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A项正确;一·二八事变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排除B项;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都是同盟会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的起义,排除CD项。故选A项。
2.在14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下面属于中共派遣到东北领导抗日的是( )
A.张自忠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答案】B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领导抗日游击队,B项符合题意;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都是国民党军事将领,排除ACD项。故选B项。
3.东北三省沦陷后,在日本扶持下成立的伪满洲国,其“执政”是
A.袁世凯 B.汪精卫 C.蒋介石 D.溥仪
【答案】D
【解析】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D项正确;袁世凯早已经去世,排除A项;汪精卫建立的是汪伪政权,排除B项;伪满洲国与蒋介石无关,排除C项。故先D项。
4.1935年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二 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到来,D项正确;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均与抗日救亡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5.某一重要历史事件包含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张学良、杨虎城。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关键词“华清池、兵谏、张学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D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的地点是沈阳,A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的地点是卢沟桥,B不符合题意;重庆谈判的地点是重庆,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 )
A.反蒋抗日 B.帮蒋抗日 C.扶蒋抗日 D.联蒋抗日
【答案】D
【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站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D项正确;东北义勇军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初期,以部分东北军旧部和爱国民众自发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于1894~189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8.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为,并举行示威游行,该事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答案】 五四运动 1935
【解析】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竟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人们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为,并举行示威游行,该事件被称为“五四运动”。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935年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能力提升】
1.“晚上十点,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事实上炸弹的损失微乎其微,并没有中断正常的铁路运营……但日本巡逻队声称……只得还击‘自卫’。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城墙被攻破,该城被占领。”上述事件标志着( )
A.东北三省沦陷 B.抗日战争开始 C.伪满洲国建立 D.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沈阳城墙被攻破,该城被占领”可得出这是1931年9月18 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1932年2月,东北全境被占,东北三省沦陷,排除A项;伪满洲国是1932年成立的,排除C项;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星火燎原1931年 B.出师北伐1931年
C.星火燎原1937年 D.出师北伐1937年
【答案】A
【解析】依据年代尺,可知①②处分别对应1927年和抗日战争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被称为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此后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失利后,转而向农村进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并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而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因此①②处内容分别对应的是星火燎原、1931年,A项正确,排除C项;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出师北伐,排除BD项。故选A项。
3.转战白山黑水14年间,东北抗日联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挺起了民族脊梁,捍卫了民族尊严。下列图片所示英雄人物中,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斗争,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图A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图B是叶挺,在抗日战争中出任新四军军长,在皖南事变中遭国民党扣押,图C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图D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4.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蒋南翔振臂发出这样的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激起了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此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游行
【答案】C
【解析】根据“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华北事变,华北事变后中共领导了一二九运动,C项正确;五四运动、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运动是在日本侵华之前,排除AB项;反饥饿反内战游行是在日本侵华失败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5.1935年12月9日的示威游行中,北平学生高喊的口号是( )
①反对华北自治 ②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还我东北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1935年,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高喊“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B项正确;五四运动中主张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九一八事迹后主张还我东北,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的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B.都是反帝的伟大爱国运动
C.运动中心始终都在北京(北平)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因此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都是反帝爱国运动,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所以五四运动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运动中心前期是在北京,后期是在上海,排除C项;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前期是青年学生,后期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排除D项。故选B项。
7.1936年12月《桂林日报》发表了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通电中的“陕变”指( )
A.华北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合作抗日”,B项正确;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排除ACD项。故选B项。
8.张学良、杨虎城在《告全体将士书中》号召:“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由此可见,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是希望( )
A.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B.消灭红军,统一中国
C.中日亲善,共存共荣 D.国共合作,联合执政
【答案】A
【解析】随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等,东北很快沦陷,华北危机,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希望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联合抗日,A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发动西安事变不是为了消灭红军,而是为了抗日,排除B项;C项所述是日本的愿望,不是发动西安事变要达到的目的,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西安事变要求国共合作是为了共同抗日,不是实现联合执政,排除D项。故选A项。
9.1936年12月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少帅14天前作为‘赎金’提出南京政府立即对日宣战的公开要求,已引起千百万中国人的共鸣。”报道所描述的事件( )
A.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B.成为扭转当时政局的关键
C.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1936年12月美国《时代》杂志报道”与“少帅14天前作为‘赎金’提出南京政府立即对日宣战的公开要求”,可以分析出这个事件指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事变成为扭转当时政局的关键,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排除A项;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排除C项;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的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排除D项。故选B项。
10.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①②两幅图片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说说材料中③④两幅图片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么?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1936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根据上述探究,你对国共两党的关系有何感悟?
