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分离与除杂
【课程标准】
①气体的除杂
②金属、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③常见有机物的鉴别
④物质的共存
⑤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⑥物质的分离
【思维导图】
物质的共存
1.物质共存的条件
(1)组内各物质均可溶于水。
(2)组内各物质(或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产生沉淀或气体或水。
(3)溶液是呈电中性的,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任何物质的溶液中不可能只含阴离子或阳离子。
2.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1)生成沉淀:
Ag++Cl-=AgCl↓;
Ba2++SO42-=BaSO4↓;
Cu2++2OH-=Cu(OH)2↓;
Fe2++3OH-=Fe(OH)3↓;
Mg2++2OH-=Mg(OH)2↓;
Ca2++CO2-=CaCOs↓;
Ba2++CO2-=BaCO3↓;
上述沉淀中,不能溶于酸的是AgCl、BaSO4。
(2)生成水或气体:
2H++CO2-=H2O+CO2↑;
H++HCO3-=H2O+CO2↑;
NH+ +OH-=NH3↑+H2O;
H++OH-=H2O。
解密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
(1)“酸性”(或pH<7)条件型:溶液中一定存在会H+,该溶液中不能存在会与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常见的叙述有酸性溶液、pH= 2(pH<7)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的溶液等。
(2)“碱性"(或pH> 7)条件型:溶液中一定存在OH-,该溶液中不能存在会与O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常见的叙述有碱性溶液、pH= 12(pH> 7)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的溶液等。
(3)“无色”条件型:溶液中不含有显色的离子。常见的在溶液中会显色的离子有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检验与鉴别的定义
1.检验: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组成。
2.鉴别: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
二、检验与鉴别的方法
1.常用的物理方法
(1)依据颜色鉴别:含Cu2+的溶液显蓝色,含Fe3+的溶液显黄色,含Fe2+的溶液显浅绿
色;KMnO,溶液显紫红色,铜绿为绿色。
(2)依据气味鉴别:SO2、NH3均有刺激性气味。
(3)依据溶解性鉴别:CaCO3不溶于水、Na2CO3溶于水。
(4)依据溶解热现象鉴别: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NaCl固体溶于水后温度无明显变化。
(5)依据磁性鉴别:铁丝可以被磁铁吸引,
而铝丝等其他金属单质不可以。
2.常用的化学方法
若用物理方法无法鉴别,则考虑用化学方法鉴别,即通过加入试剂或不加试剂,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
(1)变色法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H+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OH-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气体法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H+ 加入较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加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有气泡产生
NH4+ 加入可溶性碱溶液加热(OH-起作用)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3- 加入稀盐酸(H+起作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沉淀法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Ba2+ 加入H2SO4(SO42+起作用) 产生白色沉淀
Ag+ 加入HCl(Cl-起作用) 产生白色沉淀
Cu2+ 加入NaOH溶液(OH-起作用) 产生蓝色沉淀
Fe3+ 加入NaOH溶液(OH-起作用) 产生红褐色沉淀
SO42- 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Ba2+起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
Cl- 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Ag+起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
三、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O2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蒸气 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 白色粉末变蓝
NH3 接触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草一只干冷的烧杯,燃烧完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向烧杯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有次蓝色火炉产生,烧杯内塑有水珠,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通过灼热的盛有黑色,氧化铜的玻璃管,玻璃管与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相连 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CO 点燃,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生蓝色火焰,干冷的烧杯中无明显现象,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出现浑浊
通过灼热的盛有黑色氧化铜的玻璃管,玻璃管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相连 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燃烧完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 检验试剂 反应现象 举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酸(H+)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加入锌粒 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Zn+ H2SO4=ZnSO4+H2↑2H2+O22H2O
碱(OH- )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铵盐(NH4+) 加入熟石灰研磨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酸盐(CO32- ) 加入稀盐酸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CO3+2HCl=CaCl2+CO2↑+H2O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鉴别
常见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 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棉花、羊毛、合成纤维 点燃(或灼烧) 有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灰烬呈黑色或褐色硬块的是合成纤维
黄金和假黄金 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的是假黄金(铜锌合金),反之为黄金
金属和该金属组成的合金 相互刻画 有划痕的为金属,反之为该金属组成的合金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加热 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常见化肥的鉴别 一看、二闲、三溶、四加碱 呈液态的为氨水;呈灰色或灰白色的为磷肥;有氨味的为氨水或碳酸氢铵;大多数不溶于水的为磷肥;与碱混合产生氨气的为铵态氮肥
