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分层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分层作业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22:4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教材某章节包含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事件。此章节的主要内容应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答案】C
【解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穿过四道封锁线,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时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事件,反映红军的英勇善战,故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发生在1927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均与长征无关,排除ABD。故选C。
2.红军长征开始到结束的年代是
A.1924﹣1927 B.1927﹣1937 C.1934﹣1936 D.1945﹣1949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车三大主力会,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因此红军长征开始到结束的年代是1934﹣1936,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目的是
A.北上抗日 B.进行战略大转移
C.锻炼革命骨干力量 D.建立和扩大新的革命根据地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4.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从挫败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5.红军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的是( )
A.渡过金沙江 B.四渡赤水 C.过雪山 D.飞夺泸定桥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过程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B项正确;A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6.在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强渡湘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飞夺泸定桥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B项正确;强渡湘江 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排除C项;飞夺泸定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D.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B项正确,排除CD项;A项是长征的过程,排除A项。故选B项。
8.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离开中央苏区首都________,进行战略转移。
【答案】 南昌起义 瑞金
【解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它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月一日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的纪念日。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也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进行战略转移。
9.遵义会议:①召开:_____年1月在遵义召开。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答案】 1935 左 毛泽东 毛泽东 转折点 成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0.被称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长征于_________年10月结束,红军二、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地区胜利会师。
【答案】 1936 会宁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①填1936②填会宁。
【能力提升】
1.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下列表述能反映这一伟大壮举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答案】C
【解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该诗创作于红军长征途中,C项正确;“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游行示威时提出的口号,排除A项;“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是毛泽东在1927年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排除B项;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时,国民革命军在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排除D项。故选C项。
2.在第五次反围剿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实施突围。由此可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 )
A.进行战略大转移 B.北上抗击日本侵略
C.扩大新的革命根据地 D.工作重心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在第五次反围剿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实施突围”可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的战略大转移,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击日本侵略,排除B项;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A项。
3.“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材料中的“她”可能是我国的哪座城市( )
A.瑞金 B.延安 C.井冈山 D.南昌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A项正确;综上所述,排除BCD项。故选A项。
4.在中共召开的某次会议后,中共中央常委进行了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并在随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材料中的会议是遵义会议,C项正确;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B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5.“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
C.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
【答案】D
【解析】根据“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遵义会议会址 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D项正确;在井冈山,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A项;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项不符合遵义会议,排除;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6.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的实践活动,他们应该选择的路线是( )
A.瑞金—乌江—遵义—金沙江—大渡河—赤水—甘肃会宁—陕西吴起镇
B.瑞金—遵义—乌江—大渡河—金沙江—赤水—甘肃会宁—陕西吴起镇
C.瑞金—乌江—遵义—赤水—金沙江—大渡河—陕西吴起镇—甘肃会宁
D.瑞金—遵义—乌江—大渡河—赤水—金沙江—陕西吴起镇—甘肃会宁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进行长征,贵州强调乌江,攻占遵义并召开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1934年10月在陕西吴起镇和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线束,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时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时生存下来了。”材料赞颂了工农红军( )
A.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大会师
C.红色政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D.在艰难的斗争中走向了成熟
【答案】D
【解析】根据“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时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时生存下来了”可知材料中说明工农红军在不断的斗争中逐渐走向了成熟,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红军在会宁大会师和红色政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排除ABC项。故选D项。
8.读下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
A.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B.在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在④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红军三大主力在①胜利会师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甘肃,②是陕西,③是江西,④是湖南。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D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所在地是在瑞金,即③,排除A项;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井冈山建立,排除B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南昌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9.“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萧华创作的《过雪山草地》一曲的歌词,这首歌词主要反映出红军在长征中铸造了( )
A.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国际主义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忠诚精神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长征。诗歌突出体现的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团结互助、同甘共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A项正确;国际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忠诚精神与抗美援朝精神有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张震在《瓮安之役》中记述,红军攻占贵州瓮安城时正值春节,当地群众说:“红军先生,如果不是你们来了,我们连年饭也吃不成哩!”如果红军不来,“土豪一定要向穷人逼债……今天我们(红军)到了,土豪吓跑了,免除了逼债的痛苦、加上发了土豪财物”,所以群众“也笑哈哈了”。对此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A.工农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创建革命军队