【答案】
(1)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联系: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国共两党应该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
【分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图片3是土地改革,图片4是三大战役,它们的关系是,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可知,这是因为,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国共两党应该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
1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前进,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中国共产党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材料二:
图一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图二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2)请写出与图一、图二相对应的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的名称。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指红军长征途中什么事?长征给我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请你谈谈什么是长征精神?
材料四: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4)依据材料,请简要回答“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的原因。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及党员人数
(5)依据材料五写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是如何变化?试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中共一大;遵义会议。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4)原因:从民族利益出发,响应全国人民停止内战的愿望,争取联合蒋介石抗日。(意思相近即可)
(5)变化:上升(增多);原因: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维护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解析】
(1)根据材料“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根据图一中的关键词“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图二中的“生死做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 是指红军征途中的红军巧渡 金沙江,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山包围;在红军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要有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4)依据材料的"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铜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深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从民族利益出发,响应全国人民停止内战的愿望,争取联合蒋介石抗日,所以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
(5)根据材料五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维护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因而加入共产党的人民越来越多。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的光明道路作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作于1927年的词
材料二: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是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通过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哪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兵谏行动,史称什么?
【答案】
(1)秋收起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
(2)红军长征或长征;遵义会议。
(3)西安事变。
【分析】
(1)根据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革命实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红军长征。故“战略转移”指的是红军长征。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材料三中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兵谏行动,史称西安事变。
【核心素养】
1.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历史事件(部分)。下列对空缺部分填写完全正确的是
A.①鸦片战争爆发②甲午战争爆发③一二·九运动
B.①金田起义②武昌起义③九一八事变
C.①洋务运动开始②中华民国成立③卢沟桥事变
D.①《天津条约》签订②黄花岗起义③九一八事变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B
【解析】1851年金田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B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35年一二·九运动,故A错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故C错误;1858年《天津条约》,1911年黄花岗起义,故D错误。
2.(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洋务运动期间,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可知这是南洋烟草公司利用民众的爱国心理进行广告宣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这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爆发,所以这是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表现,D项正确;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就宣布破产,此时已经不存在南京临时政府,排除AB项;1918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就已经宣告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3.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
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都是日本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出现危机。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共御外侮,抵抗日本的侵略,故A符合题意;铭记国耻、抵制日货、寻找外援不是《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的主要目的,排除BCD。故选A。
4.(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A.左权 B.谢晋元 C.张自忠 D.杨靖宇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D项正确;左权是八路军高级将领,在1942年5月日军大“扫荡”中不幸牺牲、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张自忠是国民党高级将领,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不幸牺牲,排除ABC项。故选D项。
5.某中学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一次以“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大赛,其中有一首这样表述:“关东沦陷时四载,日本贪婪已百年……热血学生争祖地,河山还我卫家园!”请你判断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七七事变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东沦陷时四载,日本贪婪已百年……热血学生争祖地,河山还我卫家园!”可得出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排除B项;“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6.下图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创办的《革命军人画报》,于1933年刊登的漫画: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下来和它拼命!该漫画旨在( )
A.揭露日本侵略罪行 B.号召人民积极抗战
C.歌颂军人英勇斗争 D.呼吁国共联合抗日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依据“1933年刊登的漫画: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下来和它拼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而国民党当局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再妥协退让,因此该漫画是在号召人民积极抗战,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日本侵略罪行,排除A项;题干也没有体现歌颂军人英勇斗争,而是号召大家积极抗战,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共联合抗日,排除D项。故选B项。