物质的除杂
除杂的基本原则
除杂原理 不增 加新杂质(指不生成新杂质)
不引进新杂质(指加入的过量试剂可以除去)
不减 不减少原物质(不消耗原物质,但可增加原物质)
易分 被提纯的物质和杂质易分离
二、常用的除杂方法
1.物理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过滤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与除杂
结晶 蒸发:①分离溶质与溶剂;②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降温: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
磁铁吸引 分离铁粉(或四氧化三铁) 与其他固体的混吸引合物
2.化学方法
(1)气化法:除杂试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被除去。杂质为碳酸盐时可用相应的酸除去。如Na2SO4中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稀硫酸除去;KCl中的K2CO3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
(2)沉淀法:将杂质转化为沉淀,再过滤除去杂质。适用于溶液中杂质的去除。如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SO4可加人适量BaCl2溶液,再过滤将杂质除去。
(3)置换法:通过置换反应将杂质除去。适用于除去较活泼金属(K、Ca、Na除外)的盐溶液中相对不活泼金属的盐,通常加入足量较活泼金属,然后再过滤。如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再过滤即可。
(4)溶解法:将杂质溶解而被除去。固体混合物中杂质可与酸或水反应,而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水反应时,可用稀酸将杂质溶解,然后再过滤、洗涤、干燥。如木炭粉或铜粉中混有锌粉,可加入足量稀酸,再过滤、洗涤、烘干。
(5)加热法:加热使杂质分解而被除去。
适用于杂质在受热时会完全分解为气体,或分解为气体和被提纯物质的情况。如CaO中的
CaCO3可通过高温煅烧除去。
(6)转化法:在- -定条件下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7)吸收法:适用于气体混合物的除杂,将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或干燥剂,使杂质被吸收。
三、常见物质的除杂
一般混合物除杂过程可能会用到多种除杂方法,以下为较优例子:
1.常见气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O2、H2、O2、N2 水蒸气 吸收法 通过浓硫酸
CO CO2 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O2 HCl 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逍过浓硫酸
CO2 H2 先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浓硫酸
CO2 CO 转化法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常见固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aO CaCO3 加热法 高温煅烧
KCI KCIO3 加热
CuO Cu 在空气(或氧气)中灼烧混合物
CaCO3 CaO 溶解法 加入大量水,过滤.流涤、干燥
Cu Zn 加入足量的稀酸,过滤、洗涤、干燥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酸,过滤、洗涤、干燥
Ca(OH)2 CaO 加足量的水,蒸发
Cu CuO 加入是量的稀酸,过滤、洗涤、干燥
NaCl Na2CO3 气化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
3.常见液体的除杂:以除去NaCl中的Na2CO3杂质为例
(1)确定被提纯物质和杂质所含的离子:NaCI(Na+、CI- ),Na2CO3(Na+ 、C032-)。
(2)确定杂质离子,即被提纯物质中不含有的离子:CO32-。
(3)确定除杂试剂的一种离子,即与CO-不能共存的离子:H+、Ca2+ 、Ba2+ 。
(4)确定除杂试剂的另-.种离子,不能引人其他离子,则另一种离子为CI-。
(5)确定除杂试剂:将确定的阴阳离子结合,即HCI、CaCl2、BaCl2。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NaOH溶液 Ca(OH)2 沉淀法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NaCl溶液 CaCl2 加入适量的碳酸销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NaCl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NaNO3溶液 NaCI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NaCl溶液 Na2CO3 气化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
KCI溶液 K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NaCl溶液 NaOH 转化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
H2O H2O2 加入适量二氧化话,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置换法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物质的分离
1.原理: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
2.方法:与除杂的方法大致相同,区别是分离最终所得物质必须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状态。
题型一 物质的共存
[典例1](2023 嘉禾县校级三模) ( http: / / www.m / chemistry / report / detail / 438022bc-8d4b-45b5-b354-52b7fdfc807b" \t "http: / / www.m / _blank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H+、Na+、NO3 、CO3 B.Ag+、K+、NO3 、Cl
C.Na+、Ba2+、OH 、SO42 D.Na+、Ba2+、OH-、Cl-
【对点训练1】下列各组离子,在pH<7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Ba2+,Mg2+,NO3-,SO42- B.K+,Cu2+,Cl-,SO42-
C.K+,NH4+,CO32-,NO3- D.Zn2+,Al3+,Cl-,SO42-
题型二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典例2](2023 武陟县一模)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酸和碱的溶液
【对点训2】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观察颜色
B.稀盐酸和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D.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题型三 物质的除杂
【典例3】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序号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收集气体
B CaCl2(CaCO3) 加足量水,振荡后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ZnCl2(CuCl2) 配成溶液,加入过量的锌,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对点训练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NaCl Na2CO3 滴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B KCl K2SO4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1.(2023 工业园区校级二模)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
C.N2和CO2:澄清石灰水
