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原卷+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3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原卷+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10 15:01:49

文档简介

12.3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用水壶烧水的情景。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淡。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淡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淡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淡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淡
【答案】D
【解析】AB.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错误;
CD.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现象,“白气”较淡,所以a处较浓,b处较淡。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是太阳下的小狗和刚上岸的游泳者的情境,由图可知(  )

A.小狗在太阳下吐舌头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B.蒸发现象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才会发生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
D.图中游泳者双手抱胸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
【答案】C
【解析】A.小狗在太阳下吐舌头,加快空气流速和增大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加快散热,故A不符合题意;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故游泳者上岸后感到冷,故C符合题意;
D.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胳膊抱在胸前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慢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将-196℃的液氮(液态氮气)倒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酸奶,酸奶会瞬间凝固成块,同时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论述分析正确的是(  )

A.酸奶在凝固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大量“白气”是氮气的液化现象
C.可以通过压缩氮气的体积获得液氮
D.过一会“白气”消失是液氮汽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酸奶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大量“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故B错误;
C.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以可以通过压缩氮气的体积获得液氮,故C正确;
D.过一会“白气”消失是小水滴汽化成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在科学晚会上,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盆放在火焰上烧,表演“纸锅烧水”节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之前不会汽化
B.水烧开后纸盆不会烧着,因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较低
C.纸盆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D.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持续吸热
【答案】D
【解析】A.由于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所以水沸腾之前也会汽化,故A错误;
B.水烧开后纸盆不会烧着,因为纸盆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没有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
C.纸盆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水烧开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且需要持续吸热,才能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
A. 蜡烛燃烧流烛泪 B. 冰层消融
C. 壶口附近形成白雾 D. 抹酒精帮助退热
【答案】B
【解析】A.蜡是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层消融是晶体的熔化,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B符合题意;
C.壶口附近形成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抹酒精帮助退热,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温度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A.为了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故A错误;
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烧杯底部温度较高,水能从烧杯底部吸收余热,故D错误。
故选B。
7.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金 铜 铁 铝
熔点/℃ -38.8 -117 1064 1083 1535 660
沸点/℃ 357 78 2807 2567 2750 2327
A.用来熔化铁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B.铜在1038℃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当金、铜混合液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时,首先变为固态的是铜
D.南极内陆的冬季气温一般为-40℃到-70℃,测量这样的气温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答案】C
【解析】A.如表中数据可知,铁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所以熔化铁的容器不可以用铝制成,故A错误;
B.因为铜的熔点是1083℃,所以铜在1038℃时温度没有达到熔点,没有开始熔化,还处于固态,故B错误;
C.因为铜的熔点比金的熔点高,也即是铜的凝固点比金的凝固点高,所以当金、铜混合液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时,温度先降到铜的凝固点,首先变为固态的是铜,故C正确;
D.如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低于-38.8℃时,水银就是固态,所以无法用水银温度计测量这样的气温,故D错误。
故选C。
8.工业上把石油炼成汽油、柴油等,采用的是把石油逐渐升温蒸馏的方法来炼取的,蒸馏法炼取汽油、柴油等依据的是它们的(  )
A.熔点不同 B.沸点不同
C.初温度不同 D.吸热多少不同
【答案】B
【解析】由于汽油、柴油的沸点不同,把石油逐渐升温,先达到沸点的汽油,首先沸腾汽化,从中分离出来;因为汽油沸腾时温度不会升高,所以不会达到柴油的沸点,柴油就不会沸腾;当汽油全部汽化,温度才会升高,当达到柴油的沸点,柴油汽化分离,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9.在图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 的现象;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答案】 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 降低
【解析】[1]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得瓶内大气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液体重新沸腾起来。所以可以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
[2]要通过加热去掉药液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沸腾的方式将水分汽化为水蒸气,但水的沸点是100℃,要求药液要求温度不能超过80℃,由于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减小液面上的气压,气压降低,水的沸点就会降低。
10.把洗过的衣服展开晾干,如图所示的两件衣服,在 下的衣服干的快,这是因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为了使衣服干的更快,衣服还应该尽量挂在 的地方。

