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抗战的艰苦历程。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本课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一条是中国社会各派力量对日本侵略的抗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部分国民党将领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时间轴讲解: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 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时间轴展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九一八事变
(一)背景
1.展示史料,结合材料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秘密文件
材料三 “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日本的大陆政策(蓄谋已久);②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设计意图)史料分析九一八事变背景,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概况
1.学生自主学习,概括九一八事变,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 【课堂探究】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师生总结:①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②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设计意图)图文史料分析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 日本侵华表现
日本侵华罪行
(设计意图)大量图文史料展示日本惨绝人寰的侵华罪行,让学生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五)中华军民的反抗
结合课本梳理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史事。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图文史实,展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感受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一)华北危急
地图结合时间轴展示日本加紧侵华脚步
(设计意图)地图结合时间轴,展示日本加紧侵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二)一二.九运动
1.展示史料
亲爱的全国同胞:
……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阅读课文P88 找出一二·九运动的时间、口号等史实,分析一二·九运动对时局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西安事变
展示史料,分析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艰,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齐心抗战?乃前方之守土战士浴血杀敌,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陈辞,累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作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②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③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学生独立思考,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概况
①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②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
③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分析归纳西安事变的概况,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面对西安事变,当时西方列强、国民党内部不同派别的反应?
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此刻西安的形势十分危急,外有军事威胁,内有战与和的斗争,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使西安事变的成果付之一炬。
——侯新养《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了解中国共产党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意义
材料一 西安事变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
——毛泽东在西安事变后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中国由长期内战走向全民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党史文汇》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分析归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设计意图)英雄人物展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爱国先烈的爱国之情,感悟他们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赵一曼的相关事迹,并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板书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二、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三、西安事变
【家国情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东北的奴役,顽强的中国人民在东北进行艰难但坚决的局部抗战。但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侵略气焰高涨,不断扩大侵华,将魔爪伸向了中国华北,华北告急。爱国学生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虽被镇压,但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