D.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酚酞
2.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或鉴别所用试剂或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除杂或鉴别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氦气中的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B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鉴别羊毛线和腈纶线 灼烧后闻气味
D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水
A.A B.B C.C D.D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KCl固体(KClO3固体)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加热
C O2(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氧化钙固体
D CaO固体(CaCO3固体)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CaO Ca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D MnO2 KCl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5.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一定有CO32﹣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6.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aO中混有少量的CaCO3(加适量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铜(加适量烧碱溶液)
C.CuO中混有少量的C粉(加水)
D.CO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加适量石灰水)
7.下列各组稀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及其反应产物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HCl、KNO3、Na2CO3、Ca(NO3)2
B.NaCl、AgNO3、CaCl2、HNO3
C.CuSO4、NaCl、KNO3、BaCl2
D.FeCl3、H2SO4、NaOH、HCl
8.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CuSO4、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
(2)白色沉淀乙的化学式为 。
(3)写出图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4)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理由是 。
9.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 (填标号)。
A.NaOH溶液 B.盐酸 C.酚酞溶液 D.NaNO3溶液
10.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 性(填“酸”、“中”或“碱”)。
(2)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中沉淀的化学式是 。
(4)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11.(2023 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为兴趣小组梳理的“化学村”布局图。
(1)自我介绍:“化学村居民”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填序号)。
(2)友好互动:盐酸有五户相邻“居民”,其中有一户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写出这户“居民”与某相邻“居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走亲访友:只有相邻且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可以走访。图中实线是“Fe2O3家”到“NaOH家”的路,可以表示为Fe2O3—HCl—NaOH。请你再选取一条从“CaCO3家”到“Ca(OH)2家”的路线,CaCO3— (填字母)Ca(OH)2。
A.⑨⑤① B.⑨⑧⑤① C.⑨⑥⑤①
12.(2023 红桥区模拟)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试液中的一种。进行如下实验,则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①分别取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只有C和D混合时有明显现象。
②取C和D的混合溶液,滴加A至过量时,有明显变化。
③取②所得的加有过量A的混合溶液,滴加C至过量,整个过程中均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现象,写出这四种溶液所含溶质的化学式:
(1)A ;B ;C ;D 。
(2)写出鉴别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向鉴别出的盛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钡溶液 B.锌粒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4)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13.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14.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2)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
15.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杂质可能是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往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二:取14.0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产生28.7g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2)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可判断杂质中一定没有 ,一定有 。
1、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
A.ZnCl2 KNO3 KMnO4
B.K2SO4 Al(NO3)3 BaCl2
C.Na2CO3 NaNO3 KCl
D.Na2SO4 KNO3 MgCl2
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
A.用氢氧化钡溶液可鉴别硝酸镁、氯化铁、硫酸钠三种溶液
B.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钾、硝酸铵三种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棉线、蚕丝、合成纤维三种丝线
D.用燃着的木条可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3.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
(1)在第⑤步粗盐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Na2CO3、 (填化学式)。
(3)第④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CaCl2、 (填化学式)。
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F的溶液呈黄色,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
(1)写出A、C、D的化学式:A 、C 、D 。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如图1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什么离子?
