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4-1916年
护国运动
1917年
反对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1920-1922年
第二次护法运动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2023年课程标准: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再问:何为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形成。 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时空观念
一.二次革命
背景
讽刺袁世凯“组织内阁”的漫画,《民权报》(1912.8)
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附署才能生效。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袁世凯御用内阁
一.二次革命
背景
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国民党政府。
——陈旭麓《宋教仁集》(下)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党派 国民党 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
得票数 392 223
组建国民党
(宋教仁说)国民党在全国的选举都已胜利,已占国会的大多数,大局已定,政党责任内阁制一定可以成功。
——摘编自《辛亥革命回忆录(一)》
思考:责任内阁真的成功了吗?
一.二次革命
背景
1913年春,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暗杀宋教仁。“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舆论谴责。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江西都督李烈钧
(国民党)
广东都督胡汉民
(国民党)
安徽都督柏文蔚
(国民党)
一.二次革命
概况
导火线
时间
经过
结果
宋教仁被刺杀
1913年
孙中山、黄兴号召反袁
被袁世凯镇压,失败
这次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
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保卫民主共和的又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思考:二次革命为什么会被袁世凯所镇压?
材料一:“赣省独立,总理(孙中山)电令粤省同举,胡都督认为时机未至;电令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林志元《杂稿·二次革命之检讨》
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际控制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我们希望中国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对待袁世凯,我们希望中国能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领袖只能是袁世凯。
——(英)葛雷《葛雷远东回忆录》
革命派力量涣散
北洋政府和革命党人力量悬殊
列强支持袁世凯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概况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二次革命被轻易的镇压下去,这使袁世凯得意忘形。私欲无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临时大总统的头衔,而渴望担任终身的正式总统以为最终称帝的目标做准备。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2.对外卖国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1)13年10月,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14年10月,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概况
三.护国战争
概况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是什么态度?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做出怎样的反应?
护国战争爆发
1.原因:
2.时间:
袁世凯复辟帝制,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
1915——1916年
3.过程:
1915年12月,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4.结果: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
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袁世凯死后各派势力群龙无首
北洋军阀
袁世凯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奉系军阀
张作霖
各派系分裂、争夺政府控制权
四.军阀割据
概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1917~1918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列表
军阀 派系 代表 人物 依附 列强 势力
范围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英、美 直隶(今北京)湖
北、江苏、江西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山东、
福建、陕西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奉天、
黑龙江、吉林)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广西、广东
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四.军阀割据
概况
四.军阀割据
概况
农户减少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 减少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8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据统计,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在军阀的烧杀劫掠之下,百业俱废,民生凋敝,人民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之中……从1912年至1928年的17年间,内阁变更了47次。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下滑;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负担加重;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1913年
1914年
1918年
北洋军阀
资产阶级
制造
“宋案”
二次革命
1915年
袁世凯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1916年
军阀割据
1917年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艰巨性与曲折性。
护法运动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评
B
C
1.“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谁作的挽联?( )
A.蔡锷 B.黄兴 C.宋教仁 D.陈天华
2.从专制到民主是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他镇压“二次革命”,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复辟帝制。这个人物是( )
A.吴佩孚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张作霖
当堂测评
C
C
3.“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4.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 )
A.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B.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当堂测评
C
5.下图是1918 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