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课程标准要求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时作业属性表
目标编码 课时作业目标描述 目标细化知识点 难度水平 对应科学素养
WL8102009 了解噪声的定义及来源 噪声的定义 易 物理观念
能够辨别声音是否是噪声 易 物理观念
WL8101010 知道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等级 易 物理观念
噪声的危害 易 物理观念
WL8101011 了解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易 科学思维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易 科学思维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易 科学思维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版
(预计完成时间14min)
一、单选题
1. 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 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 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
C. 午睡时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 坐在报告厅听到台上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2. 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 禁止鸣笛 B.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 学校周围植树
3. 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 敲击鼓面发声,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在教室周围植树,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的依据是音调的不同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C. 轮船“声呐”系统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中考期间在考点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6. “下楼做核酸了”﹣﹣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利用喇叭通知大家的情景。关于喇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听到的喇叭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对于正在学习的同学来说喇叭声属于噪声
C. 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
D. 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7.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控制噪声危害的是( )
A. 摩托上的消声器 B. 校园门口的噪声检测仪
C. 飞行员的隔音耳罩 D.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二、填空题
8.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9. 2021年7月24日,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决赛中,杨倩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并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如图所示,在射击过程中,杨倩佩戴了耳塞,目的是从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0. 汽车的鸣笛声是由于扬声器______产生声音;如图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牌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1.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三种:第一种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第二种积极搞好城市绿化,公路两旁植树,安装隔音板;第三种戴防噪声头盔,戴耳塞等。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第一种在______处减弱,第二种在______过程中减弱,第三种在_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弱噪声干扰的方法______、______。
12. 在杨家坪步行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图乙“禁鸣”标识表示是在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13. 学校教学楼的楼道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学们的讲话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不要大声喧哗”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4.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减弱噪声的方法是______。现场有一名听力障碍人士带有助听器,助听器是利用______原理制成的。
15. 小明家楼下的广场中,在无其它声音干扰下,有人用扬声器持续发出很响的一个音“呜——”(此音量保持不变),给小明带来困扰,在开窗的状态,小明利用分贝仪测量噪声,如图甲所示,不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及分贝仪、扬声器的位置,在关上窗之后,分贝仪示数如图乙所示。
(1)关窗前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______发生变化(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2)小明用关窗的方法减小噪声干扰,采用的方式是______(选填对应的字母)。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6. 小强去云南大剧院观看聂耳交响乐团的表演,他听到小提琴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是琴弦___________而产生的;一个高音歌唱家正在轻声唱歌,高音是指其___________很高(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剧院的墙壁布满了小孔,可以起到吸收声音的作用,防止___________(填“噪声”或“回声”)的干扰,从而让观众能有更好的听觉体验。
错题题号 错题归因 方法总结
基础版作业目标细目表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1 易 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2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与能量;从声源处减弱;
4 易 在传播途中减弱;
5 易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与信息;从声源处减弱;
6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在传播途中减弱;
7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8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9 易 在人耳处减弱;
10 易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声源处减弱;
11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2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从声源处减弱;
13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声源处减弱;
14 易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从声源处减弱;
15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在传播途中减弱;
16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在传播途中减弱;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进阶版
(预计完成时间16min)
一、单选题(共0分)
1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 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 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18. 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 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19.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面这些做法有效的是( )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提高声音的响度
B.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 在教室周围植树,阻断部分噪声传播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防止噪声产生
20.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的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21.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面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响度不同
B.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点
C. 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 在教学楼周围植树可减少噪声对同学们在教室内学习的干扰
22. 同样条件下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比不下雪时更安静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 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D. 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23.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24. 清明假期,罗庄区万城春暖花开公园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附近路段拥堵严重,车辆鸣笛不断,严重扰民。为提醒游客安全,公园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公园内播放安全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共0分)
25.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____,符号为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26. 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这主要是在______减弱噪声;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