【作出猜想】①一定含有CO32﹣;
②一定含有Cl﹣、Na+;
③一定含有 。
【讨论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①不合理,理由是 。
(4)C点,烧杯内的沉淀由 种物质组成。
(5)加入稀硝酸后,生成某种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 。
知识●逐点夯实……必备知识 系统梳理 基础重落实……复习自修
课堂●分类突破……精选考点 典例研析 技法重悟通……考点演练
课时●过关检测……关键能力 分层施练 素养重提升……课后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分离与除杂
【课程标准】
①气体的除杂
②金属、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③常见有机物的鉴别
④物质的共存
⑤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⑥物质的分离
【思维导图】
物质的共存
1.物质共存的条件
(1)组内各物质均可溶于水。
(2)组内各物质(或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产生沉淀或气体或水。
(3)溶液是呈电中性的,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任何物质的溶液中不可能只含阴离子或阳离子。
2.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1)生成沉淀:
Ag++Cl-=AgCl↓;
Ba2++SO42-=BaSO4↓;
Cu2++2OH-=Cu(OH)2↓;
Fe2++3OH-=Fe(OH)3↓;
Mg2++2OH-=Mg(OH)2↓;
Ca2++CO2-=CaCOs↓;
Ba2++CO2-=BaCO3↓;
上述沉淀中,不能溶于酸的是AgCl、BaSO4。
(2)生成水或气体:
2H++CO2-=H2O+CO2↑;
H++HCO3-=H2O+CO2↑;
NH+ +OH-=NH3↑+H2O;
H++OH-=H2O。
解密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
(1)“酸性”(或pH<7)条件型:溶液中一定存在会H+,该溶液中不能存在会与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常见的叙述有酸性溶液、pH= 2(pH<7)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的溶液等。
(2)“碱性"(或pH> 7)条件型:溶液中一定存在OH-,该溶液中不能存在会与O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常见的叙述有碱性溶液、pH= 12(pH> 7)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的溶液等。
(3)“无色”条件型:溶液中不含有显色的离子。常见的在溶液中会显色的离子有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检验与鉴别的定义
1.检验: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组成。
2.鉴别: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
二、检验与鉴别的方法
1.常用的物理方法
(1)依据颜色鉴别:含Cu2+的溶液显蓝色,含Fe3+的溶液显黄色,含Fe2+的溶液显浅绿
色;KMnO,溶液显紫红色,铜绿为绿色。
(2)依据气味鉴别:SO2、NH3均有刺激性气味。
(3)依据溶解性鉴别:CaCO3不溶于水、Na2CO3溶于水。
(4)依据溶解热现象鉴别: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NaCl固体溶于水后温度无明显变化。
(5)依据磁性鉴别:铁丝可以被磁铁吸引,
而铝丝等其他金属单质不可以。
2.常用的化学方法
若用物理方法无法鉴别,则考虑用化学方法鉴别,即通过加入试剂或不加试剂,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
(1)变色法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H+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OH-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气体法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H+ 加入较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加入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有气泡产生
NH4+ 加入可溶性碱溶液加热(OH-起作用)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3- 加入稀盐酸(H+起作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沉淀法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Ba2+ 加入H2SO4(SO42+起作用) 产生白色沉淀
Ag+ 加入HCl(Cl-起作用) 产生白色沉淀
Cu2+ 加入NaOH溶液(OH-起作用) 产生蓝色沉淀
Fe3+ 加入NaOH溶液(OH-起作用) 产生红褐色沉淀
SO42- 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Ba2+起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
Cl- 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Ag+起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
三、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O2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蒸气 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 白色粉末变蓝
NH3 接触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草一只干冷的烧杯,燃烧完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向烧杯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有次蓝色火炉产生,烧杯内塑有水珠,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通过灼热的盛有黑色,氧化铜的玻璃管,玻璃管与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相连 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CO 点燃,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生蓝色火焰,干冷的烧杯中无明显现象,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出现浑浊
通过灼热的盛有黑色氧化铜的玻璃管,玻璃管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相连 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燃烧完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 检验试剂 反应现象 举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酸(H+)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加入锌粒 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Zn+ H2SO4=ZnSO4+H2↑2H2+O22H2O
碱(OH- )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铵盐(NH4+) 加入熟石灰研磨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酸盐(CO32- ) 加入稀盐酸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CO3+2HCl=CaCl2+CO2↑+H2O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鉴别
常见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 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棉花、羊毛、合成纤维 点燃(或灼烧) 有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灰烬呈黑色或褐色硬块的是合成纤维
黄金和假黄金 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的是假黄金(铜锌合金),反之为黄金
金属和该金属组成的合金 相互刻画 有划痕的为金属,反之为该金属组成的合金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加热 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常见化肥的鉴别 一看、二闲、三溶、四加碱 呈液态的为氨水;呈灰色或灰白色的为磷肥;有氨味的为氨水或碳酸氢铵;大多数不溶于水的为磷肥;与碱混合产生氨气的为铵态氮肥
物质的除杂
除杂的基本原则
除杂原理 不增 加新杂质(指不生成新杂质)
不引进新杂质(指加入的过量试剂可以除去)
