村的村民在对摆手舞的有效利用中获得哪些好处。
6、答案:B
解析:B.“都饱含作者对人物的憎恶唾弃”错,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因此作者对他是憎恶唾弃的。但文本一结尾写李先生从楼梯滚下,是为了凸显人物面对战争时畏惧胆小的心理,并没有饱含作者对他的憎恶唾弃。故选B。
7、答案:A
解析:A.“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过于拔高,文本一仿用朱熹《中庸章句》语句为标题只是单纯的模仿。故选A。
8、答案:①可以使历史背景的切入更自然,故事更真实;
②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具时代感;
③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变化的历史原因,深刻理解主题。
解析:文本一“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突然砰砰地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等内容以及文本二中“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一八’吗?(回忆)日本兵开到沈阳,那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等内容都交代了“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时故事具有真实性,也使情节中的历史背景融入得更加自然。文本一中“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凸显了主人公李先生畏惧逃避和狭隘自私的形象特点,而文本二中此背景的切入,也体现了青工、青工、汉子等人物面对战争时的各自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具时代感。两个文本中“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的切入,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变化的历史原因,深刻理解主题,在阅读中探究社会环境带给人们的生存状态的影响等问题
9、答案:(相似的心态)对不好的生活境遇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外来欺压都有畏惧逃避的心态(不同的思想根源)①李先生有狭隘自私的思想,他只想保全自己的小家庭,也难以割舍相对安稳的生活;
②汉子有封建落后的思想,他把人生不幸归结为命不好,也找不到生活出路。
解析:从相似的心态看:由“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可以看出,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的汉子对不好的生活境遇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外来欺压都有畏惧逃避的心态。从不同的思想根源看:由“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可以看出,战争中的李先生有狭隘自私的思想,他只想保全自己的小家庭,也难以割舍相对安稳的生活;由“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先生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可以看出,汉子有封建落后的思想,他把人生不幸归结为命不好,也找不到生活出路。
10.(3分)ADG
11.(3分)C
12.(3分)D
13.(8分)
(1)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居住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 (4分。译对大意给2分,“闲靓”“俗嚣”译对各给l分。)
(2)(我的妻子)只是叫僮仆们去开垦荒地,苦于旱灾的年景,只有我家的田地获得丰收。(4分。译对大意给2分,“岁”“独”译对各给l分。)
14.(3分)
①归有光对妻子情深意重;②父亲话语的触动。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B 【解析】A.“写暮春景物”错误。本词开头三句描写的是初春景物。C.“呼应上片‘柳下桃蹊’”错误。与上片“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D.“以今衬昔”错,应是“以昔衬今”,以过去的热闹反衬今日的凄凉、落寞。
16.柳词:①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②希望获得赏识与重用。(2分)
秦词:①年华逝去的惆怅之情。“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词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词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②怀旧之情。“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欢愉之情。③仕途失意的无奈。“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且又“时见栖鸦”,词人的“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表明词人对仕途的失意感慨至深。(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7.(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18.异想天开 有条不紊 独辟蹊径
19.C ABD三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比喻含义,C.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20.这不仅能极大地节约土地、水等自然资源,还将促进生物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口持续增长、粮食危机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1.①运用一系列修饰、限定的词语,如“青黄相接”“刚刚”“只”“半”等,使表达精准、明确,描绘了小满时节麦穗的颜色和形态;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未完全成熟的麦穗以少女娇羞的情态,生动形象。
22.①与农作物的长势有关 ②还要防水涝 ③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23.(60分)
略。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20—16分) (15—11分) (10-6分) (5-0分)
内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基 20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础 分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级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l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分;每l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