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2023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2023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0 15: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下能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图示法就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图示形式将文字意义表达出来,化繁为简,方便记忆。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3.《管子·牧民》中记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这段话反映了管子( )
A.崇德尚贤,崇尚天人合一 B.强调以德治国,和而不同
C.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尊重规律 D.主张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4.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5.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①铸造五铢钱 ②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对以下中国古代南北战争比例变迁表解读正确的是( )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清
北 87% 76% 61% 68% 50% 29% 26%
南 13% 24% 39% 32% 50% 71% 74%
A.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B.隋唐五代是战争比例变化转折点
C.中国古代战争演变趋势非常复杂 D.由北多南少变为北少南多的格局
7.清朝赵起翼记载: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 抢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
A.藩镇称雄一方 B.社会混乱动荡 C.阶级矛盾尖锐 D.官员贿赂成风
8.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A.阿拉伯人 B.印第安人 C.希腊人 D.罗马人
9.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数百件奏折均是用宣纸和黄粉纸多层封裹,别无其他保护装置。而其后的奏折,则按规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贴有印花的夹板作为保护装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这表明清朝( )
A.朝政决策科学化 B.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
C.军机处权力膨胀 D.相权受到了进一步削弱
10.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丧失司法自主权 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D.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11.依据该大事年表提炼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主题:_____________
1867年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1898年盛宣怀督办天津北洋学堂
1906年黎渊筹建北洋法政学堂
1918年范旭东在天津成立永利碱厂
A.追求独立民主的历程
B.天津近代工业发展
C.天津的近代化探索
D.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
12.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 D.自由平等新风尚
13.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的民主革命”进行课题研讨,进一步确认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区别是
A.任务不同
B.对象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
D.斗争方式不同
14.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被剥削残害至死的矿工尸体堆放的坑道,被人们称为“万人坑”。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 B.日本侵华以经济掠夺为主,政治掠夺为辅
C.日本侵华由局部发展为全面 D.大同地区成为日本侵华的唯一能源基地
15.为了肃清湘西匪患,打开进军西南的通道,1949—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 )
A.土地改革 B.剿匪斗争
C.镇压反革命 D.“三反”“五反”运动
16.下表所示内容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人物 突出贡献
王进喜(1923-1970) 参加石油大会战,被誉为“铁人,
雷锋(1940-1962) 甘当革命螺丝钉,默默无闻为人民做好事
邓稼先(1924-1986) 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被誉为“两弹元勋”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7.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建设道路 D.农村包围城市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8.“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都是中央集权的 B.都是实行选举的民主政治
C.商贸业都很发达 D.都是奴隶制度下的文明
19.某班同学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
A.西欧城市的发展 B.基督教的兴起
C.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西欧庄园的发展
20.《归来没有统帅》记述了欧洲一位航海家的事迹,这名“统帅”的航海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这名“统帅”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1.下侧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文艺复兴运动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22.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B.革命胜利后颁布《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的制定将革命推向高潮
D.萨拉托加大捷是法国大革命的转折点
23.“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英国的历史极其诱人,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英国“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的是( )
A.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飞机的诞生
C.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计算机的问世
24.这部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独立宣言》
D.《资本论》
25.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多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两极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木,其“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盘”。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锡活字、铅活字、钢活字等印刷技术的新尝试。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
——摘编自黄悦翎、匡导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①1550年欧洲学者约维斯说:在广州的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书籍。②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鹘文木活字,据考证,这些“字母活字”实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12世纪末到13世纪上半叶。③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西是经过西域传到波斯、埃及直至欧洲的。
(1)材料一中,隋唐发明的“印刷术”指什么?“胶泥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
(3)要批驳西方学者提出的“德国谷腾堡是第一个用字母活字印刷”的论点,材料二提供的3个论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哪一项?并说明你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印刷术世界地位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书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8.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利器之器。
——李鸿章
材料三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 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分析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主张是什么?列举其主张付诸实践的一例具体举措。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的联系与区别。
(4)综上所述,归纳工业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半坡人最早种植粟,两者还会饲养家畜,所以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还是以采集、狩猎和 捕鱼为生,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等级,A项正确;宗法制、世袭制以血缘为标准,排除BC二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首领传承制,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详解】根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知,管子主张君主治国理政要顺应民心,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尚贤、天人合一的信息,排除A项;和而不同指要与他人和谐共处,又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人类利用自然应尊重规律”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为消除战国齐国文字的差异,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秦朝的措施,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A项不合题意;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5.【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铸造五铢钱 ,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和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③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南北战争比例变迁由北多南少变为北少南多的格局,D符合题意;表格没有体现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A排除;隋唐五代时期依然是北多南少,B排除;表格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战争演变趋势非常复杂,C排除。故选择D。
7.【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 抢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称雄一方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A项正确;社会混乱动荡、 阶级矛盾尖锐、 官员贿赂成风都与题意记载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详解】考查点:阿拉伯文化。解题思路:根据“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等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阿拉伯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将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故选A;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没有在亚欧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角色,排除B;希腊人和罗马人都是欧洲人,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D。故选A。
9.【答案】B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保密性强,这加强了皇帝对官僚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反映密折制度保密性强的特点,与决策科学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军机处,排除C项;明朝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项正确;A项与领事裁判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无关,排除B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天津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根据表格信息“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北洋学堂”“北洋法政学堂”“在天津成立永利碱厂”可知,最恰当的主题是天津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追求独立民主的历程,排除A;材料不仅反映了天津近代工业,还反映了天津近代教育事业,排除B;材料内容重要说的是天津,排除D。故选C。