不减 不减少原物质(不消耗原物质,但可增加原物质)
易分 被提纯的物质和杂质易分离
二、常用的除杂方法
1.物理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过滤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与除杂
结晶 蒸发:①分离溶质与溶剂;②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降温: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
磁铁吸引 分离铁粉(或四氧化三铁) 与其他固体的混吸引合物
2.化学方法
(1)气化法:除杂试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被除去。杂质为碳酸盐时可用相应的酸除去。如Na2SO4中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稀硫酸除去;KCl中的K2CO3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
(2)沉淀法:将杂质转化为沉淀,再过滤除去杂质。适用于溶液中杂质的去除。如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SO4可加人适量BaCl2溶液,再过滤将杂质除去。
(3)置换法:通过置换反应将杂质除去。适用于除去较活泼金属(K、Ca、Na除外)的盐溶液中相对不活泼金属的盐,通常加入足量较活泼金属,然后再过滤。如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再过滤即可。
(4)溶解法:将杂质溶解而被除去。固体混合物中杂质可与酸或水反应,而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水反应时,可用稀酸将杂质溶解,然后再过滤、洗涤、干燥。如木炭粉或铜粉中混有锌粉,可加入足量稀酸,再过滤、洗涤、烘干。
(5)加热法:加热使杂质分解而被除去。
适用于杂质在受热时会完全分解为气体,或分解为气体和被提纯物质的情况。如CaO中的
CaCO3可通过高温煅烧除去。
(6)转化法:在- -定条件下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7)吸收法:适用于气体混合物的除杂,将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或干燥剂,使杂质被吸收。
三、常见物质的除杂
一般混合物除杂过程可能会用到多种除杂方法,以下为较优例子:
1.常见气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O2、H2、O2、N2 水蒸气 吸收法 通过浓硫酸
CO CO2 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O2 HCl 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逍过浓硫酸
CO2 H2 先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浓硫酸
CO2 CO 转化法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常见固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aO CaCO3 加热法 高温煅烧
KCI KCIO3 加热
CuO Cu 在空气(或氧气)中灼烧混合物
CaCO3 CaO 溶解法 加入大量水,过滤.流涤、干燥
Cu Zn 加入足量的稀酸,过滤、洗涤、干燥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酸,过滤、洗涤、干燥
Ca(OH)2 CaO 加足量的水,蒸发
Cu CuO 加入是量的稀酸,过滤、洗涤、干燥
NaCl Na2CO3 气化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
3.常见液体的除杂:以除去NaCl中的Na2CO3杂质为例
(1)确定被提纯物质和杂质所含的离子:NaCI(Na+、CI- ),Na2CO3(Na+ 、C032-)。
(2)确定杂质离子,即被提纯物质中不含有的离子:CO32-。
(3)确定除杂试剂的一种离子,即与CO-不能共存的离子:H+、Ca2+ 、Ba2+ 。
(4)确定除杂试剂的另-.种离子,不能引人其他离子,则另一种离子为CI-。
(5)确定除杂试剂:将确定的阴阳离子结合,即HCI、CaCl2、BaCl2。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NaOH溶液 Ca(OH)2 沉淀法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NaCl溶液 CaCl2 加入适量的碳酸销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NaCl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NaNO3溶液 NaCI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NaCl溶液 Na2CO3 气化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
KCI溶液 K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NaCl溶液 NaOH 转化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
H2O H2O2 加入适量二氧化话,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置换法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物质的分离
1.原理: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
2.方法:与除杂的方法大致相同,区别是分离最终所得物质必须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状态。
题型一 物质的共存
[典例1](2023 嘉禾县校级三模) ( http: / / www.m / chemistry / report / detail / 438022bc-8d4b-45b5-b354-52b7fdfc807b" \t "http: / / www.m / _blank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H+、Na+、NO3 、CO3 B.Ag+、K+、NO3 、Cl
C.Na+、Ba2+、OH 、SO42 D.Na+、Ba2+、OH-、Cl-
【答案】D
【解答】解: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H+、CO3 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Ba2+、SO42 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对点训练1】下列各组离子,在pH<7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Ba2+,Mg2+,NO3-,SO42- B.K+,Cu2+,Cl-,SO42-
C.K+,NH4+,CO32-,NO3- D.Zn2+,Al3+,Cl-,SO42-
【答案】D
【解答】解:pH<7的无色溶液显酸性。
A、Ba2+与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32-和H+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型二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典例2](2023 武陟县一模)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酸和碱的溶液
【答案】C
【解答】解:A、分别灼烧腈纶线、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腈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可以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别向硬水和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浮渣较多的是硬水,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铵、硫酸铵都是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熟石灰不能区分氯化铵、硫酸铵,故选项说法错误。
D、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区分酸和碱的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对点训2】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观察颜色
B.稀盐酸和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D.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答案】D
【解答】解:A、水和酒精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羊毛纤维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合成纤维燃烧不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题型三 物质的除杂
【典例3】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序号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收集气体
