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分层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分层作业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1 00: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鸦片战争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军舰在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沿海北上,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1894年,十四年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时间上都晚于鸦片战争,排除BCD项。故选A项。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虎门销烟 B.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
C.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D.鸦片走私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A项是导火线,B项是战败的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3.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发生是在1840——1842年,当时的清朝皇帝是道光皇帝,他曾经在鸦片战争发生前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引发了鸦片战争。战争开始后他派人与英军谈判,也派军队进行过抵抗,但最终鸦片战争还是以清政府的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而结束,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率兵奋勇抵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邓廷桢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鸦片战争”和“虎门”,可知这位英雄人物是当时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军奋起抵抗,他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人。当英军拥上炮台时,他又拔刀与敌人搏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后,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我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所以答案是A。
6.虎门销烟的领导者: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林则徐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后半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并在中国引起严重后果。 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并于6月在虎门销烟。
7.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鸦片战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出现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能力提升】
1.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虎门销烟 C.天京事变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和所学知识,可知与虎门销烟有关,1839年清朝官员林则徐在广东主持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B项正确;戚继光抗倭发生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天京事变发生在1858年,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排除C项;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B项。
2.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来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困难。”由此可知,“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学习西方技术,强兵富国 B.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进入近代史。所以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C项正确;学习西方技术,强兵富国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A项;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外国同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编成了所谓的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化地剥夺榨取、管束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个“制度”的起点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化地剥夺榨取、管束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所涉及的内容便是从《南京条约》开始,B项正确;《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的,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CD项在《南京条约》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4.1842年开放通商的“五口”,英国人是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说明英国此举旨在( )
A.倾销鸦片 B.掠夺原料 C.打开市场 D.资本输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通商口岸的选择主要是为了和中国进行贸易,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倾销鸦片的信息,排除A项;掠夺原料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此时英国对华是商品输出,十九世纪末对华是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C项。
5.鸦片战争后,丁拱辰的《演炮图说》介绍西方的船炮技术,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维畲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完全颠覆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得到实践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 D.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
【答案】D
【解析】根据“丁拱辰的《演炮图说》介绍西方的船炮技术,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维畲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可得出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一些学者开始主动了解西方,反映出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内容,排除B项;广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6.鸦片战争后,美国长期执行“小舢板”政策,即跟在在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既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最能反映美国这一做法的是
A.《望厦条约》的签订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A
【解析】依据“跟在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既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美国紧随英国之后,通过威胁讹诈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A项正确;《南京条约》是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排除B项;《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涉及美国,排除C项;美国直接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战争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急剧上升
【答案】B
【解析】根据“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社会转型,无法体现“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排除D项。故选B项。
8.“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中国工业抵制西方侵略
C.西方列强资本的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D.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的信息可知,题干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造成国内手工业者失业,传统的手工业走向衰败,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对中国经济结构造成的影响,并没有体现洋务运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中国工业相关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核心素养】
1.(2022·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宝岛香港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雅克萨之战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故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2.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打开中国市场
C.广州商品经济发达 D.资本家受到璞鼎查的煽动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璞鼎查和曼彻斯特商会都宣称中国可以为英国商品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B项正确;“鸦片贸易合法化”是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个具体表现,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英国需要打开的是整个中国市场,而不仅是广州的,排除C项;“璞鼎查的煽动”是原因,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下表是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在1841—1842两年间向各地官员紧急征收的银两,由此判断各地捐款的用途是( )
地区 白银(两)
福建 20000
浙江 120000
广东 180000
A.鸦片战争的军费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开支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赔款 D.抢修圆明园的工程款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841—1842”“福建、浙江和广东”可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军费,此时正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1864年,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排除C项;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法焚毁,排除D项。故选A项。
4.鸦片战争后,英国对清朝的赔偿要求原文“demand from the Emperor satisfaction and redress”直译为现代汉语,意为“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而道光皇帝看到的译文为“求讨皇帝昭雪伸冤”。由此可见( )
A.政府高度重视列强的外交事务 B.天朝上国观念仍未转变
C.鸦片战争后君主威势大大增强 D.清朝翻译人员素质低下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材料“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被改为“求讨皇帝昭雪伸冤”,这一信息的修正体现出当时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仍未转变,B项正确;材料中外交只注重字眼,不能说明政府高度重视列强的外交事务,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清朝天朝上国思想,不能说明鸦片战争后君主威势大大增强,排除C项;材料也不是说明清朝翻译人员素质低下,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口岸在新的条约制度下只是逐渐开放的——广州开放于1843年7月27日;厦门于11月2日;上海于11月17日;宁波于1844年1月1日;福州于1844年6月。”这些口岸开放依据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A项正确;《北京条约》1860年签订,排除B项;《马关条约》1895年签订,排除C项;《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正确;BCD都是《南京条约》内容,与题意要求的损害中国领土主权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7.观察表格,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协定关税的影响 D.纺织工业的发展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的税率在下降,根据时间“1843年”可知是鸦片战争时期,表格税率下降的原因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所导致的,C项正确;通商口岸的开放不会导致税率下降,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破产与税率无关,排除B项;表格信息无法得出纺织工业是否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8.“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下列对“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理解正确的是( )
A.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到1842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它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6.近代前期,茶叶出口商品的很大比例,用茶叶出口量来研究当时的出口业,具有较好的抽样意义。表格数据可推论鸦片战争后
1843-1860年五口岸茶叶出口数量(单位:吨,以每三年合计统计)
年份 上海 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年份 上海 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1843-1845 2298 74149 1852-1854 60177 51529 12036
1846-1848 199959 88966 1855-1857 83996 30240 40159
1849-1851 46145 53161 1858-1860 62657 38405 53635 7076 1028
备注:1843年只有广州出口8044吨
A.广州保持了在中国外贸上的原有地位 B.机械制茶提高茶产能带动其出口
C.《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外贸港口布局 D.远离产茶区是宁波销茶量少的主因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对上海和广州茶叶出口的数据可以看出《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影响了我国的外贸港口的贸易,C项正确;材料反映广州茶叶出口数量不断下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机械制茶提高茶产能带动其出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远离产茶区是宁波销茶量少的主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0·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中学生都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版运出洋,绝不靳惜(吝音),恩莫大.
——摘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婚土稿》
材料二 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查)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如西人极藐水师.
——摘自(魏源集)(上册)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林则徐下令封仓,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洋馆。义律无奈之下命令英商上缴鸦片。从4月至5月,林则徐收缴了110多万千克鸦片。从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积极进行战备,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可乘而北上发难。由于投降派诬害被年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策防备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萌州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评价林则徐。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答案】
(1)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倡导积极了解西方。
(2)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同时林则徐具有历史前瞻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解析】
(1)材料一中林则徐仍然停留在对西方世界陌生错误的认识中,仍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外国人如果不食用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没命,因此他主张通过禁止出口茶叶、大黄来制裁“外夷”。但是在材料二中他却“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查)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如西人极藐水师”认识到我方水师的势弱,积极倡导了解西方。
(2)概括材料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材料四反映的是林则徐在广州积极备战,防范英国入侵。在被遣戍新疆后仍然忠心为国,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并远见卓识的献策防备沙俄。综合来看,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同时林则徐具有历史前瞻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