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4—6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4千纪后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腊各地建立了城邦国家。罗马则在公元前1世纪后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影响。
〖课标〗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2.2022年课标解读
1)唯物史观:
初步认识民主政治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知道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进步性;能够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斯巴达克起义;了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知道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时空观念:
知道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发展历程,能够根据重要事件划分历史时间,并叙述相关史实;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之间的相互关联,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史料实证:
认识古代欧洲文明史,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其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以史料为支撑论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及贡献。
4)历史解释:
能够有条理地概述希腊城邦的相关史实,了解、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两面性;知道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
.家国情怀:
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1.本单元概述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本单元的主题是古希腊和罗马文明。要让学生了解灿烂辉煌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由于历史时空条件的不同,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呈现各自的特点。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元前4世纪,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古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公元前509年,以罗马城为中心,罗马共和国建立起来。罗马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法律是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古希腊人在文学、建筑、雕塑、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罗马人吸收古希腊文化精髓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特别是法律建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2.时空纵览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以“海洋文明、工商业文明”这一大概念统领内容,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各地发展的特点及其不平衡性,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初步联系。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1. 通过阅读地图,知道希腊城邦、罗马城邦位置,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识古希腊、罗马的发展历程。通过运用地理等跨学科知识,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关系;认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阅读史料,知道雅典民主政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了解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3.通过图片展示,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4.知道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发展之间的联系。
(第2课时)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了解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素养目标 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和斯巴达起义;知道《十二铜表法》的形成及作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理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政权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 罗马的扩张与《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作用;罗马兴衰的过程。
教学难点 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材分析 古罗马是古代欧洲乃至世界都极负盛名的国家,她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还是宪法等方面都对后世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想要了解欧洲历史就必须了解古罗马的历史。古罗马最初也同古希腊城邦一样,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主的城邦国家,后不断开疆拓土成长为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本课就是以时间顺序为主叙述古罗马从起源到灭亡这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内容较为简单,逻辑思路清晰,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故事、图片和视频。依据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我将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容重新整合。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二、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归纳总结历史的能力,同时,学生们对历史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课堂模拟成生活,置身于历史学习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要注重历史的串联,把历史背景全面铺开,循循善诱,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达到提升兴趣和提高成绩的目的。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地图、示意图、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如果说伦敦被称为“雾都”,巴黎被称为“艺术之都和浪漫之都”,莫斯科被称为“森林中的首都”;那么,罗马被称为什么?意大利首都罗马(Rome)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通过向学生展示法学家的名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并以此为一个引子,为进一步引出本课的主题做铺垫。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罗马城邦师:出示《古代罗马示意图》,了解其地理位置。问题:古罗马地理范围?环境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罗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呈现图片:“母狼乳婴”图,这个传说有什么寓意?关于罗马的来历,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这就是著名的"母狼乳婴"的故事。相传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被其胞弟阿穆里乌斯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婚后生下一对孪生兄弟。叔叔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处死了西尔维娅,并下令将孪生兄弟放入篮筐扔进台伯河里淹死。谁知篮筐不但没有沉没,而且漂到河边,一只母狼将两个孩子衔走,并用狼奶喂养他们,后来被一位猎人拾去抚养。两兄弟长大成人后,智勇双全,力大无穷,某天,两兄弟带着复仇的火焰,悄悄潜入罗马,杀死了篡位的阿穆里乌斯,总算是为母亲和舅舅报了仇。