B CaCl2(CaCO3) 加足量水,振荡后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ZnCl2(CuCl2) 配成溶液,加入过量的锌,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答案】 A
【解答】:A、灼热的木炭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l2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锌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再过滤,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对点训练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NaCl Na2CO3 滴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B KCl K2SO4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没有不溶物,无需进行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2SO4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2023 工业园区校级二模)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
C.N2和CO2:澄清石灰水
D.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酚酞
【答案】D
【解答】解: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错误。
B、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或鉴别所用试剂或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除杂或鉴别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氦气中的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B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鉴别羊毛线和腈纶线 灼烧后闻气味
D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水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灼烧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腈纶线,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KCl固体(KClO3固体)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加热
C O2(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氧化钙固体
D CaO固体(CaCO3固体)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A、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因此能够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足量的氯化钙固体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CaO Ca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D MnO2 KCl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5.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一定有CO32﹣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B
【解答】解: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不一定有CO32﹣,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含有铵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不一定有SO42﹣,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不一定有Ba2+,也可能含有钙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aO中混有少量的CaCO3(加适量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铜(加适量烧碱溶液)
C.CuO中混有少量的C粉(加水)
D.CO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加适量石灰水)
【答案】B
【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铜能与适量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粉、CuO均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适量石灰水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7.下列各组稀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及其反应产物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HCl、KNO3、Na2CO3、Ca(NO3)2
B.NaCl、AgNO3、CaCl2、HNO3
C.CuSO4、NaCl、KNO3、BaCl2
D.FeCl3、H2SO4、NaOH、HCl
【答案】A
【解答】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能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NO3)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AgNO3溶液与NaCl、CaCl2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硝酸钾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无法鉴别盐酸和硫酸,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CuSO4、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
(2)白色沉淀乙的化学式为 。
(3)写出图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4)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理由是 。
【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取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溶解,生成的白色沉淀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钡,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所以
(1)样品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
(2)白色沉淀乙的化学式为BaSO4;
(3)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气体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4)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NaOH,理由是:碳酸钠在溶液中也显碱性,与氯化钡反应有剩余时,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故答案为:(1)CuSO4;
(2)BaSO4;
(3)BaCO3+2HNO3=Ba(NO3)2+H2O+CO2↑;
(4)NaOH;碳酸钠在溶液中也显碱性,与氯化钡反应有剩余时,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9.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 (填标号)。
A.NaOH溶液 B.盐酸 C.酚酞溶液 D.NaNO3溶液
【解答】解:碳酸钾、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取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其中的一份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钾、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产生气泡,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硫酸钾,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钾,所以
(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K2CO3;
