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图1所示文物的出现,反映出这一时期( )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战国牛尊
图1
A.冶铁技术的成熟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耕地面积的扩大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3.古书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来耕种土地。近年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至春秋末年,晋国已经使用铁铧犁耕田,而且还用铁铸刑鼎。这说明,春秋后期( )
A.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普遍 B.我国的铸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C.青铜工具退出生产领域 D.我国最早的冶铁技术开始出现
4.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5.“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乞求……‘天子不私求财’的传统从此打破。”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经济萧条 B.诸侯争霸 C.社会动荡 D.王室衰微
6.原先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已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仅仅是争霸各国打着的一个幌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B.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C.周王室的势力已经大大衰落 D.周朝政局逐渐稳定
7.《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
A.水利兴修 B.诸侯征战 C.儒学兴起 D.私学发展
8.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首先夺取霸主地位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9.“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引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越王勾践
10.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秦、楚、齐、燕大国。这说明当时( )
A.制度瓦解 B.民族交融 C.区域统一 D.王室衰微
11.如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我们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有( )
①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
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铜币 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的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和政治上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进步性与侵略性的两面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
14.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下面对这一历史时期论述错误的是( )
A.战争不断,没有和平时期 B.诸侯国逐渐减少
C.齐、燕、楚、秦诸侯国一直存在 D.外交为战争服务
15.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出现飞跃,生产工具革新
B.争霸基并战争不断,社会动游不安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形成
D.人民受深重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二、综合题
16.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是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工具,请分别指出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始人类的代表。图三工具的出现表明当时哪一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2)图五代表的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于何时?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3)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不断改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结合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在生产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谈一下启示?
17.七年级(1)班的同学,学习了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追根源探因果】
材料一:公无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后人评说析作用】
材料三: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的人说,“春秋无义战”。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春秋时期战争性质的理解。
(4)从列宁对战争的评价角度,说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对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精析】春秋时期的铁农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铁技术的成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使得耕作效率得到提高。战国牛尊则是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反映出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虽然铁器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并开始广泛应用,但这并不是本题所要考察的重点,排除A项;图2中的战国牛尊是用来祭祀牛神的器物,与农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能作为农地扩大的证据,排除C项;战国时期虽然已经出现土地私有制,但图2中的战国牛尊并不能证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D项。
2.【答案】A
【精析】根据《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分析可知,广西、河南、长沙、辽宁、山西等地均出土铁制器具,说明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故选A项;从题干中铁农具的使用数量无法判断出铁农具的制造技术是否成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制器具数量及农具,无法体现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排除C项;材料反映铁制器具数量无法判断出铁是否主要用于制造农具,排除D项。
3.【答案】B
【精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来耕种土地”,“春秋末年,晋国已经使用铁铧犁耕田,而且还用铁铸刑鼎”,分析可知,春秋后期,人们不仅掌握了制造铁铧等农具的技术,还用铁铸刑鼎,充分说明此时我国的铸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牛耕的使用情况,排除A项;题干并未说明青铜工具的使用情况,且春秋后期,青铜工具、铁制农具、石器仍然共同在生产中使用,排除C项;据题干材料可知,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最早的冶铁技术并不是在春秋后期,排除D项。
4.【答案】C
【精析】据图片可知,图片展示的是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结合所学可知。①青铜器出现于商周以后。②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后期。③打制石器最早出现于早期人类北京人时期。④骨耜出土于河姆渡遗址。故选C项;其他排序均不正确,排除ABD项。
5.【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信息“周平王死......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乞求”可知,周天子的权势已经不如从前,反映出周王室衰微的趋势,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整个社会经济萧条,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诸侯争霸的表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春秋时期社会动荡,排除C项。
6.【答案】C
【精析】根据材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可知,这体现了分封制下周天子的权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仅仅是争霸各国打着的一个幌子”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实力大大衰弱,各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相反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夺霸主,故选C项;题干所述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弱化,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周天子依附于诸侯,而是反映周王室衰微,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因此周朝政局动荡而非稳定,排除D项。
