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5 21: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二、西周的分封制(政治制度之一)
1、西周的建立(BC1046年----BC771年)
——武王伐纣:条件和过程
2、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
3、分封制的内容: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4、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政治格局?
5、主要诸侯国: ?
6、分封制的评价: ?
7、分封制的崩溃: ?
三、西周的宗法制(政治制度之二)
1、概念和内容?
2、目的和作用?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目的:
为了对西周境内周天子的直辖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对象:
同姓王室贵族(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异姓功臣贵族
先代贵族(尧舜后代、商后代)
西周的封国返回分封制的内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概况:周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周公在推动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提供军赋和力役、定期朝贡述职。
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返回封王室召(shao)公之子于燕
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鲁
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封王室周章于吴
封成王弟叔虞于晋
封功臣姜尚于齐
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
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
封夏禹后代东楼公于杞
封舜后代妫(gui)满于陈
封颛顼后代熊绎于楚返回
分封制的评价:
巩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
中央与地方关系密切;(相对于周以前)
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但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遭破坏。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天子与诸侯之间是何关系?体现的是分封之下诸侯对周天子的绝对服从,诸侯有向周天子朝觐述职的义务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阅读材料:——《左传》这又说明周天子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八年,伐陆浑(即嵩山地区,距洛阳仅六十公里)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 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 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楚王问鼎说明了什么?给后世的统治者以怎样的教训? 鼎在当时象征这什么?最高统治权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最高统治权受到挑战,分封制受到破坏。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势力;对地方的集权。问题探究分封制的崩溃:春秋时名存实亡,因为 周天子势力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到战国时被郡县制所取代
1、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 受到破坏
2、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3、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周天子失去控制
4、战国末年,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周天子完全失去了分封大权。2010年课标全国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C历史记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者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A【情境】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探究活动】返回宗法制的概念和内容:概念: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内容:它规定,周王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周王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周王而言就是“小宗”,但诸侯在其封国内又是"大宗",依次类推... 想一想: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
(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核心内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
以长”
宗法制的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是一种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子平民诸侯卿大夫嫡长子嫡系余子、 庶子诸侯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 。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的时候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为同一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纯正,维护等级制度C宗法制的目的和作用目的: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作用: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探究活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1)积极: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客观上有利于古代国家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尊宗敬祖、寻根认同意识、团结互助友爱精神,注重家庭,提倡尊老爱幼等进步思想和意识,从而容易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对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积极作用
 2)消极:强调家族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等宗法制消极遗存,导致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以来受到约束,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也对现代化建设存在一定消极影响。
澳门新特首崔世安广东江门崔嘉亨村祭祖探究: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血缘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
他们共同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里表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礼乐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之三) 为更好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益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周礼举例对妻子的称呼
周天子的称后
诸侯的称夫人
卿大夫的称孺人
士的称妇人对死亡的称呼
天子叫崩
诸侯叫薨
卿大夫叫卒
士叫不禄分封制宗法制 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礼乐制度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1、神权和王权结合(凡事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和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诸侯有相对独立的权利)
4、族权和政权合一,家国一体
你认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这种制度体系,以西周最为典型。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宗 法 制:制度体系的核心
分 封 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世卿世禄制: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看看这节课掌握的咋样1、西周分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分封土地 B 分封爵位
C 规定义务 D 规定贡赋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是指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3、下列制度中,使西周王朝前期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AAC4、山东省常常被称为“齐鲁”,这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商朝统治
5、西周立国初,大封诸侯,受国者主要为王室子弟、功臣和商朝旧贵族等。下列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与周天子有血亲关系的是①燕②鲁③齐④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BC6、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这种“家天下”的制度不是( )
A 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 阶级对立的产物 C 历史的进步 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7、分封使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 )
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秩序 B“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诸侯-周王-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C8、据史载,奄(yan)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9、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BC10、西周时期,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A 相互之间是绝对的
B土地等分配与继承关系
C 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D方国联盟的基础
1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为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为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BD12、在西周的封国鲁国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天子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1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世袭制
C.民主选举首领 D.分封制
1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BAD15、《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周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B.周代盛行“礼乐文化”
C.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16、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史称“三家分晋”。从西周的宗法等级来看,赵、韩、魏三家应属于下列哪一等级?
A.天子 B.诸侯 C.卿大夫 D.士
AC17、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
18、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血缘关系
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BD
19、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1234 B 123 C 234 D 23C20、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 黄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2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BC2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B2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24、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B25、“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文章《封建论》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26、“九鼎即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BD2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28、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即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即位
D清康熙帝死后四皇子即位CC2005年5月,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在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前,隆重举行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其后,宋楚瑜又到湖南宋家的祖先墓前祭拜,发表感言:慎宗追远,不忘根本。

回答:宋楚瑜祭祀轩辕黄帝和宋家祖先的意义。◆探究:参考答案:
宋楚瑜的祭祀活动说明大陆和台湾有共同的血缘、共同的文化,其“尊宗敬祖”和认祖归宗也充分说明了炎黄子孙一家亲,有利于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对于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寻根和祭祖的的风俗,你如何看待?对中国人寻根和祭祖的风俗要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封建迷信的一面,也要理解民族传统情感和它几千年来长期存在流传的合理性。中华民族的这种尊宗敬祖的传统由来已久,它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重要内容。
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极大地影响着此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有些理念甚至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文明中。我国长期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浓厚的亲情观点甚至民族的凝聚力,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同课章节目录