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5 13: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2分)
1.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夏(jiǎ) 色挠(ráo) 倾颓(tuí) 行阵和睦(hóng)
B.存恤(xù) 麾下(huī) 间令(jiàn) 以数谏故(shuò)
C.崩殂(cú) 羌管(qiāng) 谪戍(dì) 以头抢地(qiāng)
D.帝胄( zhòu) 社稷(jì) 驽钝(nǔ) 陟罚臧否(fóu)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怅恨 白虹贯日 箪食壶浆 开张圣听
B.舴艋 斟酌损益 查纳雅言 临表涕零
C.攮除 国险民富 猖獗 缟素
D.披坚执锐 如鱼得水 夙夜忧叹 三顾茅庐
3、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B.老夫聊/发少年/狂……
C、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大子/令诸侯……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下列作品及作者、出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 诸葛亮—— 《三国志》
B.《隆中对》————诸葛亮——— 《三国志》
C、《破阵子》—一—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
D.《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战国策》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7.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好的、善的) B.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C、自董卓已来(通“以”) D、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打)
9.对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辨析不当的—组是( )。
A.好为《梁父吟》(喜欢)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与”坏”相对)
B、.扶苏以数谏敢(拿) 以塞忠谏之路也(来)
C、因屏人曰(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靠)
D.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臣不胜受恩感激(能承受
1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就算是不杀死我们,可是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
B、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与你的安陵作交易,希望安陵君您答应我的要求。
C、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诚信如果能得到施行,那么称霸的大业就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
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深深地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
1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说法正确的——项是( )。
A.《陈涉世家》中的陈胜是一个有反抗精神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织能力的农民起义领袖,作者对他的“首事之功”给子了充分的肯定。这种态度,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可以渎出来。
B、《山师表》一文,诸葛亮主要追述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先帝和刘禅的忠心。
C、《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绘制宏图的原则是“避强击弱”,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十分狡猾的谋士。
D.《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是一个战国辩士的形象,“秦王色挠”的主要原因是词穷。
12.对下列诗句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黄”指黄犬,“苍”指苍鹰,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
B.“人不寐”,“寐”,睡觉。
C.“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这里指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D“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
13、下列对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足( )。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来是无形之物,问人这里址巧借用舟来载,把它形象化,表明了自己“愁”之多。
B.“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口遣冯庸”表达了词人虽然年龄巳大,但仍然盼望着为国戍边的愿望。
C、“过尽于帆皆不是”,一个“尽”,一个“皆”,写出了思妇等待时间之久,心情失望之极。
D.“可怜白发生”是说作者虽有杀敌报国之心,可惜年事已高。
1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了却君王天厂事, 。
(2)、只恐双溪舴艋舟, 。
(3)、塞下秋来风景异, 。
(4)、 ,斜晖脉脉水悠悠。
(5)、足蒸暑土气, 。
(6)、 ,只有香如故。
(7)、《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远大志向的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是“ ”,表现八反抗精神的句子是 。
三、理解运用
(一) (10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正确的一项译文是( )
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
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
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也要死,不如都去死。
D.现在逃跑也会死,发动大事也会死,同样都是死。
4.对文中画线句子“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认为项燕已经战死了,或者可能逃亡了。
B.认为项燕不是已经战死了,而是已经逃亡了。
C.有的认为项燕战死了,有的认为项燕逃走了。
D.或者认为项燕可能战死了,或者认为可能逃走了。
5.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B.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C.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全部经过。 D.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的谋划。
(二)(10分)
自董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的确 B.利尽南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利:利益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D.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国险而民附 B.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长跪而谢之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D.曹操比于袁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受任于败军之际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青史留名。本文是史书中极早记载诸葛亮的篇段,它为后人生发故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B.“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吴会,西通巴、蜀”,说明荆州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个天然的粮仓;而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它“沃野千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
C.诸葛亮在对当时形势的洞察分析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而刘备的最终目标也是“信大义于天下”,即兴复汉室,他的主要敌人自然是北方的曹操集团。
D.为了达到“兴复汉室“这一目标,诸葛亮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取荆、益之后,应当一方面修明内政,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另一方面联合孙权,把曹操集团孤立起来,使它两面受敌,这样形势就会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
7.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2分)
译文: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分)
译文:
四、合作探究写作 (50分)
有人说:阅读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限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
请你“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