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分层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分层作业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23:3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调整为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B.平均分配土地
C.耕者有其田 D.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调整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并且在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上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中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项正确;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是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排除BD项。故选C项。
2.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排除BC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3.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C
【解析】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聚堆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选C;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A错误;辽沈战役解放东北三省,B错误;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D错误。
4.1948-1949年,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了(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1949年,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了淮海战役,C项正确;辽沈战役是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主要在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排除A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5.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故A正确;BCD三次战役与东北无关,排除。
6.1949年4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标志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故D项正确;辽沈战役基本解放了东北全境,故A不符合题意;平津战役1949年1月结束,故B不符合题意;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故C不符合题意。
7.1949年初,北平国民党军总司令______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傅作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初,平津战役,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华北地区的孤城,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促使北平国民党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文化名城得以保护。因此填写傅作义。
8.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的局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
【答案】 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析】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故答案为: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能力提升】
1.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为获得“最基本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颁布了(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土地改革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结合所学,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区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A项正确;《土地改革法》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排除B项;《中华民国约法》跟题干无关,排除C项;《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1947年7月,中共中央小河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落实的战略意图是,“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超过敌军,就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这条“外线”最早出现在( )
A.中原解放区 B.东北地区
C.大别山地区 D.山东解放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火引向了国统区,与“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描述相符,所以这条“外线”最早出现在大别山地区,不是中原解放区、东北地区和山东解放区,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材料中所谈的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可知,这一战役毛泽东提出了“关门打狗”先克锦州的作战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A项正确;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与题干“先打锦州(东北)”不符,排除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鄂豫皖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干“先打锦州(东北)”不符,排除C项;平津战役(华北地区)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干“先打锦州(东北)”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如图所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此次行动( )
A.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之后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北平,可得出这是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战役,根据所学,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B项正确;拉开序幕的挺进大别山,排除A项;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排除C项;D项是渡江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5.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句最有可能是( )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C.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B项正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毛泽东在1925年写下的,排除A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下的,排除C项;“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是毛泽东在1956年写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6.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在不过3年的战争中击败了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武器装备的先进
C.国民党力量弱小 D.国民党统治腐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不到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击败国民党军队,取得最后的胜利,最主要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保证,A项正确;国民党军队拥有大量美式装备,共产党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并不占据优势,排除B项;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据优势,并非力量弱小,排除C项;国民党统治腐朽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7.《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这说明( )
A.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失败已经是必然
B.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
C.国民政府统治政治腐败,发动内战不得民心
D.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说明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是主力部队被摧毁,三大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项正确;材料不是从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分析战败的原因,排除A项;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是1949年4月,排除B项;国民政府政治腐败的问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8.下列内容是八年级同学刘向明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笔记: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来侵略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笔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五四运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是发生在井冈山会师后的1930年。③是西安事变。④是渡江战役。这些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所以研究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C项正确;③④和工农武装割据不符,排除A项;①②④与抗击外来侵略不符,排除B项;①③与推翻国民政府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到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哪一年以来?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强度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材料四 1948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4)结合材料分析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答案】
(1)“挖蒋根”:解放区土地改革。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1927年到1947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3)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4)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和所学知识可知,“挖蒋根”是指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是蒋介石国民党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而开展土地改革的核心法律文件是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依据材料二“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可知,“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因此“二十年”是指从1927年-1947年。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47年。帝国主义已经在中国进行了100多年的统治,因此“一百多年以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3)依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度长江”“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可知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于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宣告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
(4)依据材料四“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可知,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10.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 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材料三 (下图)砸向侵略者的铁锤
——《中国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四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侵略和灾难, 中国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材料五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 阴谋发动内战,但是时机还不成熟,便玩弄和谈阴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列举一个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1936年为了使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什么事变?这个事件解决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的漫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漫画中“两锤”分别比喻国军和共军),这种关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请简述这种关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请各举一个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著名战例。
(5)根据材料五,“蒋介石玩弄和谈阴谋”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或新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北伐胜利进军(任一点)