(3)A、氢氧化钠不会与碳酸钾、氯化钠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盐酸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与氯化钠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酚酞遇碳酸钾变红色,遇氯化钠不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硝酸钠不会与碳酸钾、氯化钠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BaCO3+2HCl=BaCl2+H2O+CO2↑;(2)K2CO3;(3)BC。
10.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 性(填“酸”、“中”或“碱”)。
(2)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中沉淀的化学式是 。
(4)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解答】:(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故填:碱;
(2)由实验的过程可知,B中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故填:HCl+NaOH═NaCl+H2O;
(3)D中的沉淀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故填:CaCO3;
(4)由题意可知,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了溶液呈酸性或中性,不存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混合时过量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反应,所以反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故填:NaCl、CaCl2;HCl。
11.(2023 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为兴趣小组梳理的“化学村”布局图。
(1)自我介绍:“化学村居民”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填序号)。
(2)友好互动:盐酸有五户相邻“居民”,其中有一户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写出这户“居民”与某相邻“居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走亲访友:只有相邻且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可以走访。图中实线是“Fe2O3家”到“NaOH家”的路,可以表示为Fe2O3—HCl—NaOH。请你再选取一条从“CaCO3家”到“Ca(OH)2家”的路线,CaCO3— (填字母)Ca(OH)2。
A.⑨⑤① B.⑨⑧⑤① C.⑨⑥⑤①
【答案】(1)①⑤⑥;(2)3CO+Fe2O32Fe+3CO2;(3)B。
【解答】解:(1)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则“化学村居民”中溶液呈碱性的是:①⑤⑥。
(2)盐酸有五户相邻“居民”,其中有一户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这户“居民”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相邻“居民”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只有相邻且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可以走访。图中实线是“Fe2O3家”到“NaOH家”的路,可以表示为Fe2O3—HCl—NaOH。则从“CaCO3家”到“Ca(OH)2家”的路线是:CaCO3—HCl—Na2CO3—Ca(OH)2,故选:B。
故答案为:
(1)①⑤⑥;(2)3CO+Fe2O32Fe+3CO2;(3)B。
12.(2023 红桥区模拟)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试液中的一种。进行如下实验,则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①分别取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只有C和D混合时有明显现象。
②取C和D的混合溶液,滴加A至过量时,有明显变化。
③取②所得的加有过量A的混合溶液,滴加C至过量,整个过程中均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现象,写出这四种溶液所含溶质的化学式:
(1)A ;B ;C ;D 。
(2)写出鉴别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向鉴别出的盛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钡溶液 B.锌粒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4)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答案】(1)HCl;NaCl;C20H14O4;NaOH;(2)HCl+NaOH=NaCl+H2O;(3)A;
(4)溶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
【解答】解:(1)通过分析得知,A是盐酸、B是氯化钠溶液、C是酚酞试液、D是氢氧化钠溶液,其溶质的化学式依次为HCl、NaCl、C20H14O4、NaOH;
(2)鉴别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向鉴别出的盛有酚酞和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此时溶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溶液;
A.氯化钡可以与稀硫酸或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B.锌粒与中性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与酸性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溶液与中性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与酸性的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紫色石蕊试液遇中性硫酸钠溶液不变色,遇酸性的稀硫酸变红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NaOH溶液和Ca(OH)2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碱,其水溶液都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都可以使得酚酞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1)HCl;NaCl;C20H14O4;NaOH;(2)HCl+NaOH=NaCl+H2O;(3)A;(4)溶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
13.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解答】解:(1)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所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②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①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有碳酸盐、硝酸银,能与碳酸钠反应盐有钙盐、钡盐、硝酸银,所以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AgNO3;
②“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所以5号站可以是活泼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③盐酸会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氧化物、碱反应,所以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CuO.
答案:(1)①蓝色;②Na2CO3+H2O+CO2=2NaHCO3;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2)①AgNO3;②Fe+2HCl=FeCl2+H2↑;③CuO.
14.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2)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
【解答】解:(1)氯化钡能够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其中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钠杂质完全除去;故答案为:Na2SO4+BaCl2═BaSO4↓+2NaCl;使硫酸钠杂质完全除去;
(2)由于加入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所以加入盐酸是为的与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故答案为:NaOH、Na2CO3.
