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选择题
1.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日侵朝,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该史料记载的英雄人物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丁汝昌 D.邓世昌
2.201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以确凿证据证实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沉船是124年前沉没的经远舰。”此次打捞出水的部分残件为研究经远舰提供了( )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档案文书
3.图4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
A.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香港岛
5.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6.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7.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照此规定,英国人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特权是(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8.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这说明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
A.疏于防范 B.战术失策 C.兵力劣势 D.经济落后
9.图2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10.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国别 租借地或割地 “势力范围”
德国 强租胶州湾 山东
沙俄 强租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强租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强租九龙、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 福建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现象
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1.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2.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图1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政府年财政收入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 )
图1
A.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 B.中日经济差距急剧缩小
C.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D.日本开始推行对外扩张
14.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顶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15.最早提出“门户开放”,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的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二、综合题
16.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材料二 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材料三 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藤原洋认为,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日本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用子于增强军事力,所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宫川俊彦认为,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对应。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对应中国。
——摘编自蒋丰《日本人是这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
材料四 洋务运动期间,大规模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建立,曾受到世界瞩目。但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清政府财政上的原因,这种大规模的建设便停止了。洋务成果虽不能说完全付之东流,但近代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变得更为薄弱了,洋务运动结束了。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如果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话,甲午中日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
——摘编自马立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2)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
17.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并写出对应的侵华战争.
(2)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位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代表。
18.请根据以下图片及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注:马关条约中有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一条。这一条使沙皇俄国感到极大的震动,他们早就看中了我国渤海湾旅顺和大连的不冻港口。于是俄国联合了德国和法国,向日本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由于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日本还辽,在清朝政府的眼中,俄国简直成了“救星”。俄国诱使李鸿章签订了一个密约。密约中规定:“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随后不到一年,沙皇政府出兵占领了旅顺和大连。图一就是当时被俄国“租借”的旅顺港时的照片:
图二注:德国参加了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以后,就向清朝政府索得在天津和汉口的二块租界地作为“报酬”。它还想在中国占领一个港口。德国在1896年12月由它的驻华公使海靖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指名索取胶州湾,总理衙门以“恐各国援照,事实难行”为理由拒绝了。德国就在光绪二十三年十月(1897年11月)武装占领了胶州湾,强行租借的借口是山东曹州府巨野县有两名德国教士被人杀害。图二是德国强租胶州湾租借地后发行的邮票。
文字部分摘编自一一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说明这一情景发生在哪一场战争后?
(3)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简要概括这时的中国面临的局势?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精析】据材料“1894年”“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可知是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致远舰与日本的吉野号相撞,最后邓世昌壮烈牺牲的史实,故选D项;林则徐是禁烟运动“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排除A项;关天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将领,排除B项;丁汝昌是北洋舰队总指挥,后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自杀,排除C项。
2.【答案】C
【精析】根据题干内容“是124年前沉没的经远舰”、“大连庄河海域”,可推断出经远舰是1894年黄海海战中沉没的,水下考古发现的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故选C项;文献史料、口述史料、档案文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3.【答案】C
【精析】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结合图4的关键“1895—1913年”“外资厂矿”,可知选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4.【答案】C
【精析】由“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可知,材料中的“苛刻的条约”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故选C项;割让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属于中俄《瑷珲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属于中英《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割让香港岛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
5.【答案】D
【精析】根据材料“甲午战前,外国侵略者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可知,中国主要是侵略者的商品市场,而不一定完全是原料产地,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虽然侵略变成投资为主,但并没有减弱商品输出,故选D项;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6.【答案】B
【精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马关条约》因此A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的表述正确;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因此C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因此D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C
【精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在条约中日本获得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的权利,所以英国可以分享的特权是在中国办工厂。故选C项;割地、赔款、赎辽费均不属于特权,排除ABD项。
8.【答案】A
【精析】材料中日本在备战的时候清朝不仅没有多加关注,反而放松了国防,可以看出中国对这场战争没有应对准备即疏于防范,故选A项;战术失策、兵力劣势、经济落后均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CD项。
9.【答案】C
【精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选C项。
10.【答案】A
【精析】《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结合表中关键“德国、沙俄、法国、英国、日本”“租借地或割地”“势力范围”,故选A项;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现象、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11.【答案】B
【精析】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198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故选B项。
12.【答案】D
【精析】据“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可知,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B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属于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题干“历史评论”不符,排除C项。
13.【答案】C
【精析】据示意图可知,赔款数额(赎辽费)远超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入不敷出,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故选C项;《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俄罗斯帝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结果是日本于同年5月4日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要中国以白银将其“赎回”,排除A项;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中日财政收入差距变大,排除B项;“日本开始推行对外扩张与”“甲午中日战争后”矛盾,排除D项。
14.【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认为经过了圆明园之变(第二次鸦片战争)、马江之变(中法战争),中国民众“犹不知痛痒”,就是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民众忧患意识淡薄。“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甲午中日战争),终于刺激了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故选B项;题干内容关注的是民族意识问题,与清政府“新政”改革无关,排除A项;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是站在列强的角度阐述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的史实,排除D项。
15.【答案】B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最早提出“门户开放”,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容有均等贸易机会,故选B项;俄国、英国、日本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二、综合题
16.【答案】
(1)状况: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含义: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或矛盾;对外侵略扩张,侵略朝鲜、中国。
(2)人物:邓世昌。精神:勇敢反对外来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
(3)原因:中国军事力量和作战技术相对落后;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团结一致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未能全力以;仅依靠政府力量,未发动广大民众参与。
(4)说明:洋务运动过早结束;《马关条约》签订后,巨额赔款及外资涌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答甲午中日战争或者《马关条约》的危害亦可。)
【精析】
(1)社会状况:据材料“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可知,日本爆发经济危机;据材料“……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可以得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含义:据材料“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并结合所学可知,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或矛盾,对外侵略扩张,侵略朝鲜、中国。
(2)人物:据材料“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可知,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
精神: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他的壮举体现了勇敢反对外来侵略、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3)原因:据材料“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可知,中国军事力量和作战技术相对落后;据材料“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对应”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团结一致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未能全力以;仅依靠政府力量,未发动广大民众参与。
(4)据材料“洋务运动期间,大规模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建立,曾受到世界瞩目。但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清政府财政上的原因,这种大规模的建设便停止了……但近代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变得更为薄弱了,洋务运动结束了”可知,洋务运动过早结束;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允许西方在华开设工厂,导致了巨额赔款及外资涌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7.【答案】
(1)条约、战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2)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英雄:关天培、陈化成、左宝贵、丁汝昌等。
【精析】
(1)条约、战争:根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条约是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对应的战争是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二“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条约是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的《天津条约》,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条约是1895年春,中日双方签订的《马关条约》,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2)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英雄:根据所学可知,1841年初,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日军入侵旅顺,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自杀殉国。因此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代表有关天培、陈化成、左宝贵、丁汝昌等。
【答案】
信息点一: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是《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
信息点二:三国干涉还辽的“三国”是俄、法、德;
信息点三:1897年11月,德国武装占领胶州湾。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局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精析】(1)信息:据图片及文字说明,可从三国干涉还辽的起因、主要国家、经过、结果等方面和德国强占胶州湾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介绍即可。答案为:信息点一: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是《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信息点二∶三国干涉还辽的“三国”是俄、法、德;信息点三:1897年11月,德国武装占领胶州湾。
(2)战争:据所学可知,三国干涉还辽和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情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3)局势:据图片及文字说明“沙皇政府出兵占领了旅顺和大连”、“德国就在光绪二十三年十月(1897年11月)武装占领了胶州湾”及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