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辛亥革命』【世界史
罗夏萌】说课提纲一.教材分析 四.教学设计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新课五.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上承《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教材选自
2004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1〉【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武昌起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通过史料分析来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方法 借助图片、影视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过程 鼓励学生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难点,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1.知识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学习他“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通过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理解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和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1.知识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历史意义难点: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教材分析-3.重点难点】【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耐不住性子 初中已初步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总体知识比较薄弱,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史料分析、辩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三、教法学法】通过阅读课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进行
自主学习和锻炼论从史出的能力采用问题和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讲授法、图片、视频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教法学法【四、教学设计(重点)】(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三)巩固新课1、辛亥革命的背景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的成立4、革命的结局和历史意义1、本课小结2、板书设计教学设计3、网络学习平台(45分钟)【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三幅“中山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回答 进一步介绍孙中山先生,并向学生提问“中山装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中山装的设计理念】
中山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四、教学设计-(二)学习新课 】 (33分钟) 结合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图片进行讲授1、辛亥革命的背景(5min) 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思想、组织等条件【四、教学设计-(二)学习新课 】2、武昌起义 (7min)【四、教学设计-(二)学习新课 】3、中华民国的成立(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min)孙中山主持第一届临时政府大会重点:《临时约法》【四、教学设计-(二)学习新课 】4、革命的结局和历史意义(重、难点突破) (13min)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4、革命的结局和历史意义(重、难点突破)【四、教学设计-(三)巩固新课】(7min)1、本课小结数字归纳【四、教学设计-[(三)巩固新课]】2、板书设计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的成立4、革命的结局和历史意义(1)民族危机(2)思想、组织、军事准备(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结局(2)历史意义【鼓励课后学习、指导…】网络学习平台辛亥革命网:
http://www.xinhai.org/
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
http://www.xhgm100.com/
凤凰网-为什么纪念辛亥革命:
http://news.ifeng.com/special/history/xinhaigeming99/(一堂课的学习也许只是为学生打开一扇求知之门)【五、教学反思】2、能够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谢谢观赏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