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反抗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反抗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1 10: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专题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反抗
八上历史期中期末复习
专题框架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与侵华战争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
学生的抗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概况 时间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进程 (1)开始: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进攻虎广]炮台, 战死;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陈化成牺牲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 》
影响 (1)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关天培
南京条约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即开始由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时间 1842年8月 条款 主要内容 危害
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人民负担
议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地位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后续签订的其他条约 (1)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 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侵略者 英法两国(主凶) ,俄美两国(帮凶)
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 、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____各口岸 自由航行等特权。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3)《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 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影响 (1)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加深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获利最大者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长江
天津
进一步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年 背景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企图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占领了旅顺等地,并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 《马关条约》 时间 1895年春 内容 割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______等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开设工厂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美国“门户开放”
八国联军侵华概况 时间 1900—1901年 原因 (1)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主要战斗 廊坊大捷;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天津紫竹林租界;天津保卫战 结果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 《辛丑条约》 内容 赔款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禁止反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毁炮驻兵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使馆界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设外务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与侵华战争
两次攻入北京:
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
战争 发动国家 结果 影响 侵华方式 军事 经济 政治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强侵华的特点 (1)四次侵略战争经历了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从战争侵略到“以华制华”的变化。 (2)四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四次侵华战争比较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新兴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主观原因:近代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陈旧,统治阶级妥协投降,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3)客观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西方列强具有很强的掠夺性。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特权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在京驻兵、划定使馆界
其他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归纳 (1)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三大条约都涉及的内容是赔款,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是“国中之国”,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的。 (4)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的突出特征: ①《南京条约》:中国领土主权和关税、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都推动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虎门销烟 原因 鸦片泛滥,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概况 (1)1838年底,道光帝派 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2)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将收缴的鸦片在 当众销毁
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时期 虎门之战:关天培等战死;吴淞之战:陈化成力竭牺牲 洋务运动时期 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①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 ②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寡不敌众而失败;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林则徐
虎门海滩
洪秀全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1864年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病逝于天京(南京)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年 领导者 洪秀全
背景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沉重的压迫剥削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概况 185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建都天京(与清朝对峙)→1853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1856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64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______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性质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影响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失败 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洪仁玕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 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口号 “ ”
概况 (1)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北京、天津等地阻击侵略军。
(2)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性质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服于列强的决心
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灭洋”
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具有迷信色彩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
盲目排外,具有落后性
扶清灭洋
五四运动 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过 程 时间 1919.5.4 - 6.3 1919.6.3-6月底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形式 罢课、游行 罢课、罢工、罢市
结果 学生被捕 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运动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 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特点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意义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学生的抗争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爱国主义精神)
中考链接
B
C
1.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加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我对在沟里销毁烟土的检查,感到非常满意。”与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邓世昌 D.邱少云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A
中考链接
C
D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这段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沙俄
6.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中考链接
A
A
7.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A.洪秀全 B.黄兴 C.秋瑾 D.徐锡麟
8.1853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北京市民宣言》 D.《变法通议》
9.19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率领军队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打败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成功收复的地区是( )
A.新疆 B.香港 C.澳门 D.台湾
A
中考链接
C
C
10.“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1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中考链接
C
C
1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已知他们中肯定有一个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14.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人民的抗争 D.清王朝的崩溃
15.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主旋律响彻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斗争矛头鲜明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C
中考链接
16.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同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签订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瑷珲条约》 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④《马关条约》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17.1919年6月28日的“巴黎和约”签字现场,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代表团的席位空无一人。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对列强说“不”。材料体现得的是哪一抗争的成果。(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
18.“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A
A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