C.长征中的革命措施受到人民欢迎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如果不是你们来了,我们连年饭也吃不成哩!”“土豪吓跑了,免除了逼债的痛苦、加上发了土豪财物”和所学知识,1934年,红军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经过贵州并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题干信息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打倒土豪地主,将地主的财物发给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C正确;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的打倒北洋军阀的战争,当时的革命军称国民革命军,A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是革命军队仍然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帜,B排除;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经两党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系列,称八路军、新四军,D排除。故选C。
11.某校初二年级利用假期开展“红色之旅”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三个小组进行。请你参与其中。
【梳理历史史实 储备历史知识】
材料一 历史老师为规划研学路线的学生准备了九个资料包,进行行前学习。
(1)请将以上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类。
参加“井冈山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_______________。
参加“长征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_______________。
参加“延安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⑦⑧⑨。
【探访革命故地 剖析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下面是“井冈山精神”小组的一位同学的研学记录
第一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黄洋界 1928年8月,守卫在黄洋界哨口的红军两个连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第二天: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见到了珍贵的史料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用下列方法分配之: (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 (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第三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书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史》目录(部分) 第四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农业经济 第五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业、邮政业和医院建设 第六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商业 第七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财政金融
(2)1927年10月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并得以巩固的认识。
【整理革命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
材料三 回到学校后,三组学生将研学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用来布置年级展板。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袁鹰《井冈翠竹》(节选)
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同志得了病,跟不上队伍,老班长就照顾我们。半个月后,青稞面都吃完了,草根也挖完了。老班长发现池塘边有鱼,便做了一个鱼钩,钓鱼煮汤给我们喝。这几天来,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其实他只吃草根和鱼骨头,我很感动。一天老班长又去钓鱼,很久也不见他回来。发现老班长时,他已经牺牲了。——陆定一《金色的鱼钩》
许多青年怀揣着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奔赴延安,成为革命队伍的一员。成千上万的爱国人士、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不怕艰难困苦,长途跋涉奔赴延安,许多人长期留在了延安,成为抗战力量的强大储备,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建设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根据材料三,说说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中感悟什么精神?
【答案】
(1) ①④⑤ ②③⑥
(2)原因: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认识:结合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3)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舍己为人、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有理想等等。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起义过程中开始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开展武装斗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 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的原因是共产党实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并得以巩固的认识这体现了结合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3)根据材料三“回到学校后,三组学生将研学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用来布置年级展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中感悟的精神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舍己为人、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有理想等等。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的诞生表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和领导者,因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经济日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二 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的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据材料二,概括这次国共合作对两党产生的共同影响?
(3)材料三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要选择“这条道路”?
(4)材料四中“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据材料四,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答案】
(1)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共同影响: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原因:由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
(4)会议:遵义会议。原因:形成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5)原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学会团结合作);与国情相结合(立足现状、实事求是);勇于纠正自身错误。
【解析】
(1)会议: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等方面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原因。
(2)标志:根据材料二“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国共合作指的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共同影响:根据材料二“……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的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并结合所学得出,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3)道路:根据材料三“……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条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
(4)会议:根据材料四“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译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原因:根据材料四“……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译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形成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5)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学会团结合作);与国情相结合(立足现状、实事求是);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等方面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核心素养】
1.(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诗句出自《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低头、迎两字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毯、毡两字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C项正确;北伐战争并没有爬雪山过草地,排除A项;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排除B项;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排除B项;古田会议是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3.1935年10月,陈云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B.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
C.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5年10月”“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以判断出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A正确;甘肃会宁会师是在1936年,B排除;此时红军尚未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排除;此时红军正在战略转移的途中,D排除。故选A。
4.(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一些文学与艺术作品反映了历史事件,与下列图片相关的诗句是( )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通过读图可以找出信息“飞夺泸定桥”、“红军过雪山”,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发生于红军长征期间,B项正确;“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是毛主席在1956年巡视南方所作,排除A项;“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于1930年写成,排除C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所作,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贺州市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同学们选择的主题材料应是( )
