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的焚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俄国侵吞我国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
2.理解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通过英法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
4.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学习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列强的侵华罪行(洗劫空前、割地最多)。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2022课标内容: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 ,扩大侵略权益。
2.发动者: ,俄、美为帮凶。
3.借口: (英国)和马神甫事件(法国)。
4.时间: 年10月——1860年10月。
5.进程
(1)第一阶段:
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 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②与英法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了 的合法化。
第二阶段: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 。
②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 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平方千米领土。
6.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 程度进一步加深。
【核心素养】
(一)时空观念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的比较,请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的特点是什么?
西方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陆伸展
(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1.圆明园由“万园之园”变成残垣断壁,面对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历史,你有何感受?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侵略者的残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振兴国家。
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从目的上看,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
(2)“扩大”:从规模上,侵略时间、侵略力量、侵略地区都超过了鸦片战争;从结果看,中国遭受了更大的灾难,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
如何避免:发展经济,富国强兵,成为世界强国……
【自我测评】
1.法军军官吉拉尔在《法兰西和中国》中对发生在1860年北京八里桥的一场战役点评道∶"中国军队以罕见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面对强大的火力,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吉拉尔口中的"联军"是指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德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下图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的英国《笨拙》周刊上。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的这位“绅士”正在把一个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法国大文豪雨果用正义之声谴责英国和法国侵略军闯入中国的夏宫进行无耻抢劫,并纵火焚烧了这座人类历史上最华美富丽的万园之园的罪行。请问“夏宫”是指
A.圆明园 B.颐和园 C.避暑山庄 D.故宫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侵略者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5.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资料可以作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手史料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C.《火烧圆明园》电影 D.雨果的《致巴特力尔上尉》
7.有人说,近代一种植物引发了两场侵华战争。这两场战争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目的和性质 B.规模和范围 C.原因和过程 D.结果和影响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
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材料一中的“烧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是谁亲自监督这次“烧烟”的?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材料二中描述的场景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挑战突破】
1.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下列证据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
A.1860年《泰晤士报》的报道 B.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3.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4.下表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概况,该国是( )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1881年 总计
面积(平方千米) 60多万 约40万 44万多 7万多 150多万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5.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6.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
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清政府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
7.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船鼓浪而来,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下图是在海外漂泊16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猪、猴、虎、牛、四大兽首。
材料三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据材料一,说出“这场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圆明园兽肖“海外漂泊16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发动这场战争的是哪两个国家?
(3)材料三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具体指什么?
(4)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自我测评】
1.B
2.B
3.A
4.C
5.A
6.A
7.A
8. (1)虎门销烟;林则徐。
(2)南京;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英国、法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挑战突破】
1.C
2.C
3.D
4.D
5.A
6.C
7.B
8.(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答英法联军不得分)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