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亮相(xiāng xiàng) 行当(háng xíng) 行头(háng xíng)
压轴(zhóu zhòu) 捧场(cháng chǎng) 曲终人散(zōng zhōng)
2. 将下列词语与恰当的意思相连,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句。
跑龙套 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
唱白脸 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
花架子 指花哨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
对台戏 调解纠纷,缓和僵局。
打圆场 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同样的戏。
粉墨登场 乐曲终了,听众散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
字正腔圆 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曲终人散 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有板有眼 (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科班出身 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
造句:
3. 词语填空。
( )山( )水 余音( )( ) 黄( )大( )
( )歌( )舞 ( )妙( )肖 ( )( )之音
笔走( )( ) ( )( )生花
4. 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他在原本已经完美的作品上加了一笔,老师看了直摇头,真是画蛇添足啊。
B. 这篇散文,形散意不散,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畅快,堪称佳作。
C.这里的美景让我不由得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D.他沉思片刻,一挥而就,一只栩栩如生的虾跃然纸上。
5.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笔记的内容有 ( )。(多选题)
A.自己有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查找的内容。 B. 老师讲的重点内容。
C.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6. 课外阅读。
“书圣”王羲之 (节选)
①王羲之出身于东晋门第颇高的王氏家族,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他自幼便学习书法,最初,受到叔父的影响,后来又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他学习专心,隶、楷、行、草等各种字体无不擅长。他吸取历代书法家的长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书法新体。
②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远近闻名。据传有位道士很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便苦于无法开口。后来,他听说王羲之喜欢鹅,就特地喂养了一群白鹅。一天,王羲之坐船路过,看见这群鹅,非常喜爱,提出要买。道士说:“我的鹅不卖,如你为我写《黄庭经》,倒可以全部相赠。”王羲之求鸲心切,回家提笔就写。这样,道士用白鹅换得了王羲之的墨宝。
③王羲之如此爱鹅,与他研究执笔、运笔等有密切关系。他认为,运笔时要如白鹅两掌齐力拨水,全部精力都贯注于笔端,这样才能书写自如。
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书法,笔势开放,富于变化,有时如浮云般飘逸,有时像蛟龙般矫健,而且结构十分严谨。他之所以有这样高的成就,与他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密不可分。练习书法时.不论是走路还是休息、他都在揣摩字体的结构和笔法。而且,他心里一边想着,手上还一边写着。日子一久,他的衣服都被写破了。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揣摩(chuāi chuǎi) 熏陶(tāo táo) 破坏(pò pè) 拨水(bá bō)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喜爱一( )( ) 严谨一( )( )
(3) 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并写下来。
①无论远处还是近处都很有名。 ( )
②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 )
(4)王羲之的书法,笔势开放, 富于变化。在文中,作者把 分别比作 和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
(5) 请在第④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王羲之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句子。
(6) 读了“书圣”王羲之的故事后,我们明白了( )。
A.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刻苦努力,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B.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练习书法。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赏 画
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画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的画框嵌着。 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见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 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老师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 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大家都在思索着……
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了沙发上。
“谁能谈谈体会 ”苏老师问,眼睛里闪耀着狡黠的光芒。 没人回答。 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 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有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幅画……”
“什么,这不是幅画 ”吕林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 “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 “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吕林得意扬扬地指着那幅画,滔滔不绝地说着。 “不,吕林,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打断吕林的话。 “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趾高气扬地走到这幅画前,“这幅画……这幅画……色彩之灿烂,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颜色……这是一幅绝妙的画。这……真是太美了!”吕林边摸着自己的头,边思索着下句要说的内容。 渐渐,吕林也没了声音,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 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 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找出短文中描写这幅画的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
(2)下列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苏老师拿来了一幅只涂有黄黄绿绿色彩的画,卢华说看不懂,吕林滔滔不绝
B. 吕林说这是新印象派的画,卢华说看不懂,最后发现原来是大家熟悉的一幅画
C. 苏老师说一幅只有黄黄绿绿色彩的画是世界名画,吕林和卢华都没有猜对
D. 苏老师让大家看一幅名画,吕林说是新印象派,卢华看不懂,倒过来是熟悉的画
(3) 结合短文内容,老师这样呈现这幅世界名画的目的在于告诉同学们( )。
A. 从正面看让人看不懂,倒过来才恍然大悟 B.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C. 色调虽简单但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D. 新印象派的画就是让人看不懂
(4) 文中的卢华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