A.北京学生爱国宣传活动 B.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C.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D.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符合“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主题活动内容,D项正确;长征没有经过北京,排除A项;北伐是1926年开始,排除B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是在长征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题)有一首歌唱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反映了(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时期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项正确;A项是1921年共产党一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C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延安精神主要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广东·中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可得出材料体现了军民团结共同对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完成战略转移,排除B项;材料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广西·中考真题)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可得出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在长征时期,铸就了长征精神,C项正确;“红船精神”是在中共一大时期,排除A项;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排除B项;铁人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B.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甲午战败后,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D.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历史解释就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比如从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以及评价等进行解读。“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对遵义会议地位的定性,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A、C和D均属于历史事实,排除。故选B项。
10.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新的根据地应是川黔地区。”黎平会议为
A.中共成立做好准备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好准备
C.南昌起义做好准备 D.遵义会议召开做好准备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34年12月18日”可知,这是在长征期间发生的事情。遵义会议是在长征期间召开的会议。根据材料“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新的根据地应是川黔地区”可知,黎平会议的召开为遵义会议召开做好了准备,D项正确;中共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南昌起义都没有发生在长征期间,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请你以长征进程为序,将下面这首顺序颠倒的诗歌恢复原貌
①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橹,胜利会师上新途。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描写的是湘江血战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描写的是长征开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保卫,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从红都瑞金出发;③舵手一易齐桨橹,胜利会师上新途。描写的是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移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描写的是红军11月湘江之战失败,党对前途的思考。红军长征的具体经过是江西瑞金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放弃去江西—进军贵州—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综上所述这首诗的正确排序应该是②④①③,故选B。
12.法国学者吉耶马说,长征“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美国学者迪克威尔逊也说,“长征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也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A.推动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D.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两位学者都认识到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进程的转折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确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D符合题意;红军长征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红军长征的国际影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从红军1934年10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段话突出说明了( )
A.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 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红军1934年10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分析可知,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认为长征及其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革命根据地、统一战线”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A项。
14.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人民共同的理想。此时此刻,就让我们沿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足迹,重温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王尽美)于恩铭(邓恩铭)不老松。”
(1)材料一中董老咏怀的是哪一会议的召开?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1935年1月……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的指挥使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是山地还是平原、河道……
(2)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该会议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材料三 ……雄狮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至少答出两条)“英明领袖来掌舵”说明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答案】
(1)中共一大;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等。(任意两点)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或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
【解析】
(1)依据材料一“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可知,这首诗写于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工作、成立中央局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依据材料二“1935年1月……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的指挥使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是山地还是平原、河道……”可知,会议的名称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依据材料三“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材料三体现的长征精神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等。据材料“雄狮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可知,“英明领袖来掌舵”说明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或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
15.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具体表现为: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战凝聚了抗战精神,具体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苏联《精神的力量》
材料四
(1)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21年发生的两个事件分别是什么? 1928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一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战略转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哪次会议后得到了改变?
(3)材料二里的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对应着材料三所述的哪一具体精神?
(4)从下表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与材料四的一则材料相对应,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答案】
(1)事件:1919年是五四运动,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出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事件:长征;态度:照抄照搬;会议:遵义会议。
(3)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研究主题:长征的革命精神; 选择材料:④;理由: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证据,他们的事迹体现长征精神的铸就,具有重要意义。
或者是:研究主题:长征的海外传播; 选择资料:②、⑥;理由:报刊积极宣传红军长征的信息,成为国际社会了解长征的“宣传阵地”。此书通过实地考察和一手史料反映党和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成为世界人们了解长征的经典作品。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时间轴1919年发生的事件是五四运动,1921年发生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8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一条“出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战役,,“战略转移”指的事件是长征;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可得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是:照抄照搬;根据材料“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变化是在遵义会议后。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是照抄照搬到独立自主的根据自己的世纪情况决定自己的主张,对应着材料四中所述的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本问选择任一主题,只要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如:长征的革命精神; 选择材料:④;理由: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证据,他们的事迹体现长征精神的铸就,具有重要意义。或者是:研究主题:长征的海外传播; 选择资料:②、⑥;理由:报刊积极宣传红军长征的信息,成为国际社会了解长征的“宣传阵地”。此书通过实地考察和一手史料反映党和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成为世界人们了解长征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