27. 在艺术素质测试的考场中,从扬声器传出优美的乐曲是通过_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的,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监考老师尽量减少走动,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28. 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___________产生的,对于集中精力正在思考的诗人来说,“人语响”属于___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29. “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____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老师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减弱噪声。
30. 镇江大市口广场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__(符号)。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噪声监测仪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降低噪声。
31.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上图形可知,图 ______ 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这属于在 ______ 中减弱噪声。
32. 安静祥和的环境让人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工作及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演奏前调琴(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不同;弹奏琴键的力度不同时,发出声音______不同;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 “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简答题(共0分)
33. 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影响你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来减弱噪声的干扰吗?写出两种办法即可。
四、综合题(共0分)
34. 阅读短文,回答提出的问题:
噪声的利用
声名狼藉的噪声,一向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但是,也许你不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噪声诊病: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
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最近科学家又提出一种声波清除法,利用噪声来消除噪声,……看来,掌握科学知识并善于利用它,可为人类做许许多多有益的事。
问题:噪声都是有害的吗?通过阅读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错题题号 错题归因 方法总结
进阶版作业目标细目表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1 易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声与能量;超声波的利用;在传播途中减弱;
2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
3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
5 易 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超声波的利用;在传播途中减弱;
6 易 在传播途中减弱;
7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8 中 熟悉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超声波和次声波;从声源处减弱;
9 中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0 易 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从声源处减弱;
11 易 声音的传播;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
12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13 易 熟悉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从声源处减弱;
14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15 易 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在传播途中减弱;
16 易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从声源处减弱;
17 中 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
18 易 噪声及其来源;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能力版
(预计完成时间18min)
一、单选题
35. 为了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
B. 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 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
36.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与减弱噪声无关的是( )
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C. 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 D.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37.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噪声检测仪 B. 道路的隔声板
C. 放噪声耳罩 D. 摩托车消声器
38. 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9. 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40.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41. 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
A. 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 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 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 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42. 从环保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 上课时,学校附近的卡位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 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年人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 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显得十分开心
D. 公路上汽车鸣笛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43. 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0dB是指没有声音
B. 0d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 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44. 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 )
A. 10dB B. 50dB C. 90dB D. 400dB
二、填空题
45. 张明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使邻居免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第一,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二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三,告诉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46.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减小对隔壁小明学习的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层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减弱;第三种是在____减弱噪声.
47. 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_____(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48. 2017年10月28日,工业北路快速路通车,小玲随爸爸开车从北园高架12分钟就到达郭店.坐在车上,小玲发现道路两旁有透明的挡板,爸爸告诉他,这是隔音墙,是为了在噪声的_______环节减少噪声;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49. 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了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
50. 2017年8月29日,昆明地铁3号线正式通车运营.列车车轮上新增了车轮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_____(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每到一站时,车厢内喇叭会提醒乘客下车,提醒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
三、简答题
51. 如图所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车
一天上午,父亲和我一同到林间漫步,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非常诧异地问他:“我们又没有看见马车,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1)文中父亲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有无科学道理,利用你所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来解释.
(2)故事《马车》使你懂得了什么人生哲理?
四、综合题
53. 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至少列出3种以上)
(2)利用噪声测试仪可以测出社区噪声的强弱,物理学中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要保护人耳听力,可以建议社区居民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听力?
(3)分析社区受到噪声污染的程度,提出控制噪声的可行性方案.[提示]噪声危害的控制主要从人耳、传播过程、声源三个途径进行.
