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15: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概况;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2.通过识读图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结合其他不平等条约,认识《辛丑条约》的危害性。
4.感受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2022课标内容:.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2)兴起: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3)发展: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 。
(4)口号:“      ”。
(5)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在 一带阻击敌人;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 壮烈殉国。
(6)结果:义和团运动在        的镇压下失败。
(7)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概况:为镇压    运动,   年6月,英、美、俄等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后攻占大沽炮台,占领北京。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
项目 内容
时间 1901年
国家 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
内容 经济 赔款白银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 、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政治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 划定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1.评价“扶清灭洋”口号
(1)这反映了义和团是爱国性,但是也说明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2)具有盲目的排外性,鲜明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2.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方式:
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自我测评】
1.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时,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2.“没有像挑战一样的应战,就不会产生创造性的火花。”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挑战所作出的应战证明,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价值和权力的。据此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A.具有落后性和盲目排外性 B.肩负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使命
C.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3.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缺)月间,(缺)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据此考证,与这份档案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天津保卫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七款内容:“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界内居住,是亦可自行防守。”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辛丑条约》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6.《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
A.赔款4.5亿两白银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拆毁大沽炮台
7.下图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20世纪初(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8.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公园成为一场侵略的炫耀】
材料二: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远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主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什么条约依据?
(2)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权利相关?
(3)材料三中,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挑战突破】
1.范大章指出,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不是农民阶级的自主口号,该口号使民间积蓄的冲击旧秩序的力量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迅速走上了乡团化的道路。该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 )
A.一直得到清朝的坚定支持 B.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C.被打上了封建主义的印记 D.坚持了原有斗争方向
2.与此前中国与列强间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具有新的特点。以下表述符合新特点的是( )
A.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B.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
C.强迫中国开放口岸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儿子在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里做工。”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4.在1949-1979年反西方“冷战”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这表明( )
A.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B.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
C.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D.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
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八年级五班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呑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面对这一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请用史实说明筹划海防的效果。
【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指的是什么事件?光绪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努力?
【20世纪初】
材料三 庚子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庚子年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以拳匪之乱为借口发动了哪一战争?“武力推倒清朝政权”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事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过时的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是什么?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参考答案】
【自我测评】
1.D 2.C 3.D 4.D 5.B 6.C 7.A
8.(1)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依据:《南京条约》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答: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或封建制度落后;新权利: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作答“完全”不给分,作答“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双半社会”不给分)
(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勇于变革等。
【挑战突破】
1.C 2.D 3.A 4.D
5.(1)“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遭到西方列强侵略(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效果:观点一:对外来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抗击日军侵略。观点二:不能抵御外来侵略,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任选一种观点)
(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光绪帝努力:实行戊戌变法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武力推翻清政府”:辛亥革命
(4)“过时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帝制);“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新发展”: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