12.【答案】D
【详解】
考查点:社会习俗的变化。解题思路:紧扣“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结合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回答。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故D符合题意;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交通通讯新变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故选D。
13.【答案】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因此根本区别应该是领导阶级的不同。C项符合题意。两者的革命人物都是反帝反封建,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斗争方式都采取武装斗争,故ABD都是相同点。故此题选C。
14.【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下图是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被剥削残害至死的矿工尸体堆放的坑道,被人们称为“万人坑”。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可知这些事实都是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A项正确;日本侵华以经济掠夺为主,政治掠夺为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日本侵华由局部发展为全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大同地区成为日本侵华的唯一能源基地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湘西广袤山区和许多县城依然被土匪占领,剿除湘西匪患,打通解放军挺进大西南通道,成当务之急。为了肃清湘西匪患,打开进军西南的通道,1949-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和第三十八军、第四十六军一部在湘西开展的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剿匪斗争,A项正确;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排除B项;镇压反革命发生在1950年-1951年,排除C项;“三反”“五反"运动发生在1951年-1952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A
【详解】
表格中列举的三位人物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模范英雄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A项正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排除B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改革开放之后时代精神,排除C项;表格人物主要是经济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B正确;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958年提出的,题目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时期,故排除A项;新中国建国之初,照搬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建设道路,故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排除D项。故选B。
18.【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都是奴隶们创造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都属于奴隶制文明,D项正确;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具有不同的特点,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古代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而欧洲文明多实行民主政治,排除AB项;古代亚非文明属于农耕文明,农业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C
【详解】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由此可见,“开展垦殖运动”“租地农场”“手工工场”都与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与西欧城市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基督教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西欧庄园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可知,这名"统帅完成了环球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穿越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着非洲西海岸回到欧洲;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真正把世界连成整体。D项符合题意;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归途中发现了好望角,排除A项;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到达印度,从而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排除B项;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船队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排除C项。故选D项。
21.【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走进现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西欧茁壮成长,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早期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故A正确;BCD与图片信息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A。
22.【答案】A
【详解】
考查点:法国大革命。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1794年,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A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B排除;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统治时,C排除;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D排除。故选择A。
23.【答案】A
【详解】
通过题干分析,“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可知本题考查英国领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A符合题意。飞机和内燃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BC排除;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D排除。故选择A。
24.【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符合题意;《人民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的纲领,排除A项;《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美国的诞生。排除C项;《资本论》是马克思影响巨大的著作之一,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排除D项;故选择B。
25.【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因此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6.【答案】(1)雕版印刷术;毕升;
(2)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省了原材料消耗;
(3)②;考古材料最可信,是第一手资料;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为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用泥制成活字,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一的“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可以概括出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有: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省了原材料消耗。
(3)根据材料二的“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鹘文木活字,据考证,这些‘字母活字’实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12世纪末到13世纪上半叶。”可以批驳西方学者提出的“德国谷腾堡是第一个用字母活字印刷”的论点。因为材料一的“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表明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是15世纪,中国的‘字母活字’实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12世纪末到13世纪上半叶,早于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的时间;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鹘文木活字属于考古材料,考古材料最可信,是第一手资料。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为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7.【答案】(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
关键:变革官制(或变革政治制度);
(2)阶级:资产阶级
内容:发展农工商业;
(3)原因: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贡献: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或变革中国政治制度;或主张君主立宪制)
【详解】(1)依据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的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结合课本所学,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的愿望与要求,其中发展农工商业是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的信息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古建立君主立宪制,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制度起到了冲击的作用。
28.【答案】(1)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工厂制度,引起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农村人口比例下降;
(2)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城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联系: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中国“一五”计划提供借鉴;中国仿效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区别:苏联继续实行高速度、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直到国家解体。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进展迅速;
(4)科技的推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向先进国家学习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表一英国农业、工业比重的变化,工业比重从1841年到1871年工业大幅度增长;表二反映了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建立了工厂制度,引起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农村人口比例下降。
(2)依据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利器之器。”可知,李鸿章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结合课本所学,其主张付诸实践的例具体举措有: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城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
(3)根据材料三图表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中国“一五”计划提供借鉴;中国仿效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但苏联继续实行高速度、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直到国家解体。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进展迅速。
(4)依据上面的材料,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李鸿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促进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斯大林建设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由此得出工业化的发展因素:科技的推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向先进国家学习等是工业化发展的共同。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