错题题号 错题归因 方法总结
能力版作业目标细目表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1 难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在传播途中减弱;
2 易 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
3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
4 易 从声源处减弱;传播途中减弱;
5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在传播途中减弱;
6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8 中 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9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0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1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2 易 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3 易 噪声及其来源;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14 中 机械运动相对性;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在传播途中减弱;
15 易 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6 易 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减弱;
17 难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在传播途中减弱;
18 难 声音的产生;声源和介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噪声及其来源;
19 难 噪声及其来源;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噪声的来源;
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课程标准要求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时作业属性表
目标编码 课时作业目标描述 目标细化知识点 难度水平 对应科学素养
WL8102009 了解噪声的定义及来源 噪声的定义 易 物理观念
能够辨别声音是否是噪声 易 物理观念
WL8101010 知道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等级 易 物理观念
噪声的危害 易 物理观念
WL8101011 了解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易 科学思维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易 科学思维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易 科学思维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版
(预计完成时间14min)
一、单选题
1. 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 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 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
C. 午睡时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 坐在报告厅听到台上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答案】D
【详解】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午睡时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 禁止鸣笛 B.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 学校周围植树
【答案】D
【详解】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禁止鸣笛,使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周围植树,树能吸收一部分声音,使噪音减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 敲击鼓面发声,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详解】A.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从声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从声源处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通过改变小提琴弦的长度来改变小提琴弹出的音调;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通过振动将“结石”粉碎,故C错误;
D.敲击鼓面发声,鼓面的振动导致鼓面上的纸屑随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4.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在教室周围植树,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答案】B
【详解】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而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的依据是音调的不同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C. 轮船“声呐”系统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中考期间在考点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详解】A.音色由发声体和材料、结构等决定,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分别出乐器的种类,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声呐系统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水下是否有鱼群、暗礁等情况,故C正确;
D.禁止鸣笛是让汽车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6. “下楼做核酸了”﹣﹣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利用喇叭通知大家的情景。关于喇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听到的喇叭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对于正在学习的同学来说喇叭声属于噪声
C. 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
D. 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B
【详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的喇叭声也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打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故B正确;
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是从传播途径处减弱了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7.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控制噪声危害的是( )
A. 摩托上的消声器 B. 校园门口的噪声检测仪
C. 飞行员的隔音耳罩 D.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答案】B
【详解】A.摩托上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校园门口的噪声检测仪只能够监测噪声的强度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飞行员的隔音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8.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答案】 ①. 响度 ②. 不是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dB是分贝的符号,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故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响度。
[2]因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大于50dB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大于90dB将会影响人的听力,图中显示为79dB,超出了30~40dB范围,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故此时的环境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9. 2021年7月24日,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决赛中,杨倩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并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如图所示,在射击过程中,杨倩佩戴了耳塞,目的是从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人耳处
【详解】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带耳塞可以防止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0. 汽车的鸣笛声是由于扬声器______产生声音;如图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牌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 ①. 振动 ②. 声源处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汽车的鸣笛声是扬声器振动产生的。
[2]“禁止鸣笛”的标志牌是在发声处阻断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三种:第一种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第二种积极搞好城市绿化,公路两旁植树,安装隔音板;第三种戴防噪声头盔,戴耳塞等。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第一种在______处减弱,第二种在______过程中减弱,第三种在_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弱噪声干扰的方法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无规则 ②. 声源 ③. 传播 ④. 人耳 ⑤. 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 ⑥. 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详解】(1)[1]由物理学角度对噪声定义的规定可知,噪声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2][3][4]由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5][6]校外如果有噪声源,找到它,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12. 在杨家坪步行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图乙“禁鸣”标识表示是在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答案】 ①. 响度 ②. 声源处
【详解】[1]响度是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用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
[2]乙图中“禁止鸣笛”的标识表示禁止按喇叭,防止产生噪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 学校教学楼的楼道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学们的讲话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不要大声喧哗”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①. 振动 ②. 声源处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学们的讲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4.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减弱噪声的方法是______。现场有一名听力障碍人士带有助听器,助听器是利用______原理制成的。
【答案】 ①. 音调 ②.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③. 固体可以传声
【详解】[1]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手机铃声打扰观众听音乐。
[3]骨传导式助听器是利用固体来传声的,发声体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通过助听器的放大作用,引起头骨、颌骨的振动,再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5. 小明家楼下的广场中,在无其它声音干扰下,有人用扬声器持续发出很响的一个音“呜——”(此音量保持不变),给小明带来困扰,在开窗的状态,小明利用分贝仪测量噪声,如图甲所示,不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及分贝仪、扬声器的位置,在关上窗之后,分贝仪示数如图乙所示。