7.只有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人,才能视民族兴亡为己任。张学良、杨虎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置个人荣辱于不顾,秉持民族大义,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们共同发动了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武昌起义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故C符合题意;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救亡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武昌起义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排除ABD。故选C。
8.(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表了《张、杨对时局宣言》。其主要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鼓励东北将士奋勇杀敌
C.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号召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日本不断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仍推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杨虎城反对该政策,发动西安事变,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C项正确;材料不是呼吁民众或是东北将士,排除AB项;号召民众抵御外来侵略不是发动兵谏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史学界对张学良为何陪送蒋介石回南京存在以下许多观点。这表明( )
观点1 张学良之所以亲自送蒋,西安事变是张拥蒋抗日思想的继续和发展,逼蒋是拥蒋的特殊手段。
观点2 日本灭我中华的事实,使国内各种矛盾降为次要,蒋介石也可能考虑准备抗日,这是张送蒋的前提。
观点3 国内外主流舆论拥护张杨主张,并呼吁和平解决事变。张躬亲送蒋返宁是和平解决事变的重要环节。
观点4 张扣蒋后检视了蒋的机密文件,从中发现国民政府1935年初开始的对日备战工作的论述。
A.历史不存在真实的事实 B.对历史事实存在不同解释
C.历史结论不需史料支撑 D.历史研究完全受主观支配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历史首先是客观真实的,之所以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四个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评价者有来自主观方面的判断,也有基于不同类型的史料提供的不同信息,B项正确;历史是客观存在,具有真实性,排除A项;历史的结论需要多种史料的支撑,排除C项;历史研究需要主客观的综合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0.“它既是从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拉开了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序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该材料旨在说明
A.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B.七七事变的影响
C.八一三事变的结果 D.西安事变的作用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依据“它既是从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可知与西安事变有关,1936年底,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发动的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37年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与题干中“转折点”不符,排除B项;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最终淞沪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阅读下列材料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一条宝贵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2013年3月4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发动武装起义。
(2)战略转移:长征。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背景:华北危机出现、一二·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始发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战略转移:根据材料二“第五次‘围剿’”“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长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方面进行回答。
(3)背景:根据材料三中“陕变事起”“1936年12月”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从华北危机出现、一二·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等方面分析其背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
(4)结合材料中国民党的屠杀政策、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等角度进行回答。
12.(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复兴道路 其命惟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由“沉沦”到“奋起”的转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摘自张海鹏《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毛泽东在湖南和江西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莫斯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没有真正赞成。1931年11月的政治局会议指责毛泽东是狭隘的经验主义。1934年7月毛泽东被软禁在于都,直到是年10月长征开始时才被释放。……多年后,毛泽东回忆早年遭受的挫折,乐观地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奋起”的决定性力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2)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引领近代中国“奋起”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一则(材料二所涉史事除外),并说明其创新点。
(3)创新意识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优秀素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革命先辈事例,简述具备创新意识需要哪些优秀素质支撑。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答案】
(1)国际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共产国际的推动。国内背景:①中国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引领救亡运动。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①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新的方式推进工农革命运动。
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③红军长征,进行了战略转移。
④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3)①为国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②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乐观、执着和勇气等品格。
【解析】
(1)根据材料“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国际背景有: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共产国际的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国内背景有:①中国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引领救亡运动;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及其创新点分别为:①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新的方式推进工农革命运动;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红军长征,进行了战略转移;④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3)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革命先辈的优秀素质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①为国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定信念。②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③乐观、执着和勇气等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