(2)西安事变;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3)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倡导;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战等等(任一点)
(4)正面: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任一例);
敌后:百团大战
(5)重庆谈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南京解放)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可知,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有:创办了黄埔军校;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
(3)根据漫画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了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郭国平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1931年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逼近,企图占领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有: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敌后战场的著名战例有:百团大战。
(5)根据材料五“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 阴谋发动内战,但是时机还不成熟,便玩弄和谈阴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玩弄和谈阴谋”指的是重庆谈判。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核心素养】
1.(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思想,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在1912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反映了( )
A.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 D.土改提高了群众积极性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仅山东农民就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生产运动,且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B项属于大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民党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战役的意义是( )
A.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B.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C.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中解放军进攻跨过长江,向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进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D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是南昌起义,排除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现。故选D项。
4.(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秋收起义 B.四渡赤水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方法,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生动体现出战争要做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尽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D项正确;秋收起义是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排除A项;四渡赤水是1935年长征途中重要战役,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战役,提高了八路军的地位和威望,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题干图片是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因此判断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C项正确;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都有淮海战役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6.(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这次战役“大约有55万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的失败意味着共产党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也意味着国共双方和谈的条件将由共产党说了算。”该战役是( )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大约有55万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的失败意味着共产党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也意味着国共双方和谈的条件将由共产党说了算。”可知,淮海战役歼敌55万,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意味着共产党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道路,C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三万余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辽沈战役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平津战役歼敌52万多人,解放了华北全境,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可得出是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项正确;ABC项是三大战役,与南京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8.(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国民党军人回忆淮海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以上回忆表明( )
A.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 B.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重重
C.国民党军队的贪腐严重 D.战略战术错误导致战争失败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国民党军人回忆淮海战役的话说明当时解放战争时期,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A 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重重, 国民党军队的贪腐严重, 战略战术错误,排除BCD。故选A项。
9.(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1950年6月9日,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三百万)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其中“这个伟大的胜利”是指( )
A.国共对立时土地革命的开展 B.解放前解放区土改顺利完成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解放后新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毛泽东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所以“这个伟大的胜利”是指解放前解放区土改顺利完成,B项正确;国共对立时土地革命的开展,没有打倒蒋介石,排除A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建国后新解放区的土改时,已经打倒了蒋介石,排除D项。故选B项。
10.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抗争。以下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五四运动的爆发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④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故选项B符合题意;②《辛丑条约》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③五四运动的爆发于北京,故②③不是发生在南京,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1.(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讴歌青春力量,礼赞青春人物。某校九年级(1)班在五四青年节开展了下列活动
活动一图片展
(1)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回答图一学生们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说明图二画作“启航”的寓意。
活动二歌咏赛
(2)由《国民革命歌》歌词指出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里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什么?
活动三 故事会
故事一真正的少年英雄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宣告成立。全师由1万多名青年组成,党团员占70%以上,战士平均年龄18岁左右,还有不少十四五岁的红小鬼。全师指战员宣誓“我们是工农的儿子,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当十几岁的孩子扛枪战斗在第一线时,这些少年义无反顾,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是真正的少年英雄。
故事二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
董存瑞(1929-1948),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身为爆破组长的他率领全班连续炸掉4座炮楼、5座碉堡。部队在冲锋时遇到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中的机枪猛烈火力的封锁。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发现无处安置炸药,而总攻时间已到,于是毅然托起炸药包抵住桥身炸毁暗堡,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3)故事一中少共师孩子们心中怀着怎样的信念甘愿流尽最后滴血?根据故事二说出董存瑞军旅生涯经历的两个历史时期。作为革命英雄,他们具有怎样共同的优秀品质?
(4)通过以上活动,请青春的你写下对青春的寄语。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答案】
(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重要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救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3)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不怕牺牲,为理想而奋斗到底,爱国主义将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4)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到底;少年强则国强等。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外争国权”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中国主权,店“内除国贼”指的是反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所以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依据《国民革命歌》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分析可知,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号召大家抗日救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3)依据故事一中材料“我们是工农的儿子,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分析可知,孩子们心中怀着的信念是“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依据材料“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分析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董存瑞参军,依据材料“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身为爆破组长的他率领全班连续炸掉4座炮楼、5座碉堡。”分析可知,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参加隆化战斗;他们都是革命英雄,为国家牺牲,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不怕牺牲,为理想、为国家而奋斗到底,直至牺牲。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少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到底,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少年强则国强等。
1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
(2)“走出一条新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此次会议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4)“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共产党是怎样抗战的?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指的是什么?
材料五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5)说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伐战争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革命道路)
(3)遵义会议
(4)九一八事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战争指的是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依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依据材料三,“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依据材料四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关于共产党是如何抗战的,我们可以依据材料四中的相关信息,“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最后一小问可以依据材料四中的相关信息,“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由材料五的出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