(1)关窗前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______发生变化(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2)小明用关窗的方法减小噪声干扰,采用的方式是______(选填对应的字母)。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答案】 ①. 响度 ②. B
【详解】(1)[1]分贝仪是测量噪声等级,即声音的响度的装置,由图甲可知关窗前噪声等级是96分贝,关窗后噪声等级是78分贝,所以关窗前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2)[2]关窗是让广场的噪声不传播到小明的耳朵,所以小明关窗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减小噪声的干扰。
故选B。
16. 小强去云南大剧院观看聂耳交响乐团的表演,他听到小提琴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是琴弦___________而产生的;一个高音歌唱家正在轻声唱歌,高音是指其___________很高(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剧院的墙壁布满了小孔,可以起到吸收声音的作用,防止___________(填“噪声”或“回声”)的干扰,从而让观众能有更好的听觉体验。
【答案】 ①. 振动 ②. 音调 ③. 回声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提琴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是琴弦振动而产生的。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高音歌唱家轻声唱歌,这里的“高音”是指音调高。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而大剧院的墙壁布满了小孔,主要是利用小孔将部分声音吸收,消除回声,避免回声对原声的干扰,从而让观众能有更好的听觉体验。
错题题号 错题归因 方法总结
基础版作业目标细目表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1 易 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2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与能量;从声源处减弱;
4 易 在传播途中减弱;
5 易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与信息;从声源处减弱;
6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在传播途中减弱;
7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8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9 易 在人耳处减弱;
10 易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声源处减弱;
11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2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从声源处减弱;
13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声源处减弱;
14 易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从声源处减弱;
15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在传播途中减弱;
16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在传播途中减弱;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进阶版
(预计完成时间16min)
一、单选题(共0分)
1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 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 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答案】D
【详解】A.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隔热,②隔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长期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量的音乐,有可能损伤鼓膜,致使听力下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形成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而不是利用次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8. 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 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答案】B
【详解】A.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试,所以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
C.固体也能传声,所以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在30dB~40dB之间,故D错误。
故选B。
19.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面这些做法有效的是( )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提高声音的响度
B.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 在教室周围植树,阻断部分噪声传播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防止噪声产生
【答案】C
【详解】A.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是合理的办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C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是合理的办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的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答案】C
【详解】A.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噪声,噪声的产生是杜绝不了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将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不具有可行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道路上的噪声的产生不可避免,但通过植树种花的方式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可行的。故C正确,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上使用大型机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此条措施不具有可行性。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面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响度不同
B.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点
C. 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 在教学楼周围植树可减少噪声对同学们在教室内学习的干扰
【答案】D
【分析】
【详解】A.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错误;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放低些,故B错误;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不是次声波;故C错误;
D.在教学楼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22. 同样条件下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比不下雪时更安静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 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D. 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答案】A
【分析】
【详解】吸收声音可以达到减噪声的目的;具有多孔性材料,它能够吸收声波,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所以,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A正确。
故选A。
23.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答案】D
【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详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故C不符合题意;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清明假期,罗庄区万城春暖花开公园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附近路段拥堵严重,车辆鸣笛不断,严重扰民。为提醒游客安全,公园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公园内播放安全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分析】
【详解】A.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这是调节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人耳可以听到的,而超声波人是听不到的,所以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是3×108m/s,故C错误;
D.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机动车喇叭是声音的来源,在喇叭上禁止,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0分)
25.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____,符号为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答案】 ①. 分贝 ②. dB ③. 70
26. 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这主要是在______减弱噪声;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
【答案】 ①. 声源处 ②. 音色
【详解】[1]图中标志牌的含义是禁鸣喇叭,这主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用手机接听电话时,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
27. 在艺术素质测试的考场中,从扬声器传出优美的乐曲是通过_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的,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监考老师尽量减少走动,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答案】 ①. 空气 ②. 传播过程中 ③. 声源处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的乐曲是通过空气传到学们耳中的。
[2]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考场关闭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8. 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___________产生的,对于集中精力正在思考的诗人来说,“人语响”属于___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答案】 ①. 振动 ②. 噪声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从环保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对于集中精力正在思考的诗人来说,“人语响”属于噪声。
29. “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____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老师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减弱噪声。
【答案】 ①. 音调 ②. 不变 ③. 声源处
【分析】
【详解】[1]声波的频率变高了,而音调与频率有关,故抖音的音调比正常的声音高。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而介质没有改变,故其速度也不变。
[3]老师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0. 镇江大市口广场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__(符号)。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噪声监测仪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降低噪声。
【答案】 ①. dB ②. 变大 ③. 不能
【分析】
【详解】[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仪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2]当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噪声增强,所以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
[3]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31.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上图形可知,图 ______ 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这属于在 ______ 中减弱噪声。
