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原卷+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2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原卷+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10 15:03:01

文档简介

12.2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关于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颗粒是非晶体
B.这种颗粒是晶体
C.水温高于55℃时颗粒会升温
D.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时这种颗粒一定是熔化过程
2.春节假期,小明看到民间艺人制作“糖画”,如图所示,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再慢慢晾干变硬。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C.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3.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该物质在10~25min内吸收热量
6.在对某物体进行加热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体是非晶体
B.该物体的熔点为t1℃
C.该实验中物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
D.该实验中物体第3min到9min时间内没有吸收热量
7.奋斗者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0000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A. B.
C. D.
8.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小明持续加热该物质,认真规范的完成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48℃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该物质在42℃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
9.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就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一般来说,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保持在 ℃,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 (选填“水”或“冰”)的冷却效果较好。这是因为 。
10.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该物质的温度是48℃时,该物质的状态 (选填“可能是固体”、“一定是固体”或“一定是固液共存”)
11.如图是小红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画出的温度—时间图象,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 态;
(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12.小明同学做“固体熔化”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是 ,它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用了 min。

13.2022年春晚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发布了一件三星堆青铜人面具(如图),与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铸造青铜器大面具时,经过的物态变化过程是铜先 后 。

14.小丽在手工社团利用热熔枪制作手工塑料花,将塑料胶棒放入热熔枪内加热一段时间,塑料胶棒逐渐变软变稀,此过程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塑料胶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扣动扳机将胶水挤出涂在需要粘贴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胶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将花瓣粘在一起。
三、实验题
15.小明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实验中应用 (选填“颗粒较大”或“颗粒较小”)的碎冰,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
(4)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此时试管内的碎冰 (选填“能”或“不能”)熔化;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 。
16.春节期间的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一些困难。小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由此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作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min;
(2)从图像中可得出结论: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 ,第15分钟时,盐水处于 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7.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EF段表示的是 过程,这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向外界 ;
(3)熔化过程经过 分钟,这个过程中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态,第9min时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态。
四、简答题
18.将一根蜡烛的底端固定于碗底,向碗内注水,至水面靠近蜡烛的上端面,如图1所示。点燃蜡烛,蜡烛因燃烧越烧越短,但当蜡烛上端面与水面相平后就不再变短,蜡烛也不会立即熄灭,而是上端面更加下凹,蜡烛芯的位置越来越低,并且能在低于水面的位置持续燃烧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上端面的四周在火焰熄灭前始终与水面相平而不塌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12.2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关于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颗粒是非晶体
B.这种颗粒是晶体
C.水温高于55℃时颗粒会升温
D.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时这种颗粒一定是熔化过程
【答案】B
【解析】AB.由题意可知,将沸水倒入“55℃”水杯后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由固体变为液体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故A错误,B正确;
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温高于时,颗粒会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时这种颗粒可能是熔化过程,也可能是凝固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2.春节假期,小明看到民间艺人制作“糖画”,如图所示,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再慢慢晾干变硬。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C.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答案】A
【解析】先让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吸热,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凝固放热,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A.蜡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故A错误;
BC.青铜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是凝固,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C错误;
D.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答案】C
【解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该物质在10~25min内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A.物质的多少并不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只会影响熔化时间等,对实验目的而言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做此类实验时并不需要天平。故A错误,故A符合题意;
BD.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整体而言是上升的,但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平行的线段(从第10min开始,到第25min结束),这表明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BD正确,故BD不符合题意;
C.图线中与横轴平行的线段对应的温度为80℃,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80℃;该线段的起始点是第10min,终点是第25min,所以整个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5min。故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在对某物体进行加热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体是非晶体
B.该物体的熔点为t1℃
C.该实验中物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
D.该实验中物体第3min到9min时间内没有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AB.由图象可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t1℃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t1℃,故A错误,B正确;
CD.物质从第3min到9min时间属于熔化过程,保持温度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故CD错误。
故选B。
7.奋斗者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0000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小明持续加热该物质,认真规范的完成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48℃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该物质在42℃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答案】B
【解析】A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至8分钟吸热但温度保持48℃不变,故该物质属于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48℃,故A错误,B正确;
C.熔化是吸热过程,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C错误;
D.该物质在4至8分钟为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该物质在42℃时处于固态,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9.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就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一般来说,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保持在 ℃,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 (选填“水”或“冰”)的冷却效果较好。这是因为 。
【答案】 非晶体 0 冰 见解析
【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但晶体在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题意可知,这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所以是非晶体。
[2]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3][4]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冰的冷却效果更好,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在冰全部熔化为水之前,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所以冰的冷却效果更好。
10.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该物质的温度是48℃时,该物质的状态 (选填“可能是固体”、“一定是固体”或“一定是固液共存”)
【答案】 晶体 可能是固体
【解析】[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时吸热,但是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是晶体。
[2]熔点的温度是48℃,当该物质的温度是48℃时,可能是固体,可能固液共存也可能是液态。
11.如图是小红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画出的温度—时间图象,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 态;
(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答案】 固液共存 晶体 80
【解析】(1)[1]图中的BC段随着时间延长,物质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在80℃不变,说明物质是晶体,BC段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2]从图中看出,该物质凝固时有凝固点,因此该物质是晶体。
(3)[3]物质放热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即为该物质的凝固点,图中的BC段保持在80℃不变,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12.小明同学做“固体熔化”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是 ,它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用了 min。

