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22:5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教学难点: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2023课标内容: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未能打破敌人的第   次反“围剿”,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2.长征进程
(1)开始长征:    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初期受挫:①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②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项目 内容
时间     年1月
主要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 开始确立以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艰难征程:
①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   ,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②红军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③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    。
④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胜利会师: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革命革命地__________胜利会师。
②     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长征过程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遵义会议开创了革命胜利发展的新局面。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因此,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精神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自我测评】
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北伐战争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关于红军“远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B.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召开遵义会议是胜利的标志
3.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其中长征的始发地为( )
A.江西瑞金 B.贵州贵阳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
4.“重走长征路,再温红色情”。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巧渡金沙江②四渡赤水③吴起镇会师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③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③④⑤
5.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里提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在( )进行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
A.井冈山 B.会宁 C.吴起镇 D.遵义
6.这首诗所体现的精神是(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7.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共三课内容: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那么能概括本单元的合适主题是( )
A.国共合作 B.国共对立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国共合作抗日
8.他们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他们不懈的奋斗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化,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文——《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 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伍修权《我的历程》
(1)材料一的表格反映了当时我国出现什么状况?面对这种状况,清政府派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中国近代史画卷增添了怎样的色彩?
(2)材料二中的“中华民国元年”是公元哪一年?材料指出孙文所遵循的革命理想是什么?他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哪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次会议的内容?材料反映了这次会议的哪些内容?
(4)综上所述,这些伟人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挑战突破】
1.如下图为1933年发表的一幅名为《红军的壮大》的漫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共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围剿”
D.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2.“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B.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保证红军胜利结束长征 D.指明中共战后奋斗方向
3.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等特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时发行两枚邮票。长征的胜利( )
A.焕然一新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B.实现了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
C.拉开了革命进入农村的序幕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局面
4.红军到达沪定桥时,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从中你体会出红军的( )
A.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B.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敢打敢拼,不受拘束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辅神
5.“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近代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来了,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剥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个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此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材料二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条约。试列举两位在此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名字。如何理解作者“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的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总结长征胜利带来的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自我测评】
1.C
2.C
3.A
4.C
5.B
6.B
7.C
8.(1)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越来越多,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1912年。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回答不完整不给分,多答不给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遵义会议。解决军事路线的错误问题(或批判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4)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挑战突破】
1.B
2.C
3.D
4.B
5.(1)《马关条约》。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任意两个)。甲午战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思想得以充分调动起来。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爱国
(3)“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