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主要有两个部分: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仅仅存在103天的“百日维新”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政治改良运动,又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
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探索道路的艰难曲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图片,并展示《吴玉章回忆录》相关内容“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甲午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并进一步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由此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上层改良——戊戌变法,下层的革命——义和团运动,引入第6课——《戊戌变法》。
(设计意图)展示图文史料,让学生认识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各阶级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背景
1.展示《马关条约》签订示意图分析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
名词释义: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
2.公车上书内容
“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教师总结,公车上书提到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关键词,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3.康有为生平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康有为生平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 维新人士的主要活动
1. 阅读教材,说说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人士进行了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创办学堂。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2.介绍《国闻报》、《时务报》
(设计意图)大量图文史料展示,丰富课堂,提高学生兴趣。
二、百日维新
(一)背景
(二)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展示《明定国是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三)内容
1.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梳理戊戌变法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介绍京师大学堂
3.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材料一: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陈變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命八旗人下,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 哗,谣谤起。 ——黄鸿寺《清史纪事本末》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变法内容由于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出面阻挡历史车轮的,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
(四)戊戌政变
(五)介绍谭嗣同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展示谭嗣同英勇事迹,感受谭嗣同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六)意义
文史资料展示: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内,全国共设立学会87所、学堂131所、报馆91所。这是中国社会中以前没有过的新现象。他们议论局势,鼓吹新学,抨击时弊。以往清朝律例一向禁止私人结社,至此国内风气为之大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慈禧镇压了戊戌变法,扑灭维新派,但是她没有全部取消光绪颁布的“新政”。…… 对有关洋务“如通商、惠工、重农、育才以及修武备、浚利源,实系有关国计民生者,即当切实次第举行。”
——李锦全《论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中的慈禧》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思想启蒙)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点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往国外。请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说一说戊戌政变后的康、梁其思想主张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
【家国情怀】
120多年前的戊戌年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进行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尝试——戊戌变法。120多年后的戊戌年是中国奋起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也是改革开放41周年。120多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为实现中国梦而前赴后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我们要用青春的激情挑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