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四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11: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州四校联盟2022一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 历史
1.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边区实行由乡代表会议和区、县、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则以陕甘宁边区为楷模,选举产生各级政权。这一精神的贯彻
A建立了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 D.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2.1978年5月7日,国务院下发通知,提出要有条件、有计划地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要规定合理的奖励、计件工资办法,严格控制奖金总额和计件超额工资。这表明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B.政府尝试突破计划体制束缚
C.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拉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共识
3.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 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
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D.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
4.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
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
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 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
5.不列颠人最初是罗马对生活在不列颠群岛所有的原始居民的称呼,经过都择王权和精英阶层的重塑,不列颠人由中世纪时期的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的代名词,向“英格兰和‘凯尔特’各族”的共同称呼演变。这样做促使英国
A.向政治文化共同体演变 B.重构民族国家集体记忆
C.塑造共同的社会价值观 D.开启了政治现代化步伐
6.有学者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这一观点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开创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
C.照搬了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7.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我国外交的关键词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和革命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作外交、融入外交与和平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三个关键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社会矛盾的改变 B.工作重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
C.和平发展合作共嬴的历史潮流 D.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改善
8.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对于户籍登记有着严密的规定。每户户主、家庭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及其承担的徭役和人口税都要详实登记。文帝以后,又增加了籍贯、住址、身份、相貌、身高、残疾和财富情况等。这些严密的登记管理
A.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C.利于政府赋役征收 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考证,为了鲜荔枝运到长安,古人将藏在地窖的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进行运输。荔枝保鲜箱可谓当时冷库的维形,而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的荔枝运输队伍,也算得上世界上较早的“冷链”系统。由此可知
A.物种交流受到重视 B.生活催生冷链物流
C.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D.茶马古道开始兴盛
10.1960年,法国颁布《农业指导法》,由政府担保的“农业地产公司”以高价优先购买“不生利农户”的小块土地,进而连片整治成标准农场,再按保本低价转卖给资本主义大农场主。由此可知,这些举措
A.有助于现代农业发展 B.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C.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11.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工人都是童工、女工,男工不愿意进工厂,不愿丧失自己的独立身份”。但最终,“工厂吞噬了全体工人,让他们在饥饿法则的支配下用机器创造利润”。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引发了劳资关系的变动
C.反映了工厂制度的落后 D.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热情
12.京东配送机器人从站点装货后,按照既定线路自动导航行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户收货,并支持人脸识别、短信验证码等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快捷取货,为物流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带去全新的解决方案。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
A.提高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B.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
C.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D.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3.《明史·舆服志》载:“明初,禁官民房屋不许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栱,及绘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庶民庐舍…不许用斗栱,饰彩色。”可见,明朝民居的设计
A.凸显了国家大一统理念 B.具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
C.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弱化 D.反映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14.观察下面秦与罗马全国性交通网路图,它们修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最初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缓解社会各种矛盾 D.便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5.鸦片战争前后,在东印度公司担任医生的哥利支在向英美发出的呼吁书中说:“为了改善中国人俗世的和社会的状况…请医务界的善士们前来行好事,以博取人民的信任,由此而为...…基督教铺平道路。”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卫生状沉引起西方关注 B.西方侵略手段呈现多样化
C.西医成为列强主要扩张手段 D.中国人民初步接受西医学
16.截至2020年7月,我国医保结算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17.3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约18亿元,其中基本医保支出12.7亿元。这
A.表明医疗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B.是医保体系与时俱进的表现
C.提高了居民医疗补助的标准 D.促进了公共卫生体制的完善
17.图甲、图乙、图丙是古今中外三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文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分别提取图甲、图乙、图丙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较全面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始于19世纪末的德国,普及推广于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也进入了鼎盛的阶段。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其内容多、范围广、覆盖面大、奉行“从摇篮到坟墓”式的包揽一切的福利政策,因此在降低贫困人口比重、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求、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摘编自司亚勤《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显现出它的局限和弊端,陷入了步履维艰、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首先,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得赤字攀升、债台高筑,许多西方国家都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其次,日益增多的福利服务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社会保障制度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再者,沉重的福利负担使西方国家生产成本上升,竞争能力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反过来更加重社会福利的负担。同时,沉重社会福利负担造成的压力,促使西方国家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冲突不断加剧。
一摘编自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20世纪70时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危机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
19.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奠基人,周恩来评价他是“中国人的光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经盛鸿著《詹天佑评传》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周恩来对詹天佑评价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农作物品种引进情况
据杨扬《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
(1)对材料中“胡“海“番“洋”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2)指出中国引进吸收外来作物品种资源的意义。
答案
1.C
2.B
3.A
4.B
5.A
6.B
7.B
8.C
9.B
10.A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图甲: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这一体例为清朝法典沿袭。
图乙:《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图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18.(1)特点: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内容多;范围广;覆盖面大。
(2)原因:国家财政赤字严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下降;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局限性;社会福利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激化。
看法:社会福利水平应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前提,政府需要起主导作用;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应加强全社会福利意识,拓宽福利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应在公平的基础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防止其产生懒惰的思想。
19.理解:周恩来对詹天佑的评价肯定了其对中国近代铁路交通业作出的贡献。
詹天佑投身祖国铁路事业,参与和主持修建的西陵、京张等铁路,尤其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他用勇气和智慧克服困难,为中国工程师赢得了尊重,成为我国早期铁路的典范。他为我国铁路路网的规划,线路的勘探、设计、施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基础,推动了中国铁路的近代化。
詹天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支持保路运动,支持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进步。他为争国权扶病赴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詹天佑主张振兴中华、工学救国,具有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精神,堪称时代楷模。周恩来评价他是“中国人的光荣”,是对他一生丰功伟绩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褒扬。詹天佑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20.(1)历史解释: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以及内地与西域各族的联系,陆上丝绸之路使得西域的农作物传入内地,被称为“胡”字作物;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海外的联系,“海”字作物传人中国。宋元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外交流加强,大批外来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被称为“番”字作物。晚清时期,随着列强侵华和中外联系加强,来自外国的“洋”字作物传入。
(2)意义:农作物的传入,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中外交流;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