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2023年课程标准:
①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②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一.长征的背景
背景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伴随着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为此,国民党采取了什么行动?
“围剿”
失败
胜利
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本原因:
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二.长征的过程
过程:1934-1936
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阅读课文P81-83,在图中依次标出长征开始、转折、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敌人包围以及两次胜利会师的地点,识记长征路线。
强渡乌江
爬雪山
过草地
激战腊子口
86000
6500
时空观念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8万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局部)
冲破四道封锁
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
二.长征的过程
前期遇挫
1934.11-12湘江之战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
挫败蒋介石企图歼灭
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博古、李德:
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 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
北上是自投罗网,应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强渡乌江
得到支持
时空观念
二.长征的过程
转折: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正是毛泽东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张闻天、王稼祥等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12月占领湘西南的通道之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接着冲破乌江天险,攻占遵义城。当时如果没有毛主席坚决果断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军事科学院《刘伯承军事文选》
问题一:遵义会议召开的必要性。
问题二:结合课文P82,谈一谈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必要性:长征初期,工农红军损失严重。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①纠正博古等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解释
二.长征的过程
转折: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
——刘伯承《回顾长征》
①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
由失败走向胜利
二.长征的过程
后期过程
①四渡赤水河
②巧渡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④
⑤翻雪山
⑥过草地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时空观念
二.长征的过程
胜利会师
结束:
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楼
1
3
2
长
征
胜
利
的
历
史
意
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三: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三.长征的意义
意义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一次鱼水情深的远征
一次检验真理的远征
一次艰苦卓绝的远征
一次苦难辉煌的远征
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
一次开创新局的远征
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回望长征,缅怀先烈,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要面对今天!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评
C
D
1.“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2.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当堂测评
C
C
3.张家界是一块红色的热土。1935年11月19日,遵照中央指示,贺龙、任弼时率领一支红军主力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这支红军主力是( )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六军团 D.红二十五军
4.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重重包围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乌江 B.攻克遵义 C.渡过金沙江 D.会宁会师
当堂测评
C
A
5.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6.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从红军1934年10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段话突出说明了( )
A.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 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