【答案】 晶体 冰 0 2
【解析】[1][2][3]由图像知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0℃不变,则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0℃,该物质是冰。
[4]由图像知道,该物质从第1min末开始熔化,到第3min末熔化结束,故熔化过程用了2min。
13.2022年春晚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发布了一件三星堆青铜人面具(如图),与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铸造青铜器大面具时,经过的物态变化过程是铜先 后 。

【答案】 熔化 凝固
【解析】[1][2]铸造青铜器时先将铜熔化成液态;再倒入模具中发生凝固成型,所以整个过程是先熔化后凝固。
14.小丽在手工社团利用热熔枪制作手工塑料花,将塑料胶棒放入热熔枪内加热一段时间,塑料胶棒逐渐变软变稀,此过程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塑料胶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扣动扳机将胶水挤出涂在需要粘贴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胶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将花瓣粘在一起。
【答案】 熔化 非晶体 凝固
【解析】[1]将塑料胶棒放入热熔枪内加热一段时间,塑料胶棒逐渐变软变稀,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过程。
[2]塑料是常见的非晶体。
[3]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的过程。
三、实验题
15.小明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实验中应用 (选填“颗粒较大”或“颗粒较小”)的碎冰,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
(4)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此时试管内的碎冰 (选填“能”或“不能”)熔化;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 。
【答案】 秒表 自下而上 液体热胀冷缩 -2 颗粒较小 使物质受热均匀 实 固液共存 7 不能 持续吸收热量
【解析】(1)[1][2]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时间,故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最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3][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在零下,因此示数为-2℃。
(3)[5]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为了让冰受热均匀,选择颗粒较小的冰块实验。
[6]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
(4)[7]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烧杯中的冰先熔化,试管中的冰后熔化,所以实线是烧杯中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8][9][10]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第4min烧杯中的碎冰开始熔化,第10min冰完全熔化,熔化过程共经历6min;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熔化状态,固液共存态,此时温度为0℃,没有温度差无法继续吸热,试管内的碎冰不能熔化。
(5)[11]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收热量。
16.春节期间的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一些困难。小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由此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作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min;
(2)从图像中可得出结论: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 ,第15分钟时,盐水处于 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 10 不变 固液共存 低 变多
【解析】(1)[1]因为晶体凝固过程中释放热量、温度不变。所以由图甲可知凝固时间是
(2)[2]从甲图像中可得出结论: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3]第15min时,容易处在凝固过程中,且正在凝固,所以盐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4]从甲图像中可得出盐水的凝固点为-2℃,水的凝固点为0℃。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了。
(4)[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因为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所以冰水混合物会释放热量继续凝固,使冰变多。
17.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EF段表示的是 过程,这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向外界 ;
(3)熔化过程经过 分钟,这个过程中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态,第9min时物质所处的状态为 态。
【答案】 232 凝固 放热 3 固液共存 液
【解析】(1)[1]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所对应温度232℃即为物质的熔点。
(2)[2][3]EF段为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不变,需要对外放热。
(3)[4][5]该物质熔化是从第3min到第6min,用了
在分钟的这段过程中该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6]分钟内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第9min时物质温度刚到熔点,还没开始熔化,故所处的状态为液态。
四、简答题
18.将一根蜡烛的底端固定于碗底,向碗内注水,至水面靠近蜡烛的上端面,如图1所示。点燃蜡烛,蜡烛因燃烧越烧越短,但当蜡烛上端面与水面相平后就不再变短,蜡烛也不会立即熄灭,而是上端面更加下凹,蜡烛芯的位置越来越低,并且能在低于水面的位置持续燃烧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上端面的四周在火焰熄灭前始终与水面相平而不塌陷。
【答案】见解析
【解析】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熔化,当蜡烛与水相平时,蜡烛燃烧使蜡烛芯附近的蜡熔化,而和水面相平的上端面四周接触水,由于水不断从蜡烛的上端面吸热,使其温度不会升高,所以不会熔化,故蜡烛上端面的四周在火焰熄灭前始终与水面相平而不塌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