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诸城一中
周利梅学案处理基本指导思想:
以学生阅读、讨论、思维表达为学习的外显线索,以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科能力的培养为内潜线索(创设情境、分析解决问题、深化问题)
课前:学生通过收集材料阅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读书概括。语言简明扼要,小组互查,老师抽查。
课上:借助问题情境创设、小组合作与讨论等活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探究部分主要是自主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课堂展示,老师点拨,纠错后理解记忆。
课后:进行跟踪踪学习或研究性学习。 同学们知道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吗?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那是一个人性被埋没的时代。但是学者李鉴踪又称明清之际,“人的重新发现”是当时的时代主题。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3、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及影响。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的表现。
难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实质;明清之际思想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作用。宏观把握本课 一、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历史背景: 请阅读第五课导言和知识链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读书概括。1、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西学东渐自主学习走进历史——了解四位思想家自主学习二、“异端”思想家李贽(提示:异端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页第2、3、4自然段的相关内容,思考:你认为他有哪些“异端”思想?可根据下列提示进行概括归纳,把答案整理在学案上,小组内同学互助完成。)
你认为李贽有哪些违背正统的“异端”的思想?(6分)(可从破旧、立新的角度或从反正统、反礼教、探究世界的角度概括。)
反正统:
反礼教:
探究世界: 自主学习一展身手:请你选择一位你喜欢的思想家,为他设计一张名片。(小组内同学交流)走进历史——了解四位思想家快速阅读课本第二目,并完成以下问题。要求语言简洁,小组互助完成李 贽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的权威2、探讨世界本原,否定“天理”的存在。3、抨击传统道德,倡导个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李贽的主张课前学案老师抽查,上课时先讲清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问题。然后出示答案,学生对照梳理,用不同颜色的笔改正,然后理解记忆。一、预习检测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请简明扼要写出你的主要思想主张。(12分)
1、假如我是李贽:
?2、假如我是王夫之:
3、假如我是黄宗羲;
?4、假如我是顾炎武:
要求:用语简练概括;每个同学都要写要点;小组同学交流补充。课堂学案四大思想家的主张朴素唯物主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批判学风,经世致用反正统,反礼教,追求个性课堂探究一:——倾听李贽的心声材料四: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明朝史话》
2、他的思想真的违背的时代的潮流吗?你怎么看待李贽的“异端” ?(3分)材料一:“人人皆可以为圣” “圣人不曾(未必)高,众人不曾低。”“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材料二:“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三: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与理也。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课堂展示,理解记忆)李 贽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的权威3、探讨世界本原,否定“天理”的存在。2、抨击传统道德,倡导个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结合李贽的主张分析其思想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权威追求个
性发展认识:把矛头直指传统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纲常,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材料一:……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三:“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 ……
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了怎样的治世良方?这些治世良方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提出的?(6分)
3、学以致用:顾炎武曾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你觉得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句话?(6分)材料四:课本20页至21页小字
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你认为这些设想在当时是否能够实行?为什么?(6分)课堂探究二——感悟三大思想家的智慧(要求:自主完成,每人写出要点,小组代表课堂展示,组与组补充,学生理解记忆。)
材料一:……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是非决于学校”。药方之一:批判揭露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材料三“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 ……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药方之二: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药方之三: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3、顾炎武曾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你觉得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句话?学以致用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构建儒学发展的历程。
2、根据儒学发展的历程并结合本课所学,你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
(要求:自主构建、简明扼要—小组交流——展示成果—完善补充——教师展示—对照总结)课堂探究三——我付出,我收获形成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宋明儒学危机明清之际新发展—理学批判、继承、发展儒学根据时代变化不断继承发展创新,使其地位有所变化。特点:课堂探究三——我付出,我收获 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1、 抨击君主专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3、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继承积极入世、关注现实的儒学传统,倡导经世致用 总之,明清之际的思想既继承了以前儒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正统儒学作出总结性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更靠近国计民生,因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儒家思想的一次批判继承和发展。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2、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课堂探究三——我付出,我收获 学者李鉴踪明清之际,“人的重新发现“是当时的时代主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和诠释:
反对存理灭欲,做一个有合理欲望的人!
反对思想禁锢,做一个个性解放的人!
反对空谈心性,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反对君主专制,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人!
[质疑问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问题还存在一些疑问。我的解决方案是:
[方法总结](小组内探究完成)
[概念阐释]
1、异端:是指某些少数的宗教团体,他们的信仰不是正统的,离弃了已经广被接受的信条。
2、何谓“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这种思想主要是针对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而产生的。
1、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放映了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2.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主张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B.主张“工商皆本”
C.主张社会改革 D.主张土地分等,按等征赋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4.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梁启超在评价以为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达标检测]6、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
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6分)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6分)
[达标检测]真诚致谢,
恳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