7.【答案】B
【精析】根据材料“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表明地形对军事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诸侯征战频繁,因此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诸侯征战,故选B项;“兵法”的应用与水利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止儒学,排除C项;私学发展与地理知识无关,排除D项。
8.【答案】A
【精析】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首先夺取霸主”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A项;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都属于“春秋五霸”之列,但都不是最先夺取霸主地位的,排除BCD项。
9.【答案】D
【精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各种屈辱的生活后,被遣送回越国。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最终灭掉吴国,称霸一时,故选D项;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10.【答案】C
【精析】据“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秦、楚、齐、燕大国。”可知,春秋时期,在后来的争霸中,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如山东诸小国被齐国吞并,河北、山西诸小国被晋国吞并,江淮、汉水诸小国被楚国吞并,西北诸小国被秦国吞并,中华大地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故选C项;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但还未彻底瓦解,排除A项;民族交融应体现出有哪些民族交流,题干中未涉及民族,排除B项;王室衰微应体现在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题干中未涉及,排除D项。
11.【答案】C
【精析】提取题干关键信息“春秋铁质空首布”,分析可知,此种铁质货币的流通说明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①正确;亦可说明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②正确;金属货币的出现说明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的活跃,④正确。可见,此枚铁质货币能够反映①②④所述有效信息,故选C项;题干所述此枚货币为铁质货币,并非铜质货币,且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并不统一,③表述错误,A、B、D项均包含③,排除ABD项。
12.【答案】C
【精析】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竞相称霸,①正确;争霸战争的实质是奴隶主贵族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在政治上获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③正确;争霸战争是奴隶主贵族为了掠夺人口和财富而进行的争夺霸权的战争,具有侵略性;同时,争霸战争的过程中,“诸华”“诸夏”与蛮、夷、狄、戎长期争战和交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争霸战争破坏了落后的旧体制,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的特点,④正确。可见,①③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为了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②错误,排除ABD项。
13.【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被消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选D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故经济和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故,排除AB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领导权的非正义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护周王的权威,排除C项。
14.【答案】A
【精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总体特征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但并不是没有和平的时期,因此,故选A项;诸侯国逐渐减少,齐、燕、楚、秦诸侯国一直存在,外交为战争服务均属于对于此期历史时期论述,排除BCD项。
15.【答案】C
【精析】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一个大变革时期,由于当时生产力的进步,奴隶制度趋于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封建制度逐渐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变”的实质是新旧制度的交替,故选C项;“封建经济出现飞跃,生产工具革新”是“变”的原因,而非本质,排除A项;“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人民蒙受深重灾难”都是“乱”的表现,而不是“变”的本质,排除BD项。
二、综合题
16.【答案】
(1)图一:北京人、图二:山顶洞人、图三:河姆渡人、农业。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
(4)我们要注重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明,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精析】
(1)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图一“打制石器”的是北京人,使用图二“骨针”的是山顶洞人,使用图三“骨耒”的是河姆渡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骨耒”是原始人类用于翻土、耕种的工具,反映了当时农业有了一定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五代表的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于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不断改进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
(4)根据材料提及的“打制石器”“骨针”“骨耒”“后母戊方鼎”“铁农具”等器具及其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注重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明,这样才能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17.【答案】
(1)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
(2)齐国。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3)为了争霸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
(4)通过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实现局部统一;民族流动、迁徙,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交替。
【精析】
(1)根据材料“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得出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根据材料“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可得出,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
(2)根据材料“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得出首先称霸的是诸侯国是齐国;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得出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3)根据材料“春秋无义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战争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吞并小的诸侯国的战争以及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是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战争,破坏性十分严重,得出春秋时期战争性质是为了争霸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
(4)根据材料“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得出春秋时期的战争对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是通过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实现局部统一;民族流动、迁徙,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交替。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