【答案】 太阳 液体温度 通风或空气流动快
【解析】[1] [2]根据生活常识可知,要把洗过的衣服展开晾干,放在太阳下比树荫下干得快。这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3] 为了使衣服干的更快,衣服还应该尽量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因为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水蒸发的越快。
11.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的保存蔬菜,人们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与吸放热情况),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答案】 凝固放热 汽化
【解析】[1]当菜窖里的温度过低,低于水的凝固点时,水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2]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内吸收热量汽化,变为气态,循环到压缩机被压缩液化,放出热量。
12.如图所示,小明在家发现妈妈用蒸笼蒸包子时用了两层蒸格,于是他思考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包子先熟呢?仔细观察后,小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两层蒸格向上升,当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 (选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包子先熟。
【答案】 液化 放出 上
【解析】[1][2]高温的水蒸气经过两层蒸格向上升,当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3]由于水蒸气升到上层蒸格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格的包子吸收的热量较多,所以上层蒸格中的包子先熟。
13.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 它的装瓶是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答案】 汽化 吸收
【解析】[1]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
[2]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起到镇痛的作用。
14.如图所示的蒸汽熨斗喷出的热蒸气温度很高,这些高温蒸气接触衣物表面后迅速凝结为同温度的小水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如此高温足以将衣服熨平,蒸汽熨斗 (选填“会”或“不会”)将衣服烫坏。
【答案】 放出 不会
【解析】[1]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时,水蒸气遇到衣服时迅速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将衣服熨平。
[2]由于熨烫时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不会将衣服烫坏。
三、简答题
15.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吃冰棒和往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请根据这种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吃冰棒凉快这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往皮肤上擦酒精凉快这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3)这两种现象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吃冰棒时,冰棒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人会觉得凉快。
(2)酒精擦在皮肤上,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此过程吸热,人会觉得凉快。
(3)熔化过程和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四、实验题
1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顺序;
(2)如图乙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 (a/b)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3)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b/c/d);
(4)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由水的沸点可知,当时的大气压 (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
(5)根据记录在图丁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
(6)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即可)。
【答案】 由下到上 a c 低于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水的初温太低
【解析】(1)[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用外焰加热,安装装置时,应先根据外焰的高度固定下面铁圈的高度,因此装置应由下到上组装,方便调节。
(2)[2]根据对沸腾现象的认识可知,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气泡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3)[3]由题意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故、图像错误;但由于水的质量变大,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慢,图像正确。
(4)[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
[5]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沸点低于,所以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中描点,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如图

(6)[7]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
17.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叫做 ;
(4)小刚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答案】 水的表面积 A、C 控制变量法 不正确 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解析】(1)[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选A、C两次实验过程。
(3)[3]当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中一个因素保持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故此处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4)[4][5]小刚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的环节来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所以“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12.3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用水壶烧水的情景。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淡。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淡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淡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淡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淡
2.如图所示,是太阳下的小狗和刚上岸的游泳者的情境,由图可知(  )

A.小狗在太阳下吐舌头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B.蒸发现象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才会发生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
D.图中游泳者双手抱胸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
3.如图所示,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将-196℃的液氮(液态氮气)倒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酸奶,酸奶会瞬间凝固成块,同时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论述分析正确的是(  )

A.酸奶在凝固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大量“白气”是氮气的液化现象
C.可以通过压缩氮气的体积获得液氮
D.过一会“白气”消失是液氮汽化现象
4.如图在科学晚会上,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盆放在火焰上烧,表演“纸锅烧水”节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之前不会汽化
B.水烧开后纸盆不会烧着,因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较低
C.纸盆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D.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持续吸热
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
A. 蜡烛燃烧流烛泪 B. 冰层消融
C. 壶口附近形成白雾 D. 抹酒精帮助退热
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7.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金 铜 铁 铝
熔点/℃ -38.8 -117 1064 1083 1535 660
沸点/℃ 357 78 2807 2567 2750 2327
A.用来熔化铁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B.铜在1038℃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当金、铜混合液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时,首先变为固态的是铜
D.南极内陆的冬季气温一般为-40℃到-70℃,测量这样的气温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8.工业上把石油炼成汽油、柴油等,采用的是把石油逐渐升温蒸馏的方法来炼取的,蒸馏法炼取汽油、柴油等依据的是它们的(  )
A.熔点不同 B.沸点不同
C.初温度不同 D.吸热多少不同
二、填空题
9.在图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 的现象;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10.把洗过的衣服展开晾干,如图所示的两件衣服,在 下的衣服干的快,这是因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为了使衣服干的更快,衣服还应该尽量挂在 的地方。

11.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的保存蔬菜,人们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与吸放热情况),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12.如图所示,小明在家发现妈妈用蒸笼蒸包子时用了两层蒸格,于是他思考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包子先熟呢?仔细观察后,小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两层蒸格向上升,当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 (选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包子先熟。
13.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 它的装瓶是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14.如图所示的蒸汽熨斗喷出的热蒸气温度很高,这些高温蒸气接触衣物表面后迅速凝结为同温度的小水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如此高温足以将衣服熨平,蒸汽熨斗 (选填“会”或“不会”)将衣服烫坏。
三、简答题
15.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吃冰棒和往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请根据这种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吃冰棒凉快这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往皮肤上擦酒精凉快这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3)这两种现象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四、实验题
1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顺序;
(2)如图乙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 (a/b)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3)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b/c/d);
(4)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由水的沸点可知,当时的大气压 (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
(5)根据记录在图丁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
(6)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即可)。
17.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叫做 ;
(4)小刚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