15.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杂质可能是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往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二:取14.0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产生28.7g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2)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可判断杂质中一定没有 ,一定有 。
【答案】(1)BaCO3:(2)硫酸钠;氢氧化钠、硝酸钡、氯化钠。
【解答】解: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实验一: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只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中的一种,往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
实验二:取14.0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产生28.7g白色沉淀,
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所以取14.0g该粉末于烧杯中,要产生28.7g白色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所以
(1)实验一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实验一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BaCO3;
(2)杂质中一定没有硫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钡。
故答案为:(1)BaCO3:
(2)硫酸钠;氢氧化钠、硝酸钡、氯化钠。
1、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
A.ZnCl2 KNO3 KMnO4
B.K2SO4 Al(NO3)3 BaCl2
C.Na2CO3 NaNO3 KCl
D.Na2SO4 KNO3 MgCl2
【答案】D
【解答】解: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KMnO4的水溶液显紫红色,故选项错误。
B、K2SO4、BaCl2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2CO3和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
A.用氢氧化钡溶液可鉴别硝酸镁、氯化铁、硫酸钠三种溶液
B.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钾、硝酸铵三种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棉线、蚕丝、合成纤维三种丝线
D.用燃着的木条可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答案】A
【解答】解:A、氢氧化钡和硝酸镁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钠、硝酸镁的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硫酸钾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棉线灼烧产生烧纸味,蚕丝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合成纤维灼烧缩成小球,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3.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
(1)在第⑤步粗盐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Na2CO3、 (填化学式)。
(3)第④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CaCl2、 (填化学式)。
【解答】解:(1)在第⑤步粗盐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引流。
(2)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Na2CO3、NaOH。
故填:NaOH。
(3)第④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CaCl2和过量的BaCl2。
故填:BaCl2。
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F的溶液呈黄色,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
(1)写出A、C、D的化学式:A 、C 、D 。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所以D是氯化钠,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所以A是碳酸盐,A会转化成氯化钠,所以A是碳酸钠,碳酸钠转化成的C也会转化成氯化钠,所以C是氢氧化钠,B会与碳酸钠反应,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B是盐酸,E是氯化银沉淀,F的溶液呈黄色,所以F是氯化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Na2CO3,C是NaOH,D是NaCl;
(2)反应①可以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②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HNO3+AgCl↓。
故答案为:(1)Na2CO3,NaOH,NaCl;
(2)复分解反应;
(3)HCl+AgNO3=HNO3+AgCl↓。
5.如图1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什么离子?
【作出猜想】①一定含有CO32﹣;
②一定含有Cl﹣、Na+;
③一定含有 。
【讨论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①不合理,理由是 。
(4)C点,烧杯内的沉淀由 种物质组成。
(5)加入稀硝酸后,生成某种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 。
【答案】(1)BaSO4,BaCO3;
(2)BaCO3+2HNO3═Ba(NO3)2+H2O+CO2↑
(3)SO42﹣;若碳酸根离子存在,则刚开始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应保持不变;
(4)1
(5)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罩在产生气体的烧杯上方,若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1)图1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钡和硫酸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碳酸钡。化学式分别为:BaSO4、BaCO3。
(2)BC段,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3)A﹣B过程中,沉淀质量增大,是因为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存在离子为Na+、Cl﹣、SO42﹣;
【作出猜想】③一定含有SO42﹣;
【讨论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①不合理,理由是若碳酸根离子存在,则刚开始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应保持不变
(4)BC段,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C点碳酸钡反应完全,沉淀只有硫酸钡一种。
(5)加硝酸后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罩在产生气体的烧杯上方,若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BaSO4,BaCO3;(2)BaCO3+2HNO3═Ba(NO3)2+H2O+CO2↑
(3)SO42﹣;若碳酸根离子存在,则刚开始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应保持不变;(4)1
(5)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罩在产生气体的烧杯上方,若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二氧化碳。
知识●逐点夯实……必备知识 系统梳理 基础重落实……复习自修
课堂●分类突破……精选考点 典例研析 技法重悟通……考点演练
课时●过关检测……关键能力 分层施练 素养重提升……课后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