后来,两兄弟又找到外公努米托雷,让他重新坐上王位。外公为了感谢两个外孙,赏赐了一块土地给他们进行开发建设。最终,他们建成了“罗马城”,但哥哥罗慕洛为了永远享用美名和世人的膜拜,杀死了弟弟雷莫,直接以自己的名字“罗慕洛”作为新城市的名称,后来慢慢演化成"罗马"这个名称。现在,意大利罗马的市徽就是“母狼乳婴”的形象,目的是为了纪念这个“动物通人性”的故事。而罗马人也自豪地对外宣称:他们是母狼的后代。(二)、罗马的兴衰问题:阅读教材第21-25页内容,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线索,理清本课脉络。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灭掉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众多民族迁移到意大利半岛西部,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地中海。公元前 509年,罗马人不堪忍受最后一位国王塔克文苏佩布的残暴统治,驱逐了国王,罗马人有一句谚语“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没有了国王的罗马人将如何行事?将会如何分配权力?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篇章。目标导学二、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一).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合作探究】罗马共和国时期,由哪些权力机构/公职人员维持国家统治?他们分别享有什么权力?罗马共和国实质仍是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学法指导:首先从政治上巩固政权,分析图示四个重点词:元老院、执政官、公民大会、保民官并分析它们的权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引用史料分析罗马共和国政权的本质并以图画形式加深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权组成。【合作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罗马共和国的实质?罗马共和国最高行政权力由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掌握.....执政官任期短,彼此牵制,权力有限......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元老院,百人队会议(公民大会)开会时只能就元老院审查过的议案进行表决,不能讨论.....罗马共和国就是贵族奴隶主的专政工具。—刘家和《世界上古史》教师讲述:罗马共和政体是三个因素的融合,即君主因素、贵族因素和民主因素,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政体。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管三者间相互制衡,体现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是古代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二).《十二铜表法》【教学过渡】随着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决心反抗贵族,却没有采用流血冲突的方式,那么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播放视频。1.《十二铜表法》的背景与颁布【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习惯法的弊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与地位?材料展示:材料1: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这样,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材料2:12表,目前已知100多条(原铜表毁于战火)12表立于罗马中心广场,意为“公开”,公民守法,法官执行皆有公开依据。2.《十二铜表法》的特征阅读材料,思考:法典条文体现了什么特征?材料1:第七表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九、“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八表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材料2:恩格斯指出:“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 3.《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阅读材料,思考:材料1和材料2分别维护了谁的利益?材料1:第八表 三、折断自由人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第十一表 一、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材料2:第九表 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第三表 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4.《十二铜表法》的评价师出示史料: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分析《十二铜表法》进步性和局限性?材料1:《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但它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摘自徐玲、刘秀瑛主编《世界通史教学指引 古代卷》 材料2:“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歌德思考:由于平民的斗争,贵族被迫妥协,颁布了对自身权利进行限制的《十二铜表法》。它的颁布对罗马奠定强国之基有何意义?【教学过渡】:《十二铜表法》缓和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罗马共和国是否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共和?(三).罗马共和国奴隶制下的社会矛盾1.斯巴达克起义在罗马城中,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人数众多,但是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且处境悲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是哪个阶层?他们是如何反抗的?有何影响?疲于劳作的奴隶们【人物扫描】斯巴达克斯巴达克是一名角斗士奴隶。角斗士在罗马的地位极其低下,在角斗厂商,他们或者互相角斗,或者与猛兽拼杀,观众以观看其生死挣扎为乐。2.凯撒与屋大维教师:罗马共和国政局动荡,元老院的奴隶主贵族迫切需要出现强有力的政治人物来稳定政局,时势造英雄,先后出现了两个杰出人选。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回答分别是谁,有何杰出成就?【相关史事】屋大维是凯撒妹妹的孙子。凯撒曾经把他收为义子(干儿子)并指定为继承人。为了遮人耳目,也为了避免遭到和凯撒同样的命运,屋大维并不急于称帝,而是以“元首”(即第一公民)的身份进行统治。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卫奴隶主的利益,赠给他“奥古斯都”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伟大。元首制下,元首控制元老院,并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就是皇帝。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目标导学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一).罗马的扩张师: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简述罗马的扩张过程。师:播放视频。史料1:他们一生下来就被抱到河边,泡进冰冷的水里接受锻炼;男孩日夜打猎,以弓马为游戏,把森林动物搅得精疲力竭;到了青年时,他们吃苦耐劳;或用锄头征服大地,或在战火中攻陷城市。史料2:观察两幅图,对比它们的范围大小拓展思考:当罗马帝国在西方崛起时,屹立于东方的是中国的哪个政权?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总结:教师讲述:罗马与汉朝是当时世界上国力和文明制度都遥相辉映的东西方大国。汉朝与罗马因为丝绸之路,早就彼此相知,罗马曾派出了使者到访洛阳。教师讲述: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繁荣情况。【知识拓展】史料: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教师:简述罗马用武力征服世界的过程?【教学补充】 布匿战争:(前3世纪—前2世纪,同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为关键的一场战争,也是导致罗马共和国兴衰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战争的对手是西部地中海霸主——北非的迦太基。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布匿战争前后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罗马占上风第二次,迦太基先胜后败(坎尼战役是世界军事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第三次,罗马大获全胜,征服迦太基师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材料读出收获了哪些?