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23: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以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2.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2023课标内容: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主要内容: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
② 1947年 ,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③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结果: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历史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概况: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2)影响: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3.三大战役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 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参战 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过程 首先攻占辽宁锦州,后攻占长春、沈阳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 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和 平解放   
战果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意义 解放________全境 解放了    的广大地区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总的意义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1)内因(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政治上,中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
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外因(国民党)
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
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2.近代国共两党关系演变
3.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第一次 离: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了台湾归: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第二次 离: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归: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三次 1949年内战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了今日海峡两岸的分离现状
认识 1.前两次“分离”属于国家主权问题,第三次“分离”则是中国内政问题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两岸团圆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自我测评】
1.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 ),此文献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井冈山土地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土地问题决议案》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撤出延安转战陕北B.孟良崮战役 C.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D.挺进大别山
3.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是( )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4.和平解放北平功劳最大的是( )
A.蒋介石 B.李宗仁 C.汤恩伯 D.傅作义
5.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事件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A.北平解放 B.天津解放 C.南京解放 D.沈阳解放
6.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程 B.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太平天国运动;④洋务运动。
⑤甲午中日战争;⑥戊戌变法;⑦义和团运动;⑧八国联军侵华
(1)请你把材料一中的事件按下表主题进行分类(填序号,每空填1个序号)。
主题 事件(序号)
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____、____
中国人民的抗争 ①、____、____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从⑤和⑥、⑦和⑧两个组合中,任选一个组合,说明其中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材料三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4)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历史使命。
【挑战突破】
1.“到1948年秋,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国内战争中最后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功是攻占南京一国民党统治中心的战斗…部队渡过长江,取得了最后胜利。”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美援朝 D.人民解放战争
2.“四十星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3.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示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平津战役 B.《天津条约》、辽沈战役
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辛丑条约》、淮海战役
4.1949年4月23日,“京电号”轮船(如图),冒着密集炮火,将解放南京第一梯队的解放军指战员运送过长江,被称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电号”轮船见证了(  )
A.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5.抗日战争刚结束之时,国民党政权自认为是领导全国抗战胜利的功臣,蒋介石也被吹捧成“民族英雄”。但不到四年,国民党就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其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军事力量太薄弱 B.国民党顽固实行消极抗战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国民党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6.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抗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材料一:(孙)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孙中山自序》1918年
(1)材料中“推覆专制,创建共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那天,毛泽东、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 3 号召开会议。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平均年龄28岁。
(2)材料二中,这一群年轻人参加的是哪次会议?简要说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们已经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
(3)材料三中,毛泽东说的“已经完成”的“革命”是指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认识?
【参考答案】
【自我测评】
1.D
2.D
3.A
4.D
5.C
6.D
7.(1)西方列强的侵略:⑤⑧;中国人民的抗争:③⑦;近代化的早期探索:④⑥。
(2)⑤和⑥的关系: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⑦和⑧的关系: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为了镇压义和团,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4)党于人民心连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5)历史使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挑战突破】
1.D
2.C
3.C
4.D
5.D
6.(1)辛亥革命。
(2)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其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3)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独立/国家独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中国现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