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教材和史料,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瓜分”中国狂潮之间的关系;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3.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2023课标内容: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甲午中日战争
(1)爆发: 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1894年9月,左宝贵中炮牺牲,平壤陷落。
②黄海大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率领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迎敌最终战败,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全军覆没。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95年 地点 日本马关
内容 割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两
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4)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
(1)以“三国(俄、法、德)干涉还辽”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 ”的瓜分中国狂潮。
(2)“ ”政策: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核心素养】
(一)时空观念
甲午中日战争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左宝贵
黄海海战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1.《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和今天我国招商引资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本质区别。
(1)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
(2)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国是主动的。
(3)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内因:
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外因:
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武器装备落后
【自我测评】
1.与下图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 )
A.陈化成 B.徐邦道 C.邓世昌 D.林则徐
4.致远舰管带“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场景发生于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大战 D.辽东战役
5.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祖国宝岛台湾曾流落他乡,受尽了屈辱。你知道哪个国家曾割占台湾吗?( )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7.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返映出这一阶段( )
A.中国领土主权一步步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
C.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以下是某班同学搜集的反映历史的四部影片,若按影片主题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 《鸦片战争》②《甲午风云》③《火烧圆明园》④《林则徐》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9.下列哪一事件反映出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
A.华尔率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 B.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三国干涉还辽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相关事件。英国人使“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条约名称。
材料二 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简述列强侵略范围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马关条的)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争。……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摘编自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关条约》的影响。
【挑战突破】
1.《甲午战争图志》记载: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绘制的包括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在内的军用地形详图中,对这些地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小山、每一个村庄,都标示得清楚无误。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日军已经占领了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
B.日本制图技术高超
C.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D.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下图反映的两场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占领了中国的首都 B.都体现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C.都与鸦片贸易直接相关 D.都加剧着中国的民族危机
3.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
4.“被辟为商埠后,一向以内敛、安逸、守家、平和为城市风格的苏州,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苏州的平静被打破了。”与材料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导致( )
A.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 B.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
C.欧美侵略深入长江流域 D.清政府禁止人民反帝
5.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式学制的创立
6.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 我中国衰败至今,亦已甚矣,用兵未及经年,全军同至覆没,丧师赔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损威失体,外洋传播,编成谈笑之资。
——孙中山《拟创农学会书》1985年10月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国人不同的心态和原因。
材料三 纵观甲午战争,除却黄海上的硝烟,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舆论战。……他们秘密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论战顾问,当《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纽约时报》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从而质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说,利用媒体攻势取得国民舆论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战争一半的胜利。
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刊载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石版画“牙山大胜”、“倭兵无状”、“海战捷音”、“形同海盗”完全是被清军谎报军情误导,颠倒了真相,国人还一时被虚假胜利蒙蔽,在国际上成为笑谈,造成恶劣影响。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2)根据材料三,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4)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甲午之役”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自我测评】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列强侵略范围从沿海深入到内地;《马关条约》的签订
(3)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争;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挑战突破】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1)战前:心态: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原因:经过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和军事大有改观。
战后:心态:强烈的民族危机和耻辱感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唤醒了国人
(2)观念落后,不重视舆论的作用;漠视日本歪曲真相,失去道义支持;军队谎报军情,蒙蔽国人;政治制度的落后(政治的腐朽)
(3)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任意两点)
(4)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言之有理可以给分,至少答道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