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以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2.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解放战争相关视频展示,创设问题情境,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背景:史料展示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一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的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土地制度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概况: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阅读课本,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影响:史料展示,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
材料一: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材料二:最后一把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 ,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 ,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解放区民谣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合作探究】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自主表达观点,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解放战争之战略反攻
概况:史料展示,辅助地图展示,梳理归纳,完成表格。
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呢?给他来个针锋相对,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
——1947年7月21-23日小河会议毛泽东的发言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地图辅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柱状图站展示国共力量的对比,分析战略决战时机的到来,并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过程。
(设计意图)柱状图展示分析国共力量的对比,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解放战争之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自主学习】表格展示,学生根据课本和地图,自主梳理归纳,并对三大战役战术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地图辅助,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图文史料展示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渡江战役: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梳理归纳渡江战役
(设计意图)阅读课本,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展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感受渡江战役。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设计意图)展示古诗,感受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国之情。
【合作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及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人有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此后,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动的“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
——华师大版 八上历史
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富骤然增至200亿美元之多,达到发展顶峰,垄断金融、工矿业等;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人民那里掠夺了无数的财富。
——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战方针正确。(2)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3)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集团经济腐败,失民心。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纵横联系】梳理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独立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解放隆化战斗烈士董存瑞的相关信息和背后的故事,并了解更多解放战争时期涌现的爱国将士和人民群众。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解放战争之战略反攻
三、解放战争之战略决战
【家国情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