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23: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和特征。3.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2023课标内容: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2)发展:
①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
②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   ,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高潮:
①时间:辛亥革命后至         期间。
②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海外华侨归国创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表现: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衰微:
①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②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摧残。
③发展表现: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特点: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②以简单的鞠躬、     取代跪拜礼。③以“   ”的称呼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发展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所谓“先天不足”是指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发展起来的,决定了它只能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艰难发展,步履蹒跚。所谓“后天畸形”是指中国民族工业在行业上和分布上不合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从中能得到那些启示?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民族独立、国家独立是民族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2.为什么说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短暂的。
(1)帝国主义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刚刚有了发展的民族工业又陷入了停滞状态。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
(4)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自我测评】
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之洞、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分别是( )
A.汉阳铁厂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大生纱厂
C.江南制造总局大生纱厂 D.轮船招商局大生纱厂
2.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沙厂、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 ”道路( )
A.君主立宪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3.如表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辛亥革命的大力支持
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叙述错误是( )
A.人们可以到照相馆照相 B.人们在家看电视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男穿中山装女穿旗袍
6.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和燕尾服作为大礼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复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函件中指出:“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由此可见( )
A.重视服饰的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饰统一
C.社会变革引发服饰变革 D.服饰生活全面西化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1)材料一中“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
(2)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丰功伟绩”?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挑战突破】
1.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而大生纱厂的棉纱已占东北用纱量的一半,因而获利丰厚。1917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大生纱厂因此全年获利银两76万。这表明大生纱厂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C.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据《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显示,中国境内,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本土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本土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变化( )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
B.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
C.得益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3.如图“文本框”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这些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 )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②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 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晚清姚公鹤在《上海闲话》中记录:“至电线(电报)设置……第一次发电,则由李文忠(李鸿章)行辕中通电至制造局……官民视为怪事,不减铁路之开车。当时《申报》著有论说,其主旨为奇技淫巧云。”这表明( )
A.近代科技由西方传至中国 B.洋务运动开始发展重工业
C.政府不支持近代科技发展 D.中国近代科技的艰难发展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张謇与大生纱厂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20世纪20年代初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1922年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5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3)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参考答案】
【自我测评】
1.B
2.D
3.C
4.A
5.B
6.C
7.(1)①李鸿章;②张謇;③“实业救国”。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建立中华民国)。
(3)轮船或火车;剪发辫或改称谓。
(4)近代化。
【挑战突破】
1.D
2.C
3.C
4.D
5.(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资金和原料问题
(2)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无暇顾及中国,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等。
(3)近代著名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救国道路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