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23:3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正面战场
是指日军入侵,我方与之正面交锋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
敌后战场
指深入到日军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对日占区进行作战的战场。
互相配合、共赴国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2023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会战 时间 指挥官 事件 结果 歼敌人数 意义
淞沪会战 1937.8—11
徐州会战 1938.1—9
武汉会战 1938.6—10 蒋介石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 薛岳 葛先才 ------ ------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 ------ ------ ------
宝山保卫战、四行仓库战役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李宗仁
上海失陷
200多人
姚子青
谢晋元
台儿庄战役
日军撤退,我军胜利
1万余人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万家岭战役
武汉失陷
3000余人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歼灭灭大批日军,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自主阅读课本96-99页大字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时空观念
一.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
概况
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
日军企图合攻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
李宗仁在台儿庄
戍楼拂晓角声悲,
誓杀倭奴去不回。
刀砍寇头十万颗,
台儿庄上祭军旗。
——李宗仁
一.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
概况
台儿庄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
歼敌
影响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歼灭日军10000多人
自主学习
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一.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
概况
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象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毛泽东《论持久战》
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
日本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中国政府
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我党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领导干部到武汉。
台儿庄战役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武汉
武汉会战
二.武汉会战
概况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蒋介石
战役
特点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万家岭大捷等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自主学习
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二.武汉会战
概况
从会战的结果看,中国的损失相当严重,……但从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来看,武汉会战则是抗日战争的一大转折点。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中指出:“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张宪文、李继锋等《中国抗日战争史》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概况
(3)意义: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概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并策应占领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1941年12月,日军集结重兵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了防御作战,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1)背景: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长沙东南郊战场巡礼》
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家国情怀
四.豫湘桂战役
概况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队与日军进行了22次大会战,较大规模战役1117次,小战斗38931次,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始终牵制着日军总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队使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军北上侵略苏联;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历史解释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评
B
1.孙连仲将军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中国军人用勇气和生命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这一壮举发生在( )
当堂测评
D
D
2.1938年6 9月,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日军投入兵力达40余万,中国配置兵力约100万,日军的进攻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由此可见,武汉会战体现了中国战场
A.正面战场第一次大会战的战况 B.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作战特点
C.迅速进入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中写道:“(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