【答案】 ①. 音色 ②. 乙 ③. 传播过程
【详解】[1]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2]图乙所示声音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
[3]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2. 安静祥和的环境让人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工作及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演奏前调琴(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不同;弹奏琴键的力度不同时,发出声音______不同;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 “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①. 声源处 ②. 音调 ③. 响度 ④. 音色
【详解】[1]“请勿大声喧哗”的意思是不要大声的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演奏前调琴(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3]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弹奏琴键的力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响度不同;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三、简答题(共0分)
33. 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影响你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来减弱噪声的干扰吗?写出两种办法即可。
【答案】提醒邻居小声唱歌或关好门窗
【详解】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故减弱噪声的干扰的办法:提醒邻居小声唱歌,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好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四、综合题(共0分)
34. 阅读短文,回答提出的问题:
噪声的利用
声名狼藉的噪声,一向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但是,也许你不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噪声诊病: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
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最近科学家又提出一种声波清除法,利用噪声来消除噪声,……看来,掌握科学知识并善于利用它,可为人类做许许多多有益的事。
问题:噪声都是有害的吗?通过阅读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见解析
【分析】
【详解】通过阅读短文,不难发现,可以用噪声除草、用噪声诊病、用噪声来消除噪声,这就是说噪声不都是有害的,有的噪声是可以利用的。
通过阅读短文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多面性,我们研究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思考,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用的一面,我们要加强研究,把不利的尽可能转化为有用的一面来,造福于人类。
错题题号 错题归因 方法总结
进阶版作业目标细目表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1 易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声与能量;超声波的利用;在传播途中减弱;
2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
3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
5 易 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超声波的利用;在传播途中减弱;
6 易 在传播途中减弱;
7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8 中 熟悉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超声波和次声波;从声源处减弱;
9 中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0 易 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从声源处减弱;
11 易 声音的传播;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
12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13 易 熟悉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从声源处减弱;
14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15 易 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在传播途中减弱;
16 易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从声源处减弱;
17 中 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
18 易 噪声及其来源;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能力版
(预计完成时间18min)
一、单选题
35. 为了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
B. 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 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
【答案】B
【详解】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虽然可以减小噪声,但不符合实际,如工厂必须利用噪声大的机器进行生产,故A错误;
B. 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可以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实际,故B正确;
C. 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是防治噪声的一种途径,但不符合实际,因为这样正常的声音也听不到了,故C错误;
D. 关闭所有声源,可以减小噪声,但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B.
36.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与减弱噪声无关的是( )
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C. 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 D.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答案】B
【详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是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7.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噪声检测仪 B. 道路的隔声板
C. 放噪声耳罩 D. 摩托车消声器
【答案】D
【详解】A 噪声检测仪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不符合题意;
B. 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C. 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38. 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双层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②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③马路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39. 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答案】C
【分析】根据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回声的理解和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难度不大.
40.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详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 (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故选D。
视频
41. 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
A. 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 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 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 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答案】C
【详解】从噪声监测器上可知此时噪声为68分贝,它代表声音的响度。
A.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失去听力,故A不符合题意;
B.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而图中噪声监测上显示的是68分贝,故B不符合题意;
C.要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而图中噪声监测上显示的是68分贝,所以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故C符合题意;
D.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 从环保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 上课时,学校附近的卡位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 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年人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 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显得十分开心
D. 公路上汽车鸣笛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答案】B
【详解】A.学校附近的卡拉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会妨碍学生的学习,属于噪声,A项不合题意;
B.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没有妨碍到别人,不属于噪声,选项B符合题意;
C.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放声大笑,会妨碍别人看电影,属于噪声,C项不合题意;
D.公路上汽车鸣笛声,发动机的排气声,干扰人们工作、学习、休息,属于噪声,D项不合题意。
故选B。
43. 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0dB是指没有声音
B. 0d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 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答案】D
【详解】A.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A的说法错误;
B.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B的说法错误;
C.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所以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使人失去听力,故C的说法错误;
D.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D。
44. 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 )
A. 10dB B. 50dB C. 90dB D. 400dB
【答案】B
【详解】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约为50dB,故答案选B。
二、填空题
45. 张明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使邻居免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第一,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二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三,告诉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答案】 ①. 声源处 ②. 传播过程中 ③. 人耳处
【详解】解答:在敲击处垫上厚布可以减小振动幅度从而可以减小噪声,这样做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紧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点睛: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46.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减小对隔壁小明学习的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层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减弱;第三种是在____减弱噪声.