随着三次布匿战争,罗马进入一个连锁反应:征服导致进一步征服,原因之一是罗马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清除迦太基后,它成了地中海头号强国。原因之二是征服能带来明显的好处,从每个新地区可获得源源不断地战利品(黄金),贡物和奴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师点拨:获取土地是古罗马疆域辽阔;获取财富是古罗马贫富分化;获取奴隶导致奴隶制发展。(二).罗马帝国的衰亡【整体感知】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罗马帝国衰落概况。师:繁盛的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最终走向了衰落与灭亡。1.背景师:出示相关史实:根据相关史实和罗马帝国衰落图片,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罗马帝国衰落的背景。内部: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师:地图表明罗马帝国发生了人民起义,正如相关史实所说:奴隶制危机,说明罗马帝国社会矛盾激化,政治和经济上产生危机。(2)外部:师:从地图上我们看到日耳曼人入侵路线,表明罗马帝国的在奴隶制危机的同时,遭到日耳曼人的入侵,在内外夹击之下走向衰落。2.过程与结果:师:阅读教材,结合地图,说出罗马帝国衰亡过程。师:罗马帝国灭亡了,从罗马城邦到罗马共和国再发展到罗马帝国,涉及的时间、事件比较多,我们用年代尺图梳理出来:出示:本课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并要求学生填空。【拓展延伸】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了共和制,罗马的共和制和希腊的共和制是一样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 阅读课本,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概括:罗马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山地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这里,形成许多城邦。学生通过课件呈现以及教师的口头讲述了解这一故事的内容。这个故事说明,世上任何东西,不论是人,狼,还是河水等,他们都有两面性,即使本质上非常残暴,在特定时刻,也会表现出温情的一面。就像那只母狼一样,内心的柔软被激发出来后,它也可以表现得具有奉献精神和博爱情怀。学生通过和阅读课本,找出相应的答案。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关键词及其职权和完成图示内容:元老院、执政官、公民大会、保民官。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平民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否决权等。总的来说,就是贵族共和与平民民主。保民官的设置:保民官对制衡贵族权利,保障公民的利益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一段时期内,保民官的存在推动了罗马的民主和自由的进程。认真阅读史料从中把握罗马共和国的实质:奴隶主贵族的共和制国家。元老院和执政官代表贵族利益,公民大会和保民官形式上代表平民的利益,从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权力博弈就开始了。生答:通过立法,颁布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学生通过视频及阅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习惯法的弊端表现在损害了平民利益,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稳定。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地位: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学生通过阅读归纳:法典条文体现特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留了习惯法同态复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材料1:仍然维护贵族利益,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材料2:仍然维护贵族利益,反映了平民的利益。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课文归纳:进步性:它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局限性:它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生答:奴隶,角斗士。最终爆发了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斯巴达克起义虽然遭到血腥镇压,却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加速了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生答:凯撒,屋大维;凯撒控制了元老院,终身独裁官;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创立罗马帝国。屋大维因其杰出贡献,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的尊称,英文“August”因此得名。罗马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远不止于此,正如罗马谚语所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学生读图和课文内容归纳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1)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2)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3)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通过阅读课文和材料归纳收获:一是土地,二是财富,三是奴隶。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阅读材料和课文内容归纳背景:(1)内部: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2)外部:日耳曼人的入侵。学生阅读课文按老师提示复述过程:(1)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2)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提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相同点:①都实行共和制;②奴隶都没有任何权利;不同点:雅典所有公民都能担任各级官职,能参政议政,而罗马的实权在元老院手里,雅典的公民比罗马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明确罗马和希腊地形的相似性,但罗马交通比希腊发达,容易形成统一的国家,这是希腊不能比的,同时增强学生识图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传说故事,增长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便于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手眼并用,多思考,多动脑和动手,培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史实归纳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问题思考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通过中外联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图文对比学习历史的习惯。培养学生如何读取历史地图上的图例信息来把握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纵向归纳,认识历史时间发展脉络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纵向联系的学习习惯以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古罗马文明发端于意大利半岛中部,从一个台伯河畔兴起的城邦到称霸地中海的共和国,再到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法律、文化方面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印迹,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学生总结,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总结提升
课堂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照罗马重要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整理罗马知识线索,并引导学生分析罗马为什么会从共和国发展为帝国以及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本课中时间概念多,容易混淆,应引起重视。另外,学生对于《十二铜表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应加以强化。
附1:板书设计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古代罗马的扩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