【答案】 ①. 声源处 ②. 传播过程中 ③. 人耳处
【详解】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1]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物体的振动减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7. 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_____(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答案】 ①. 噪声 ②. 隔声
【详解】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影响到了他,故属于噪声;
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属于隔声减弱噪声的干扰.
点睛:除了知道物理学中所指的乐音与噪声,还要清楚从环保的角度讲,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
48. 2017年10月28日,工业北路快速路通车,小玲随爸爸开车从北园高架12分钟就到达郭店.坐在车上,小玲发现道路两旁有透明的挡板,爸爸告诉他,这是隔音墙,是为了在噪声的_______环节减少噪声;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答案】 ①. 传播 ②. 汽车
【详解】从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回答:
隔音墙能够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少噪声;
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因为隔音墙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是以汽车为参照物,隔音墙在向后运动.
点睛:牢记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耳处减弱.
49. 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了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
【答案】 ①. 传播过程中 ②. 人耳处
【详解】甲同学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堵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50. 2017年8月29日,昆明地铁3号线正式通车运营.列车车轮上新增了车轮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_____(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每到一站时,车厢内喇叭会提醒乘客下车,提醒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
【答案】 ①. 声源处 ②. 振动
【详解】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声音由振动产生,车厢内喇叭会提醒乘客下车,提醒的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点睛:牢记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耳处减弱,三个途径很容易区分,分辨不难.
三、简答题
51. 如图所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答案】大雪过后,雪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能够“吸声”,因此周围特别宁静
【详解】大雪过后,雪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声波能通过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声波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
声音的大部分被这个表面层吸收,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答案:大雪过后,雪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能够“吸声”,因此周围特别宁静
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车
一天上午,父亲和我一同到林间漫步,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非常诧异地问他:“我们又没有看见马车,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1)文中父亲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有无科学道理,利用你所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来解释.
(2)故事《马车》使你懂得了什么人生哲理?
【答案】(1)“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道路不平,马车上下振动产生噪音,空马车在行驶时振动的振幅较大,声音的响度也较大;另一方面,马车内空间较小,空马车内部的原声与回声混合在一起,诸多因素造成噪音大.(2)越是没有内涵的人,越会通过吵闹喧哗、不懂装懂来掩饰自己,使人认为自己很博学.
【详解】(1)根据声音的产生过程解答: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声音由振动产生,当路面不平时,空马车上下颠簸越厉害,所以马车振动幅度更大,则产生的噪声也大;
另一方面,马车内无人时,空马车内部的原声与回声混合在一起,诸多因素造成噪音大.
(2)类似空马车噪声大的原理,越是无知、没有内涵的人,越会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通过吵闹喧哗、不懂装懂来掩饰自己,使人认为自己很博学.
四、综合题
53. 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至少列出3种以上)
(2)利用噪声测试仪可以测出社区噪声的强弱,物理学中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要保护人耳听力,可以建议社区居民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听力?
(3)分析社区受到噪声污染的程度,提出控制噪声的可行性方案.[提示]噪声危害的控制主要从人耳、传播过程、声源三个途径进行.
【答案】(1)居民上下楼梯的声音、居民空调运行时的声音、小贩叫卖的声音; (2)物理学中用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制定小区噪声控制规范;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3)制定小区噪声控制规范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
【详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
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1)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居民上下楼梯的声音、居民空调运行时的声音、小贩叫卖的声音,小区车辆行驶的声音等;
(2)物理学中用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为了保护听力,提醒人们不要长期呆在噪声较大环境中,远离噪声污染源,必须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要佩戴耳罩保护听力等.
(3)制定小区噪声控制规范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
如出入小区车辆禁止鸣笛;上下楼道,不要喧哗;在噪声较大时关闭门窗;在噪声特别大时,应佩戴耳罩等.
错题题号 错题归因 方法总结
能力版作业目标细目表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1 难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在传播途中减弱;
2 易 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
3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
4 易 从声源处减弱;传播途中减弱;
5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在传播途中减弱;
6 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8 中 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9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0 易 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1 易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2 易 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3 易 噪声及其来源;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
14 中 机械运动相对性;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在传播途中减弱;
15 易 在传播途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6 易 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减弱;
17 难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在传播途中减弱;
18 难 声音的产生;声源和介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噪声及其来源;
19 难 噪声及其来源;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噪声的来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